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66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16篇
  15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摘要】 目的:评估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的矢状位形态特征与手术效果,并分析影响手术矫形效果及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中重度后凸定义为局部后凸角≥20°,僵硬型后凸定义为过伸位X线片示后凸柔韧性<30%或颈椎CT示后凸节段骨性强直。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为50.1±17.6岁(14~83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致畸因素包括退变性后凸18例,先天畸形5例,医源性后凸5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创伤性后凸3例。行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分别为24例、5例及5例;其中5例行三柱截骨矫形手术。收集所有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和随访信息,并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改良颈椎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ale,mJOA)评估患者颈部疼痛和神经功能状态。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局部后凸角、T1倾斜角、颈椎矢状面垂直轴及颌眉垂线角,并定义畸形成角系数为局部后凸角/后凸累及节段数。根据数据分布情况选用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上述影像学参数与评分指标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患者亚组间的分布。结果:患者局部后凸角中位数为25°(20°~100°),畸形成角系数中位数为7.5°(5°~25°)。根据mJOA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重度颈脊髓病组患者的畸形成角系数显著大于轻中度颈脊髓病组[9.3°(5.0°~25.0°) vs 7.0°(5.3°~10.0°),P=0.016];手术时长277±140min,中位失血量150(20~2000)ml。局部后凸角与畸形成角系数分别由术前的31.6°±19.5°与8.8°±4.2°矫正至术后2.8°±5.7°与0.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1.0±0.8(0.3~3.1)年的影像学随访,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角与畸形成角系数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0±1.5年的临床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NDI及mJO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3±1.8分、(27.7±16.5)%及11.9±4.3分改善至1.3±1.2分、(7.7±7.1)%及14.8±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畸形成角系数的矫形幅度与mJOA评分的改善幅度呈正相关(Spearman r=0.417,P=0.018)。共有14例患者(41.2%)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包括10例(29.4%)神经系统并发症;共有8例患者(23.5%)出现远期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患者病程更长,最高截骨等级>2级的比例更高,手术出血量更大(P<0.05)。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畸形成角系数可以作为形态学评估的重要参数,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Dixon)对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60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保留组和未保留组,其中保留组(n=32)采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术,未保留组(n=28)采用高位结扎的Dixon术。采用SPSS 22.0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围术期各项指标用(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情况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留组肛门排气时间、边缘动脉弓压力显著少于未保留组(P<0.05),其余围术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总数、转移淋巴结数及阳性淋巴结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留组清扫第253组淋巴结数目显著大于未保留组(P<0.05);保留组吻合口漏发生率3.1%(1/32)显著少于未保留组10.7%(3/28),(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高位结扎的Dixon术,保留左结肠动脉不增加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概率,并且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trends in stroke mortality among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in China.Method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vital registration system.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ortality were assessed by Joinpoint regressio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Future mortality and counts were predicted by the Bayesian age-period-cohort model.Results Between 2002 and 2019, a total of 6,253,951 stroke mortality in young ...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分析山西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人群BMI与总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山西省调查人群为基线建立队列,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对逝者进行死因回顾调查。2002年基线信息完整的≥ 18岁研究对象7 007人,随访到5 360人,随访率为76.5%。将研究对象按BMI分为8组,计算死亡率,以死亡率最低组作为参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全人群、分性别、年龄(≥ 60岁、<60岁)的各组死亡风险比(HR)及95% CI,模型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等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随访67 129人年,平均随访12.5年,死亡615人,队列总死亡率为916/10万人年。BMI为26.0~27.9 kg/m2组死亡率最低,以该组为参照组,多因素调整后,BMI<18.5、18.5~19.9、22.0~23.9和≥ 30.0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分别为1.90(1.26~2.86)、1.68(1.15~2.45)、1.49(1.08~2.06)和1.72(1.07~2.76)。对于≥ 60岁老年人,BMI<18.5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为1.94(1.20~3.15)。结论 BMI ≤ 19.9、22.0~23.9及≥ 30.0 kg/m2均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除关注肥胖外,低体重营养不良造成的老年人高死亡风险应特别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文授课)项目,是国家留学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国家医学院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总结和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在院内的实习现状,探索加强留学生实习管理的有效措施,推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临床教学的规范化进程,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对于来华留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紧张性头痛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17项抑郁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MoCA-C评分、疼痛视觉量表VAS评分,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PSQI评分、HAMD-17评分、TSH、TPOAb、TGA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TT3、TT4、FT3、FT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与PSQI评分、HAMD-17评分、TSH、TPOAb、TGAb水平呈正相关,与认知功能MoCA评分、TT3、TT4、FT3、FT4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自身免疫性损伤与紧张性头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及相关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紧张性头痛的诊断及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保留不同程度的再生面神经对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后大鼠眼轮匝肌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的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均行面神经钳夹线拴损伤及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简称吻合术)。术后3个月,A组(对照组):模型建立后不做任何处理;B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1/3部分;C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2/3部分;D组:于面神经结扎线近头端全部离断面神经。分别于吻合术后1、2、3个月和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采用瞬目反应评分评估大鼠患侧眼睑的闭合程度;行运动诱发电位(MAPs)检测大鼠患侧眼轮匝肌的动作电位幅度及波幅下面积;神经元逆行示踪检测面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面神经及移植神经半薄切片计数髓鞘数目。结果4组大鼠吻合术后1、2、3个月的瞬目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7、11.00、10.61、19.13,均P<0.05);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4组瞬目反应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6,P<0.05),其中D组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1);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刺激面神经吻合口近头端及移植神经中点,4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56、11.86、6.33、4.65,均P<0.05),其中D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均低于A组(均P<0.05)。神经元逆行示踪显示,4组的面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P<0.05),其中D组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5)。4组的面神经干及移植神经中段髓鞘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33、6.35,均P<0.05),其中A组分别高于C组和D组(均P<0.05)。结论面-舌吻合术中保留面神经结构完整性具有积极意义,至少保留2/3再生面神经对眼轮匝肌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