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64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3篇
  2篇
中国医学   56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朱丹溪开创了痰瘀致病之说,注重痰瘀同治,对中风、肺胀、积聚、噎膈等疾病根据其病因病机多从痰瘀同治,后世医家深受其影响.分析探讨了丹溪痰瘀同治的学术思想,并以帕金森病为例论述痰瘀同治的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92.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近年来,临床以"毒损肾络"立论治疗本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重在剖析中医之"毒"与DN的密切关系,为临床治疗DN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0例,同时纳入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同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IL-4、IL-6、IL-17、TNF-α水平。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男12例,女88例,年龄36~72(51.48±12.93)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46例,年龄18~60(52.27±13.21)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肝肾不足证、寒湿痹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的IL-4、IL-6、IL-17、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寒湿痹证患者IL-4、IL-17、TNF-α水平分别为(8.27±2.20)pg/ml、(56.58±10.80)pg/ml、(16.61±2.90)pg/ml,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湿热痹阻证患者IL-6为(95.28±16.20)pg/ml,明显高于肝肾不足证组、寒湿痹证组和痰瘀痹阻证组[(57.54±12.04)pg/ml、(52.18±10.30)pg/ml、(51.75±13.03)pg/ml,均P<0.001]。结论 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同,寒湿痹证型患者IL-4、IL-17、TNF-α水平最高,湿热痹阻证患者IL-6水平最高,或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依据。  相似文献   
94.
分析当前中医专业文献检索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德风责任与学习素养、临床思辨与临床技能、经典传承与科研创新为中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阐述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文献检索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分子在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BMP通路的激活情况。方法:8周龄的未孕雌性C57BL/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激素组,每组15只。激素组先以2.5mg/kg的戊酸雌二醇灌胃25 d,再腹腔注射黄体酮(4 mg/kg)5 d诱导乳腺增生;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的PBS。给药结束后收集乳腺组织,观察乳腺的形态,real-time PCR检测BMP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检测Smad1/5/9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乳腺增生组织中,BMP信号通路配体BMP2、4、5、6、7、9、13和14,受体BMPR1A及拮抗剂Chrdl1和Twsg1的表达异常(P0.05);而BMP3、BMP12、BMPR1B、BMPR2、Chrd、Chrdl2和Noggin等分子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乳腺增生组织的Smad1/5/9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多个BMP信号分子在乳腺增生组织中异常表达,致使BMP通路异常激活。BMP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乳腺增生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悬吊组、补肾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头低位-30度尾部悬吊连续21 d模拟失重,后3组大鼠从实验第1天开始分别按剂量11.4,5.7,2.8 g·kg-1·d-1给予补肾健脾方ig 21 d,其余各组大鼠ig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成脂分化诱导,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滴形成情况,Real Time PCR法和Western bolt法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成脂诱导分化的第7,14,21天分别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较正常组,悬吊组大鼠BMSCs经成脂诱导后7,14,21 d TG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成脂诱导21 d成脂能力,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较悬吊组,补肾健脾高、中、低剂量组大鼠BMSCs经成脂诱导7,14,21 d后TG含量降低(P0.01,P0.05),经成脂诱导21 d后成脂能力均明显减弱(P0.01),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P0.05);较补肾健脾中剂量组,补肾健脾高剂量组大鼠BMSCs经成脂诱导14,21 d后TG含量降低(P0.05),经成脂诱导21 d后补肾健脾高剂量组成脂能力均减弱(P0.05),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P0.01),补肾健脾低剂量组PPARγ蛋白表达增多(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具有抑制尾部悬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以补肾健脾方高剂量作用为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发掘与利用龙胆草的潜在功用。方法:比较龙胆草在古代本草、古代方剂和2010版国家《药典》一部中所述功用,结合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分析。结果:龙胆草传统功用的核心内容与《药典》记录相符合,但从古代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清热解毒、消疳、镇静安神、凉血止血、杀虫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龙胆草复方所治痈肿疮毒、疳疾、神志不安、癫痫、出血等病症,并未被《药典》收录。结论:初步认为清热解毒、消疳、镇静安神、凉血止血是龙胆草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桑白皮的潜在功能。方法:通过考察桑白皮在古代本草文献、古代含桑白皮方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2010版一部收载和显示的功用,以及现今药效学研究与临床经验,比较分析桑白皮业已失传的潜在功能。结果:确认古本草中记载桑白皮的核心功用和古代方剂配伍应用,与《中国药典》记录基本一致。而由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补虚益气、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化痰、止血、通淋、止痛、祛风、驱虫等潜在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桑白皮复方所治虚劳、疮疡痈疽、伤寒、跌打损伤、中风、消渴、淋泌、痹病、痰饮、出血、诸痛、寄生虫病、毒虫咬伤、风瘙痒、痘疹等病症,并未被《中国药典》收录。结论:结合实验研究和当今临床应用,可以确认补虚益气、活血化瘀、生津止渴、祛痰、止痛是桑白皮的潜在功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以中药茯苓为例,建立一种挖掘药物潜在功能的方法,再通过系统论证使之成为确定的新功能,有利于中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临床疗效的提高。方法:利用先前课题组建立的《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中药茯苓跨病种检索,可以得到含茯苓复方在所有疾病的分布情况,再与历代本草学著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所记载的功能主治相比较,经过统计分析和逻辑判断,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和临床疗效评价,从而获取对茯苓传统和潜在功用的整体认识。结果:从历代本草总结出来的茯苓生津止渴、化痰、益智、固涩、止咳、止呕、活血、开胃和安胎的功效,以及古代含茯苓复方治疗虚损、呕吐、中风、消渴、咳嗽、伤寒、痉病等病症,均未被《中国药典》收录。结论:补肾强壮,止咳化痰,降逆止呕,生津止渴,息风止痉和安胎是茯苓的潜在功用,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0.
我校的医学机能仿真实验室是以VBL-100虚拟实验室系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目前该仿真实验室已经能够模拟大部分生理学实验项目,每个实验均由仪器介绍、实验原理、手术操作、模拟仿真和实验测试等部分组成。该仿真实验室的建立极大地降低实验成本,对真实实验具有补充价值,能够辅助理论教学,提高实验室开放率,丰富网络教学,并成为展示我校实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但该仿真实验室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实验项目还未实现全覆盖、人机对话不足、实验效果评价不够客观深入等,这将在以后工作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