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随着肾移植中肾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提供了一条缓解途径。 目的:观察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36~64个月的7例≥65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与结论:供、受者移植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受者1周内移植肾功能正常、供者肾功能较术前略有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排斥反应发生。5例人/肾正常存活36~64个月;2例移植后≥1年死亡。供者均正常存活,无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提示≥65岁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应经过严格筛选,部分可为临床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Tet)在γ射线照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中的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克隆形成分析法测定Tet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Eca-109细胞经放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的再分布情况,Westernblotting法分析周期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分裂指数法分析Tet对照射后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 在Eca-109细胞中,Tet显著增加γ射线的杀伤作用,其增敏比为1.43;在γ射线照射后,细胞明显阻滞于G2期,Tet可以降低这种阻滞。Eca-109细胞在受到γ射线照射后其CyclinB1与Cdc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et可以逆转γ射线对CyclinB1与Cdc2蛋白的表达的抑制作用。Tet可以促使阻滞于G2期的Eca-109细胞进人M期。结论 Tet能显著增加γ射线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去除放射引起的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3+1(3个阶段:分期评估+健康教育+认知训练+预防性护理)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轻中度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3+1整体康复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2组MMSE和QOL—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MMSE和QOL—AD评分分别为(23.88±3.36)和(30.08±3.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64±3.70)和(27.68±3.09)分(P〈0.05)。结论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轻中度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连环蛋白p120(p120ctn)及VEGF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120ctn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5株胰腺癌细胞及胰腺星状细胞中p120ctn及VEGF的表达情况;选取表达差异明显的panc 1及Patu8988细胞株,利用细胞侵袭迁移试验观察其生物学行为。结果:与胰腺星状细胞相比,胰腺癌细胞株中p120ctn的表达均上调,但在不同胰腺癌细胞株中表达存在差异;在同一细胞株中,p120ctn与VEGF的表达量呈正相关;高表达p120ctn的胰腺癌细胞,其侵袭迁移能力要明显低于低表达的细胞。结论:胰腺癌细胞株中p120ctn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与VEGF的表达存在相关性,胰腺癌细胞p120ctn高表达其侵袭转移能力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35.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的危重病患者共88例,其中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DT组)52例,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ST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DT组手术操作时间为4—20min,平均(8.6±2.8)min,ST组为13—28min,平均(18.2±3.6)min,PDT组手术操作时间较ST组显著缩短(P〈0.01);PDT组术中出血量〈5ml的48例,〉5ml的4例,ST组〈5ml的4例,〉5ml的32例,PDT组术中出血量较ST组显著减少(P〈0.01);PD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ST组为11.1%,PDT组并发症发生率较ST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快速、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微创气管切开术。除未成年人外,PDT可以广泛应用于ICU中的危重病患者。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tRNA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1(TRDM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90例及对应癌旁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上述组织中TRDMT1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 结果TRDMT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6%(50/90),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14%(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DMT1表达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TRDMT1阳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330个月,显著低于TRDMT1阴性表达者的420个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TRDMT1表达均为影响胃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 结论TRDMT1在胃癌中表达升高,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且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测定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BMI 18.5~24.9kg/m~2,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或Ⅱ级。静脉顺序注射羟考酮、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4μg/ml,BIS60时,静注罗库溴铵0.9mg/kg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羟考酮起始剂量0.2mg/kg。若气管插管反应阳性,则下一例增加剂量;反之,则降低剂量,相邻剂量比值为1∶1.1。气管插管反应阳性的标准:插管后2min内MAPmax或HRmax较基础值≥20%。采用加权概率法计算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ED_(95)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27例患者完成正式研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204 mg/kg,(95%CI 0.175~0.249 mg/kg),ED_(95)为0.342mg/kg(95%CI 0.287~0.409mg/kg)。结论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4μg/ml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204mg/kg,ED_(95)为0.342mg/kg。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与目的 肝内胆管癌(ICC)起病隐匿、侵袭性高,患者往往确诊时已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接受手术者5年生存率也极低。早期判断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生存获益至关重要。本研究依据术前影像学联合血清学指标对ICC根治性切除患者生存获益实行预测,以期对临床判断是否适宜行根治性切除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13家三甲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821例ICC患者的影像学与血清学检测资料。影像学指标包括:发现肝脏肿块、肝内胆管扩张、门静脉侵犯、淋巴结侵犯、腹水及结石;血清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12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时间(PT)。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筛选目标变量,用目标变量构建CoxPH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验证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影像学发现腹水、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侵犯与血清学指标CEA>5 μg/L、CA19-9>37 U/mL、CA125>40 U/mL是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用该六个变量构建CoxPH模型,根据该模型所区分的高风险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风险组患者(均P<0.05);所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有效性。ROC曲线显示,模型1、3、5年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21、0.782;模型1、3、5年预测效能均高于独立指标的预测效能。结论 由CA125、腹水、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侵犯、CEA、CA19-9这六个术前指标组成的预后模型能较好地对患者进行高低风险分层,并对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获益进行较精准的个体化预测,对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宜行根治性切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总管巨大结石、胆总管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9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46例经ERCP治疗的困难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n = 43)结石直径 > 15 mm,B组(n = 21)结石数量 > 10枚,C组(n = 82)行上消化道重建。根据ERCP取石是否成功,分为取石成功组(n = 106)和取石失败组(n = 40),比较两组患者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取石成功率、结石残余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石直径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困难胆管结石患者ERCP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 3组患者操作时间、平均插管次数、结石直径、残余结石和激光碎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困难胆管结石患者中,ERCP取石成功组与取石失败组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结石数目、消化道重建和是否首次ER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是困难胆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失败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ERCP取石在困难胆管结石患者中安全、可行,但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0.
《Immunobiology》2022,227(1):152165
Chronic inflammation contributes to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Although interleukin-1beta (IL-1β) has been obser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general immune suppression of T cell response and the immunosuppression strongly correlates with accumulation of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the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m between MDSCs expansion and IL-1β expression remain ambiguous. Here, we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IL-1β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G-MDSC subset, rather than mo-MDSC subset. Recombinant IL-1β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G-MDSCs in the blood of tumor-bearing mice, and IL-1Ra attenuated the accumulation of G-MDSCs in the tumor-bearing mice. In addition, the IL-1β-overexpressing B16F10 cells induced higher level of G-MDSCs compared with wild-type B16F10 cells. Moreover, we found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G-MDSCs induced by IL-1β was dependent on the activation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 and 2 (Erk1/2). Collectively, these findings show a novel role of IL-1β in G-MDSCs accumulation by activating Erk1/2, which suggests that IL-1β elimination or Erk1/2 signaling blockade could decrease G-MDSCs generation and thereby improve host immunosurveill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