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96篇
  免费   6723篇
  国内免费   1428篇
耳鼻咽喉   208篇
儿科学   219篇
妇产科学   365篇
基础医学   2792篇
口腔科学   455篇
临床医学   4543篇
内科学   3892篇
皮肤病学   510篇
神经病学   1248篇
特种医学   8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037篇
综合类   1511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7348篇
眼科学   769篇
药学   8677篇
  33篇
中国医学   2722篇
肿瘤学   1615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1041篇
  2022年   2168篇
  2021年   2551篇
  2020年   2527篇
  2019年   1797篇
  2018年   1661篇
  2017年   1297篇
  2016年   1650篇
  2015年   2145篇
  2014年   4470篇
  2013年   4196篇
  2012年   5300篇
  2011年   5083篇
  2010年   3748篇
  2009年   3138篇
  2008年   2446篇
  2007年   1929篇
  2006年   1537篇
  2005年   909篇
  2004年   1039篇
  2003年   807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495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难治性气管异物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难治性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 1994~ 2 0 0 3年 10年内收治的 12 5 8例气管异物中 ,10 9例难治性气管异物 (塑料笔帽、鸡骨头、图钉、钢珠、苍耳子球、玩具、带壳花生米、气门芯等 )的处理过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 8个月 ,最大的为 43岁。异物史最长达 12年。结果  89例难治性气管异物直接从支气管镜下取出 ,19例行气管切开 ,1例气门芯异物开胸取出。结论 在处理难治性气管异物时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正确判断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下行颈动脉狭窄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DSA下颈动脉狭窄患者23例,年龄42-78岁,无明显肺部疾患及喉罩禁忌症患者,异丙酚(Pmpofol)泵入静脉全麻下插入喉罩完成手术,观察其不同时段的BP(MAP)、SpO2、HR、ECG(ST-Ⅱ)。结果:各时段的BP(MAP)、Sp02、HR、ECG(ST-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喉罩全麻在行颈动脉狭窄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喉罩全麻颈动脉狭窄造影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3.
头皮脑回样病变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头皮脑回样病变畸形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复习有关文献,对头皮脑回样病变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分类和治疗进行了分析,采用切除后植皮或扩张头皮瓣修复治疗6例。结果6例病变切除彻底,随访无复发。其中2例植皮病例患者导致局部秃发,4例扩张头皮瓣修复外形满意。结论头皮脑回样病变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头皮良性病变,头皮扩张术是修复治疗头皮脑回样病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4.
杨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63-64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62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262例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难产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难产率为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9%(P〈0.01)。两组的难产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有相关性,应及早处理,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Summary We prospectively examined bone growth patterns in 894 children aged 6–17 years at the baseline visit, with a 6-year follow-up. Results show bone “tracking” over a six-year interval and sexual dimorphism of bone attained levels and timing of peak bone growth. Our findings underscor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s critical periods for building bone and develop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troduction Bone growth patterns were prospectively examined in 894 Chinese children (496 males), aged 6–17 yr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twin cohort. Whole-body bone area (BA),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were measured by DEXA at baseline and a 6-yr follow-up. Methods Graphic smoothing plots and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were used to model bone attained levels, growth, and “tracking”. Results Attained levels of BMC and BA increased curvilinearly with age. Male attained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females after age ∼15 yr, but BMD was lower between 13–17 yrs (Tanner stage I to IV). In both genders, peak BMC and BMD growth lagged ∼2 yrs behind peak BA growth, which lagged 2 yrs behind peak height growth. Peak bone growth occurred 1–3 yrs later in males. Over the 6-yr follow-up, all bone measurements “tracked”, but “shifting” across ranks also occurred, and baseline tertile ranking influenced bone growth. Females with early menarche had higher attained levels than females with late menarche at age 12–13 yrs.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confirm and expand previous studies on peak bone growth conducted in Caucasian cohorts, particularly sexually dimorphic and maturational effects. The significant “tracking” of bone measurements in this 6-yr follow-up study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that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should begi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Fengxiu Ouyang and Binyan Wang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article. Source(s) of support: This study is supported in part by grant R01 HD049059, R01 HL0864619 and R01 AR045651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by the Food Allergy Project.  相似文献   
56.
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对400名大学生的手机短信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①手机短信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流行的一种交际手段,并更多地在较亲密的群体内部使用,方便和费用低是大学生选择短信进行交际的主要原因;②大学生的手机短信消费具有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③部分大学生在短信消费中形成了一定的手机依赖和幻听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57.
李文波  陈炯  杜敏  雷春  汤厚阔 《腹部外科》2007,20(6):350-351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胰岛细胞瘤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经手术治疗,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3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非功能性细胞瘤3例术后腹部症状消失。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术中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手术切除胰岛细胞瘤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8.
实施归口管理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纪祥  吴莹 《安徽医学》2003,24(5):27-29
目的 探讨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对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的影响。方法 对 1994年至2 0 0 0年 2 0个参加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县的项目报表和年转归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项目县实施了结核病归口管理 ,涂阳病人的发现率、治愈率明显高于未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的非项目县。结论 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是提高肺结核病人特别是具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9.
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神经 -内分泌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二肾一夹法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 ,测定实验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含量和心率变异性 (HRV)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针刺组血压 (BL 2 3:19.1± 1.1k Pa,ST36:18.1± 2 .5 k Pa)及 ET水平明显下降 (P<0 .0 1) ,其中针刺肾俞组血浆 ET水平 (91.3± 9.45 pg/ ml)较足三里组 (10 8.48± 13.0 6pg/ ml)下降更明显 (P<0 .0 5 ) ;针刺治疗组血浆 NO水平 (BL 2 3:5 0 .3±12 .7μmol/ ml,ST 36:49.71± 8.49μm ol/ m l)显著升高 (P<0 .0 5 )。足三里组针刺后 L F/ HF比值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而肾俞组 L F/ HF值 (0 .5 7± 0 .13)明显低于模型组及足三里组 (0 .86± 0 .2 5 )。结论 针刺能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动脉血压 ,肾俞与足三里两穴无明显差异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NO及 ET参与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培养液在 pH值为 6 .8、7.3、7.6条件下rIL - 2、IFN -α2b、ADM及合用维拉帕米对人肝癌细胞 74 0 4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MTT法于 96孔培养板上进行杀伤实验 ,测定培养液pH值分别为 6 .8、7.3、7.6状态下 ,rIL - 2、IFN -α2b、ADM、及与维拉帕米联合杀伤人肝癌细胞 70 4 0的差异。结果 pH值为 7.6状态下rIL - 2、IFN -α2b、ADM及合用维拉帕米杀伤效果最佳。pH值为 6 .8、7.3、7.6时 ,IFN -α2b都能增加ADM抗肿瘤作用 ,但pH值为 7.6时 ,IFN -α2b +ADM杀伤效果最佳。结论 在偏硷性环境下 ,rIL - 2、IFN -α2b、ADM及合用维拉帕米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