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包含多重病理机制的、影响整个关节的复杂疾病,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关节软骨退变和滑膜炎是OA主要的病理表现,但目前缺少针对发病机制的精准治疗方案,临床用药还停留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镇痛药阶段。研究显示,辣椒素(CPS)作为辣椒的主要活性成分,能够对OA的多重病理机制发挥治疗作用,包括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在针对多种病理过程的以发病机制为基础的OA治疗中发挥临床转化潜力。因此,本综述旨在阐述CPS对OA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在骨关节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0 引 言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 EMC)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3%,好发年龄为 50~60 岁,男女比例约为2∶1[1],主要见于四肢近端的深层软组织中,以下肢、肩部和手部多见,肿瘤一般生长缓慢[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版软组织肿瘤分类,EMC被归类为一种分化不确定的软组织肿瘤[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方法 回顾近年有关AI及相关技术用于创伤救治的研究文献,从院前援助、院内急救、创伤后应激障碍风险转归预测方面对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展望AI技术在创伤救治应用中的发展趋势。结果 AI技术可以对大量临床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创伤患者病情,预测可能的并发症风险。AI技术应用于手术辅助和机器人手术,可以实现精确的手术规划和操作,减少患者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以提高创伤救治应用的效率和远期效果。结论 AI技术在创伤救治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仍存在历史数据偏差、应用条件限制、伦理和道德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1970-1974
硬膜囊损伤是颈腰椎手术常见的术中并发症之一,常会引起术后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CSFL)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尽管颈椎手术硬膜囊损伤的几率低于腰椎,但颈前路手术切口较深、视野较小、操作空间有限,一旦术中发生硬膜囊损伤或脑脊液漏往往需术中及术后多种方法联合处理才能有效控制。既往研究指出硬膜囊损伤与较多因素有关,其中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被认为是颈前路手术中导致硬膜囊损伤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故本文对OPLL患者颈前路手术中硬膜囊损伤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