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64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3篇
  2篇
中国医学   56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阐述了远方教授对于肾性血尿辨证论治的经验,主要运用疏风散邪、滋阴清火、活血化瘀、补益脾肾、扶正祛邪等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92.
黄芪对内皮细胞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5年以来近15年的国家级中医药文献关于黄芪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复习,发现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等方面,故文章主要围绕黄芪对血管损伤性疾病独特而有效的作用,阐述了黄芪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3.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它通过对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不同生理状态下大量基因表达的平行分析,研究相应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阐明不同层次多基因协同作用的机理,进而在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殷东风教授临床应用含莪术复方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规律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门诊处方中莪术与体力状况(ZPS,5分法)、配伍中药等的关系,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住院患者用药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22例门诊病例中,莪术用量6~15g,用量大小与ZPS评分成反比,与体重成正比;ZPS 0~2分者多伍用柴胡龙骨牡蛎汤,ZPS 3分以上者多伍用加味四君子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4%,无明显出血副作用。66例住院患者用药后无明显肝肾功能、血常规异常变化。结论:在合理的用量及配伍前提下,含莪术复方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经行头痛汤治疗肝郁血瘀型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前1周服用经行头痛汤,每剂分3次服用,每天服用2次,经净后停药,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连续治疗总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60%。结论:经行头痛汤治疗肝郁血瘀型经行头痛疗效显著、持久。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硝石矾石散对α-荼基异硫氰酸盐(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瘀积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ANIT诱导制备肝内胆汁瘀积大鼠模型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阳性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其中模型组20只,其余组各10只,另选未造模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日一次灌胃给药,西药组给予思美泰,中药组给予硝石矾石散,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给药时间从造模当天开始,于造模48h后处死模型组10只大鼠,留取血清及肝组织备用。用药7天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及Na-K-ATP酶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血清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Na-K-ATP酶活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硝石矾石散对肝内胆汁瘀积模型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证,也是难治疾病之一。曲妮妮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外感咳嗽主要是风邪作祟,治以疏风祛邪;内伤咳嗽以痰、瘀、气为患,治以祛痰、化瘀、理气。临床上对病因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8.
论胃癌癌前病变中医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在胃癌的防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现代医学对胃癌癌前病变发病机制的认识,从中医整体学说之邪正盛衰理论分析其发病的病理机制。正虚是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内在因素,邪实是疾病发展的重要条件,邪正胜负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最终环节,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措施。文章分别从脾胃虚弱、先天不足、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气机郁滞及血脉瘀阻方面分析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99.
痛经是指正值经期或者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吾师认为导致痛经的主要病因为寒凝血瘀,因此从"寒"、"瘀"着手,治疗上多用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温经汤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痛经为现代妇科常见病,以气滞血瘀型较为常见,通过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论述刘宇新教授运用自拟方化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经验,并指出: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须辨清是气滞导致血瘀还是血瘀导致气滞,审病求因,灵活用药,治以活血调经,理气止痛,同时注意用药时机,须在月经周期之前开始服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