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7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在肺缺血再灌注中,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CD4+ T细胞具有启动和促进炎症反应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再灌注肺组织中CD4+ T细胞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对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 探讨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5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 分成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罗红霉素0.15 g,2次/d,并持续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病情急性加重及因此而需住院的次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最大通气量、清晨最大呼气流量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对照组却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10例次(4J0%),对照组19例次(76%);治疗组需住院6例次(24%),对照组13例次(52%),两组急性加重率及需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罗红霉素对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与罗红霉素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珠海市社区护理人员的基本状况,为珠海市社区护士的合理配置及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2名社区护士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102名社区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8~50岁,平均28.2岁.护理工作时间(11.3±8.7)年;社区护理工作时间(1.8 ±1.5)年.本科学历1名,占0.98%,大专学历5名,占4.90%,中专学历96名.占94.12%,无社区护理专业毕业者.职称:护士90名,占88.24%,护师10名,占9.80%,主管护师2名,占1.96%,无副高以上职称.持有效护士执业注册证者95名,占93.14%,持有护理院校毕业证未取得护士执业注册证者7名,占6.86%.聘用制护士80名,占78.43%,正式职工22名.占21.57%.结论:应采取措施提高社区护士学历,调整社区护士的职称结构,稳定社区护理队伍,加强并规范杜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以促进社区护理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5.
柴胡注射液致不良反应73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柴胡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94-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学期刊报道应用柴胡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发生于〈20岁年龄组,男性略多于女性,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15分钟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损伤,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损伤。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柴胡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局灶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Pue治疗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ue治疗组及脑缺血组BDNF阳性细胞数,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及Pue治疗组B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且Pue治疗组阳性细胞数又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Pue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内源性BDNF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7.
周红 《西部医学》2009,21(12):2207-2208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礼仪培训对实习同学职业规范的影响。方法对532名实习同学进行护士职业礼仪岗前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后实习同学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比较,经过护士礼仪职业规范培训后,同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了改变。结论对实习同学进行岗前护士职业礼仪培训,能够改善实习同学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了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增强了自信心。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制造免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模型;验证PTS与ANFH的密切关系,并探讨尿激酶与阿司匹林联合预防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免36只,随机均分为3组。第1组为模型组:先分2次间隔2周分别按10ml/kg量静脉注射马血清,第2次注射马血清2周后,再连续肌注甲基强的松龙10mg/kg·d,共7天,之后口服强的松1.25mg/kg·d至实验完。第Ⅱ组为治疗组(马血清和激素加药物预防):按第1纽方法用马血清和激素;另外,第-个月每周2次静脉注射尿激酶8万U/kg/d,之后灌服阿司匹林5mg/kg·d至实验结束。第Ⅲ组为对照组,每日于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分期分批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T-1)、免疫比浊法测定抗凝血酶-Ⅲ(A-Ⅲ)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股骨头组织取样石蜡切片作HE染色;冰冻切片Sudan染色。结果3个月时,模型组AT-Ⅲ[(61.44±5.05)mg/L]较治疗组和对照组降低;D-dimer[(0.53±0.19)μg/ml]和ET-1[(47.84±12.09)μg/L]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升高。模型组骨坏死的发生率100%,治疗组骨坏死的发生率25%,显著低于模型组。对照组未见骨坏死。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高凝状态有关,联合应用尿激酶与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侃  齐新文  周伟民  陈军平 《西部医学》2009,21(8):1279-1281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住合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例髋关节后脱住合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按照Pipkin分型:I型4例,Ⅱ型1例,Ⅳ型1例;髋关节脱住全部急诊6小时内闭合复位,股骨头骨折后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对于损伤的坐骨神经行神经探查修复术,l例Ⅳ型髋臼后壁骨折的应用重建钢板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2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21周,平均16周;随访期内未见股骨头坏死出现,髋关节评分按照Epstein标准:优5例,良1例。神经恢复按照MCRR标准:优4例,良1例,一般1例。结论髋关节后脱住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应急诊超早期行髋关节复位,早期明确诊断及选择合适入路内固定,早期探查松解坐骨神经对其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氯氟氰菊酯属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由于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自1978年投放市场以来,获得了广泛应用.该药的毒性比有机磷类毒性低,属中等毒性范畴,但如果误服一定剂量可以引起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