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8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3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702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83篇
  2篇
中国医学   2704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770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8 毫秒
51.
目的对北葶苈子的黄酮苷类成分进行研究,为该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柱色谱以及HPLC制备法对北葶苈子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50%的北葶苈子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成分,分别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apigenin-7-O-β-D-pyranglycuronide,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uteolin-7-O-β-D-glycuronide,2)、(+)-4'-O-methyl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3)、山奈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kaempferol-3-O-β-D-glycuronide,4)、山奈酚-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yl(1→2)-β-D-glucoside,5)、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7-O-β-D-glucopyranoside,6)及kaempferol 2G-glucosylgentiobioside(7)。结论在对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独行菜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7的核磁数据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52.
血钙调节与许多疾病发生有一定关联.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血钙水平低于健康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钙积分大于健康人.不同癌症血钙水平呈现不同表现:肺癌、食管癌、胃癌血钙水平高于健康人;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低于健康人.补充钙剂可能对防病治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3.
<正>头痛(二)内伤头痛证治一、肝阳头痛此类头痛可因肝肾阴虚引起,也可因肝火上炎所致。临床表现的特点是,头痛偏在两侧,以左侧为重,痛时头部有抽掣感,或兼麻木,伴有眩晕、耳鸣、心烦,睡眠不安,或兼胁痛,目眶痛,舌红,苔黄,脉数。属于肝肾阴虚的,还兼有两目干涩,蹲起眼前发黑,腰酸膝软,劳则加重,脉弦细数等症状;属于肝  相似文献   
54.
<正>头痛(一)头痛是病人的一个自觉症状,临床颇为常见,可以出现在西医学的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的疾病中。它既可作为主症出现,也可以作为兼症而见于其他疾病中。本文所介绍的主要是内科疾病所见的头痛,如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的头痛、神经官能症、部分颅内疾病,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所致的头痛等。这些疾病的头痛,在临床治疗中,均可以参考本文所介的中医辨治方法进行。中医学对头痛这一症状的发生,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药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是"清阳之府"。因为人体的12条经脉中,属于阳的手三阳  相似文献   
55.
清热合剂对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合剂对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163株中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74株(大肠埃希菌33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铜绿假单胞菌17株);产ESBLs革兰阴性菌10株(大肠埃希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革兰阳性菌7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46株,肺炎链球菌22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清热合剂进行定量抑菌试验,配制含有不同药物浓度的琼脂平板,在平板上接种待测菌株菌悬液,孵育后观察含药平板,记录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清热合剂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的MIC90分别为88、176、22 g/L,其对产ESBLs与不产ESBLs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效果一致;不同浓度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累积抑菌率均最高。清热合剂对MSSA、MRSA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MIC90分别为11、11、22 g/L,MRSA的MIC90与MSSA相同,但MIC50略高于MSSA;不同浓度药物对MSSA和MRSA的累积抑菌率均高于肺炎链球菌,对MSSA与MRSA的累积抑菌率相近。结论清热合剂对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致病菌除肺炎克雷伯菌之外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552例。入选患者按照0.9 mg/kg剂量标准,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进行头部MRA检查,采用TICI血管再通分级标准判断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情况。其中根据溶栓后24 h MRA检查结果分为血管再通组(188例),血管未通组(364例)。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功能的预后评价,采用改良Rankin评分(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2组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症状性颅内出血(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发生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再通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血管未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管再通组患者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有6例患者出现了非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再通组及血管未通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其他部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的患者较未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明显。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临床预后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57.
《中南药学》2015,(12):1259-1262
目的以吲哚美辛为对照,研究吲哚美辛共聚维酮固体分散体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3组分别灌胃给予吲哚美辛、吲哚美辛共聚维酮物理混合物、吲哚美辛共聚维酮固体分散体(以吲哚美辛计1.78 mg·kg~(-1))。LC-MS/MS法测定吲哚美辛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变化。采用Win Nonlin 6.3选取非房室模型法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健康SD大鼠经灌胃给予吲哚美辛及其固体分散体制剂后,其AUC0~t分别为(141±22.5)和(135±33.7)μg·h·m L~(-1);Cmax分别为(8.88±2.23)和(15.0±1.77)μg·m L~(-1);tmax分别为(2.83±1.66)和(0.208±0.125)h。结论以共聚维酮为载体制备的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能显著缩短达峰时间,增加血浆峰浓度。  相似文献   
58.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是我国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主要含糖类、蛋白质、皂苷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降血糖、终止妊娠、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抑菌和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就天花粉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天花粉的质量控制、药效药理及临床应用等后继工作的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正>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一类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其中脊神经根在受到机械性压迫、炎症、血供不足等因素后出现的根性神经痛属于周围性NP[1]。腰骶部根性神经痛多见于腰椎退行性疾病,而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该病最常见的病因,可导致腰骶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和麻木[2]。  相似文献   
60.
脑卒中是一种影响脑网络的疾病,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广泛用于研究卒中损伤后大脑的功能变化和网络重组。动态功能连接是一种新兴的分析方法,用以表征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连接的动态特性。动态功能连接在近5年应用于脑卒中领域,主要用于探索全脑不同网络、感觉运动网络以及语言网络的功能连接属性。研究表明卒中发生后大脑网络功能连接呈现一些重复出现的密集或稀疏的连接状态并具有不同的时间变异特征,为研究脑卒中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潜在的优势。本研究主要综述动态功能连接在脑卒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卒中后全脑网络研究、感觉运动网络研究、语言网络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