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44-1847
目的:观察新疆喀什地区食管癌维吾尔族患者放疗前后舌脉象及证型的变化。方法:对食管癌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分别运用中医数字化四诊仪进行舌脉象及问诊数据的采集录入,并通过计算机分析辨证得到相应结果。结果:49例患者放疗前后舌质均以黯红为最多,所占比例为77.6%、79.6%;舌苔见厚苔、腻苔或两者兼而有之者放疗前占85.7%,放疗后占79.6%;脉象参数h1、h3、t1、t4、t5、w1、w2、Ass、h3/h1在放疗后下降明显,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见弦脉者较放疗前减少,促、数脉者增加,其脉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患者放疗后,症状频数咽喉异物感明显减少,肩痛、善怒、腰膝无力、失眠频数略减少,体型瘦弱、口干、易疲劳、干性皮肤、痰多、善太息频数略增多。食管癌患者证型以脾肾两虚为主证,放疗后兼见肝胃火炽、肝肾阴虚证型增加,经精确卡方检验,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06)。结论:喀什地区食管癌患者以暗红舌、厚或腻苔为多,其病机虚实夹杂,以脾肾两虚为主要矛盾,同时存在痰湿内蕴、肝郁气滞、肝肾阴虚等兼证;放疗后兼见肝胃火炽、肝肾阴虚证型者比例有所上升;放疗后患者脉象参数h1、Ass明显下降,提示可能出现早期心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2.
蝉花菌丝抗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蝉花菌丝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冬虫夏草组、蝉花高剂量组、蝉花中剂量组和蝉花低剂量组,实验周期为24d,观察指标有尿素氮、血肌酐、尿NAG酶、肾重/体重的比值、尿蛋白、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结果:蝉花大、中、小剂量组对UUO大鼠尿素氮、血肌酐、肾重/体重的比值、尿蛋白等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并且蝉花大、中剂量组的尿NAG酶测值也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蝉花大剂量组对UUO大鼠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等的改善作用优于虫草组(P〈0.01)。肾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蝉花大、中、小剂量组均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蝉花大剂量组的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又与蝉花中、小剂量组和虫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蝉花菌丝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扶肾颗粒辨证干预腹膜透析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扶肾颗粒辨证干预腹膜透析患者以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透析效能。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病例选择天津、上海、杭州、太原等地的6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行标准CAPD治疗满3个月以上的患者共24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116例,女12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8.3%和51.7%;年龄24岁~75岁,平均(54.75±12.16)岁;透析时间(指PD患者至今已选择PD治疗的持续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64个月,平均透析(25.39±20.78)个月。将患者辨证分为虚证:肾阴虚证、气虚证、血虚证、肾阳虚证,实证:瘀血证、湿浊证。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与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中药治疗,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安慰剂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3个时间点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扶肾颗粒可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升高。通过两组间的比较可见,在治疗3月后及治疗6月后,治疗组患者积分改变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扶肾颗粒对PD患者进行辨证干预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提高透析效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诱导小鼠睾丸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及补肾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Balb/C雄性小鼠,以雷公藤多甙30 mg/(kg.d)灌胃3周,造成生殖减退模型。随后,分别予生理盐水0.25 ml/d、雷公藤多甙30 mg/(kg.d)、肉苁蓉煎液[相当于生药10 g/(kg.d)]、熟地煎液[相当于生药10 g/(kg.d)]、肉苁蓉、熟地等比例的煎液[相当于生药20 g/(kg.d)]每日1次灌胃进行干预;另设肉苁蓉预处理组持续给予雷公藤多甙30 mg/(kg.d)和肉苁蓉煎液[相当于生药10 g/(kg.d)],每日1次灌胃,灌胃3周。检测各组睾丸生殖相关基因Dzip1、Fas、c-jun、Wnt4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雷公藤模型小鼠Y染色体微缺失相关基因Dzip1表达下调,生殖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上调,原癌基因c-jun表达上调,信号转导相关基因Wnt4表达上调,补肾中药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补益肾阳药物肉苁蓉与补益肾阴药物熟地联合应用效果最显著。结论:雷公藤多苷对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影响;补益肾阳药物肉苁蓉能够部分拮抗雷公藤生殖毒性,补益肾阴药物熟地亦表现出一定的拮抗雷公藤生殖毒性作用,联合应用肉苁蓉和熟地则加强了拮抗雷公藤生殖毒性的作用,揭示了阴中求阳、阴阳互根互用的现代药理基础。肉苁蓉有一定的预防雷公藤生殖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在前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和学科组讨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并咨询我国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意见,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医师提供参考。共识提出: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和血瘀气滞证,明确相应治法和中药方剂;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防治结合”,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指标和检测项目,关注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评价与监测;并强调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原则与方法,充分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评价中药方剂内服治疗耐药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常用数据库共8个,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4项研究,涉及病例1 8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方剂内服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组在总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27,95%置信区间(CI)(1.21,1.34),P<0.000 01],耐药菌清除率[RR=1.49,95% CI(1.33,1.66),P<0.000 01],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变化[均数差(MD)=-1.64,95%CI(-1.87,-1.41),P<0.000 01]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2,95% CI(0.48,1.07),P=0.1]。此外,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中药方剂内服干预在总有效率,CPIS变化方面也有一定优势。结论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中药方剂内服或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比单纯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耐药细菌性肺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67.
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成分为皮质醇,因其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抗过敏及抗毒素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由于其需大剂量长期应用,且治疗剂量与产生副作用的剂量之间的分界较狭小等原因,往往在治疗疾病时也给机体带来了很多副作用,如类柯兴综合症、重症感染、骨质疏松症、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痤疮、紫纹、行为认知改变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充分认识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及其治疗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8.
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软骨细胞是软骨破坏过程中的靶细胞,也是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主要细胞之一,体外分离培养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存在难度.目的:对兔膝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观察兔软骨细胞的形态学特性.方法:4周龄新西兰白兔采用机械-酶消化法,通过调整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的浓度及消化时间来获得较纯的关节软骨细胞,传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以多角形或三角形为主,传代3次后出现反分化.形态学、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培养3代以内可以保持表型的稳定,90%以上的软骨细胞维持多角形或三角形,核为圆形或椭圆形.苏木精-伊红阳性染色为细胞核呈紫蓝色,软骨细胞基质红染,胞浆及细胞周围有紫红色、阿利新蓝染色可见细胞浆和胞膜呈深蓝色、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胞浆和胞膜清晰绿色荧光,细胞核区域未见明显绿色荧光.结果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软骨细胞分离、培养体系,且3代以内90%以上的软骨细胞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69.
中医临床诊断是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变化特点及其规律的系统医学,诸如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生活环境等外界客观条件以及其他非直接致病因素都会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化产生一定影响。尝试综合利用系统多属性评价方法来研究这些非致病因素对中医临床疾病的作用,并提出一套适合中医学临床研究的评价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经验方"中药逐水复方"外敷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观察"中药逐水复方"外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9例恶性腹水患者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逐水复方"外敷治疗。结果腹水疗效有效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稳定率优于对照组(P〈0.05);24 h尿量增加及腹胀、纳呆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治疗组用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4例出现局部皮肤瘙痒,更换外敷部位后缓解。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中药逐水复方"外敷治疗恶性腹水可以提高稳定率,增加患者尿量,改善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且药物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