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7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33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531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630篇
内科学   355篇
皮肤病学   174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2659篇
预防医学   868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511篇
中国医学   591篇
肿瘤学   2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811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医学生的学习科目有增无减,使解剖学课程的学时安排逐渐减少,若再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先理论后实习的单一形式),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机的结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有效、可行的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模式[1-2]。我院人  相似文献   
102.
中性粒细胞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非激活或激活的中性粒细胞(PMN)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非激活的PMN(5×109cells/L)上清液对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可增强这种抑制作用;肉豆寇佛波醇(fMLP)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的PMN悬液或其上清液均能活化血小板聚集,且PMN悬液的诱聚作用比其上清液更强;阿司匹林对fMLP或PAF激活的PMN悬液或其上清液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不同状态(非激活或激活状态)的PMN对正常血小板的反应性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即非激活的PMN抑制血小板反应性,而激活的PMN则具有促血小板活化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磷脂酶C-γ1在人胚胎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磷脂酶C-γ1(PLC-γ1)的发育表达变化特点,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的人胚胎脊髓中PLC-γ1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显示:PLC-γ1在人胚胎脊髓3周到7个月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在发育早期阳性反应可见于神经管内、外界膜,随着套层、边缘层的形成,神经上皮层、套层中均可见到PLC-γ1阳性反应物,且翼板阳性细胞较基板密集;套层阳性细胞在8、9周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逐渐减少。3个月时边缘层出现散在的阳性细胞,并随着脊髓的发育而逐渐增多。以上结果提示,PLC-γ1及其与PLC-γ1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对人胚胎脊髓的发育可能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高,后遗症多,是创伤医学、急救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我国颅脑伤的发生率和因颅脑伤致死,致残的伤员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是TBI发生后最持久和最严重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涉及学习新知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自体双层大网膜重建结膜囊恢复正常眼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可行性。方法:用电凝器热烧伤的方法损伤实验家兔约1/2范围的球结膜、穹窿结膜和睑结膜。第2天,于腹上中线偏左剪开约3cm长的切口,暴露胃小弯部,剪取少许大网膜放入含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待用。将电凝损伤坏死区的结膜分离去除,大网膜呈双层折叠式覆盖于损伤区,10-0尼龙线褥式缝合大网膜和结膜的交接部分。结果:术后12d,全部大网膜与结膜缘融合生长,眼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得以逐渐恢复,角膜无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自体双层大网膜重建结膜囊是治疗睑球黏连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区分乳腺正常细胞器和各期乳腺癌细胞器之间的差异,从而建立检查量化指标。方法:本文对女性乳腺硬癌癌细胞器线粒体,溶酶体的16个形态参数进行体视学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其线粒体、溶酶体的体积、表面积和面数密度等形态参数存在高度显著差异和显著差异。结论:探讨了癌细胞的线粒体,溶酶体形态变异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方法EGF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SP法)。结果EGF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内,前角前内侧核、前角前核和前角前外侧核的大运动神经元以及背核的大神经元具有强免疫阳性信号,中等强度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前角后内侧核、前角中央核、前角后外侧核和前角后外侧后核、中间内侧核和中央管周围,弱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和后角连合核。此外,在脊髓白质中可见部分EGF阳性胶质细胞和纤维。结论EGF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猴脊髓有广泛的分布,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多种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猴脊髓分布规律和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8.
神经元微环境及其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元是脑内信息处理的主要部位,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迁移与定位、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联系、神经突起的生长与回缩、突触的可塑性变化及产生神经冲动等诸多正常神经活动均发生在特定的微环境内。神经元微环境的特性因神经元自身机能、代谢的不同而不同;反之,神经元微环境的特性又决定神经元机能、代谢乃至形态结构的变化,严重的微环境异常可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因此,探讨神经元微环境改变的规律,有望阐明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为脑缺血性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9.
观察细胞因子之一 ,即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 8)在树鼠句 血栓性脑缺血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 -银杏内酯B (ginkgolide ,GB)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是否与其对IL - 8水平的调节有关 .采用光化学反应法诱导树鼠句局部脑血栓形成 ;采用经典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测缺血4,2 4及 72h中心区、半暗区、对侧区和血清的IL - 8水平 ,并观察在血栓形成后 6h静脉注射GB …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血定安与血代两类药物对患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1-2级手术患随机分为两组(血定安组与血代组)。入室后采集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酶定量、血小板计数、血球压积和血钙含量。分别输入血定安与血代1000ml后,再次于非输液侧采集静脉血,监测上述指标。结果:比较两类药物输液前后血球压积P<0.05,差异显性。其余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结论:输注血浆代用品后对凝血机制无明显,仅对血液有稀释作用。通过稀释血液,还能提高血液的运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