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11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51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7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Li R  Yuan L  Wang J  Wang J 《Medical hypotheses》2011,77(6):948-952
Gastric cancer has high prevalence and high modality worldwide. For many years, few improvements in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s were reported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settings. Although a novel molecular target agent tras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prolongs overall survival time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resistance to this drug still exists among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 positive patients. HER2 and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 have some common factors like Akt, Erk and STATs. Also there exist evidences that EPOR may express on some solid tumors and probably promote tumor progression. So it is reasonable for us to hypothesis that HER2 and EPOR may be co-expressed in the same gastric cancer cell and if so, EPOR signaling pathway may overlaps that with HER2 and promotes HER2 induced signal transduction to cell proliferation. In clinical settings, a stimulation of EPOR will play antagonistic effects on trastuzumab-induced anti-tumor activity to HER2-positiv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Co-expression of EPOR and HER2 is a predictive factor for resistance of trastuzumab in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52.
小果蔷薇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小果蔷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2α-羟基乌苏酸(2),蔷薇酸(3),胡萝卜苷(4),紫云英苷(5),翻白叶苷A(6)。结论:化合物1~6均为从小果蔷薇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CKD)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地高辛治疗的影响,以及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0例CHF伴CKD应用地高辛治疗的老年患者,按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的标准分为4个组(CKDⅠ~Ⅱ期、Ⅲ期、Ⅳ期和Ⅴ期),观察CKD分期和地高辛不良反应与地高辛浓度间的关系。结果 4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心率减慢、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伴CKD的患者应用地高辛前有必要评估肾功能;CKDⅢ期和Ⅳ期的老年CHF患者服用地高辛必须监测血药浓度;而CKDⅤ期的老年CHF患者应用地高辛治疗必须谨慎,即使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也难以避免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及诊断,以引起内科医生的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COPD合并肺结核。方法对42例老年人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不合并肺结核的42例COP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与单纯性COPD患者相比无明显特异性。结论临床上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并不少见,但由于该类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漏诊、误诊较多。对此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与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6个全科团队现有的卫生资源与服务功能进行研究.了解社区全科团队服务管理模式、服务效能和对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和观察法等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分析6个全科团队的服务模式、运行现况和服务效能。结果6个全科团队人员素质较好,提供综合卫生服务,服务内容基本能满足居民健康需求,但医务人员工作负荷较大。结论社区全科团队的建立.可为居民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功能服务,解决部分居民就医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57.
MR-PROSET序列观察腰骶神经根(节)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MR-PROSET)在显示腰骶神经(节)中的价值。方法采用3DPROSET序列扫描健康受试者30例,所得原始图像行3D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观察腰骶神经根(节)的形态和走行,并测量相关解剖数据。结果PROSET序列图像能清晰显示L1~S1水平的神经根鞘、神经节以及L3~S1水平的节外段神经;L1~2水平的节外段显示稍差。L1~L5水平的神经根鞘长度逐渐增加,而S1水平的神经根鞘长度较L5水平稍短。L1~S1水平的神经根鞘直径、神经节长径、宽径以及面积均自上而下逐渐增加;神经根鞘倾斜角则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结论MR-PROSET序列能清晰显示腰骶神经根(节)的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58.
阮静  王旭辉 《医学综述》2012,(22):3757-3760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基础及临床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脑钠肽作为一种心功能标志物,临床已应用于评价心力衰竭,近年来脑钠肽在房颤复律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现从脑钠肽的生理学、房颤时的分泌机制及其在房颤电复律、药物复律中的相关研究和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456名乡镇卫生院医生综合素质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和医学教育测量理论,从知识、技术、态度三个方面评价医生的综合素质。采用书面考虑和评分量表分别测评456名乡镇卫生院医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素质,比较分析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医生各类素质的差异,提出了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综合素质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0.
Bevacizumab抑制高转移性人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淋巴管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姮  王杰军  于观贞  陈方国 《肿瘤》2006,26(8):713-716
目的:探讨Bevacizumab抑制肝癌淋巴管形成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建立LCI-D20高转移潜能肝癌组织原位移植裸鼠模型,给予治疗剂量的Bevacizumab并设对照组。28d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负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结果:Bevacizumab治疗组肿瘤负荷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Bevacizumab治疗组肿瘤内LMVD亦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动物实验中,Bevacizumab可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淋巴管形成,为临床治疗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