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价儿童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例<14岁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保守治疗(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肌肉松弛剂及物理治疗等)3个月无效、剧烈的疼痛和(或)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的情况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中证实5例为椎间盘突出,1例为椎间盘脱出,其中3例伴有环状骨骺分离。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18~93个月的随访,平均63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JOA评分为10分5例,9分1例。按Kirkaldy-Willis标准所有患者均为优良。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椎间隙高度下降,椎体终板及关节突关节也未见退变征象。结论儿童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3个月症状未缓解或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构建一种心电信息监测系统,搭建集远程中央监护、术后跟踪、社区医疗和急救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方法:系统由中心站(服务器)和用户机组成,用户机采集、存储心电信息和波形,并传输到中心站服务器上,中心站各终端可实时查看监护信息,并发出对症建议或指令,实现双向互通。结果:以有线电话通讯网络为载体,实现了心电信息的远程监测,并在相关机构得到了应用。结论:本设计为生命信息的远程监测、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身体保健和生命维持提供了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83.
目的为了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医学知识资源,本体论被引入到医学知识组织当中。本文描述了医学本体知识库的构建步骤,构建出包括中医本体和西医本体两大分支的医学本体框架。方法采用NKI(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本体描述语言,结合已有的医学知识,分4级举例给出冠心病类的详细设计过程,引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大型本体构建工具Protege,并使用Protege2000构建冠心病医学知识体系,同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结果通过对比已有的医学知识组织形式,本文所建立的医学本体系统具有可行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的特点。结论基于本体的医学知识库将可能有效解决医学知识工程领域的多个问题。  相似文献   
84.
背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制备的载药微球和纳米粒既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缓释、控释和靶向释放.目的:分析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突释的成因、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突释联系紧密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目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单凝聚法、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造成其突释的原因首先是药物分子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弱,导致药物很容易从微球进入释放递质中,其次是在微球释放初期,药物从微球中的孔洞和缝隙中释放出来导致突释.影响突释程度的具体因素有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微球载药量、主药理化性质、微球制备方法及制备参数等.虽然国内外对突释机制以及控制突释措施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加以适当优化与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球的突释率,突释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和控制.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广东海风藤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广东海风藤的脂溶性部位,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 从广东海风藤超临界萃取物中共分离出2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5个化合物,占萃取物总量的78.33%,主要为T-杜松醇(18.195%)、8-杜松烯(11.485%)、α-没药醇(8.304%)和瓦伦烯(6.672%).结论 广东海风藤的挥发油提取物中主要含有萜烯和萜醇.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三桠苦茎、叶成分的差异。方法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对三桠苦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定性方面,比较了三桠苦茎、叶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了总成分预试;定量方面则比较了山柰酚-3-O-芸香糖苷以及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结果三桠苦茎、叶所含成分类别无明显差异,主要含黄酮、生物碱、苷类等成分。三桠苦叶主要含黄酮,茎中黄酮种类较少。叶中山柰酚-3-O-芸香糖苷以及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均远高于茎中的相应值,分别为其6倍和4倍。结论三桠苦茎、叶成分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玄参破壁粉粒的抗炎作用,并进行急毒实验。方法: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急性耳肿胀实验。急毒实验测定玄参破壁粉粒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结果:玄参破壁粉粒能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度。等剂量下,玄参破壁粉粒的抗炎作用强于常规饮片。测得小鼠最大给药量为20 g/kg,相当于成人临床同体重日用量的100倍。结论:玄参破壁粉粒具有抗炎作用。玄参破壁粉粒及其常规饮片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脑通喷鼻微乳中麝香酮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毛细管色谱柱(30.0 m×0.449 mm×0.8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140℃维持8 min,再以30℃min-1升温至200℃维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外标法测定。结果麝香酮在浓度12~96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回收率为99.4%,RSD为1.8%(n=9)。结论该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脑通喷鼻微乳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9.
王玲  管淑玉  梁颖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328-1329
目的 对到手香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到手香的水提液、乙醇提取液、酸性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研究,对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确定.结果 到手香中可能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及其苷类、皂苷、鞣质、酚类、有机酸、甾体类、萜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 初步确定到手香可能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为到手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0.
欧阳蒲月  沈笑飞  曾少华  王瑛  莫小路 《中草药》2013,44(17):2446-2452
目的 为阐明广藿香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克隆了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PDS)基因,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搜索本课题组建立的广藿香转录组数据库,获得PDS基因全长序列,并设计全长引物进行PCR验证;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PDS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获得的广藿香PDS基因命名为PcPDS1(GenBank登录号为KC854409),该基因全长1 960个碱基,编码569个氨基酸.基于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了PcPDS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cPDS1基因与黄龙胆Gentiana lutea的PDS序列同源性最高,与烟草Nicotiana tabacum、番薯Ipomoea batatas次之,与自然进化关系保持一致.结论 成功克隆、分析了广藿香PcPDS1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