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通过梳理古籍中有关捻转补泻手法的要素,整理捻转补泻手法左右转针、性别、受针者左右、受针者身前身后、经络循行方向等要素发展的源流,分析了古代医家对诸多要素的认识。认为转针左右、性别、受针者左右、受针者身前身后等要素不是捻转补泻的技术核心部分。对于现在研究所关注的幅度、频率、时间3个刺激变量,唯有单次捻转完成时间(频率)被高武在《针灸聚英》中所重视,可视为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对于依据针刺刺激强度区分补泻,则需增加受针者的感受强度这一因素,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应激性疾病是机体受到各种劣性刺激,使非特异性适应机制失效所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大量的证据表明,针刺可以治疗应激性疾病。通过归纳总结应激性疾病的病机和针刺治疗应激性疾病的机制,讨论了针刺效应与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并从作用通路、作用介质、作用特点、表现方式等方面分析针刺和应激的相关性,以期为针刺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3.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以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属祖国医学"哮病"范畴。IgE抗体被认为是抵抗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1],其暴露位置决定了引发的疾病和症状,如部位在肺部就可表现为哮喘[2]。IgE与肥大细胞等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即可导致气道炎症的发生,引发哮喘。但在整个哮喘的发病过程中IgE水平是否会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总结针刺治疗脑病的主穴选用规律。【方法】收集近10年来毫针或电针治疗脑病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建立穴位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272篇文献中主穴涉及162个,主要分属于督脉和手足三阳经,其中使用频率最多的6个穴位为百会、三阴交、风池、内关、太冲、合谷。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最常见的搭配为百会—印堂,而百会—风池—大椎搭配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得到5个有效聚类分组。【结论】临床针刺治疗脑病首重督脉,优选核心搭配,重视近治与远治结合;临床治疗脑病可据此规律产生主穴处方。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甘遂与甘草合用对甘遂中毒性成分甘遂萜酯A(Kansuinine A,KA)和甘遂萜酯B(Kansuinine B,KB)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对照组、甘草组、甘遂与甘草合用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处理10 d后,制备肝微粒体。将甘遂的毒性成分KA、KB与各组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共孵育,测定孵育后体系中KA、KB的浓度,用于评价KA、KB的代谢情况。另取正常大鼠肝微粒体,分别加入CYP3A4、CYP2D6、CYP2C9、CYP1A2、CYP2C19的抑制剂红霉素、盐酸苯海拉明、苯溴马隆、西咪替丁和氟康唑,与KA、KB进行体外共孵育,检测孵育后体系中KA、KB的浓度,阐明参与KA、KB代谢的CYP酶亚型。取正常大鼠肝微粒体,分别加入甘草酸与甘草次酸,与KA、KB体外共孵育,测定孵育后体系中KA、KB的浓度,评价甘草酸与甘草次酸对KA、KB代谢的影响。结果甘遂与甘草合用组微粒体中KA、KB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甘遂组,表明甘遂与甘草合用使甘遂中毒性成分KA、KB的代谢受到抑制。与红霉素、盐酸苯海拉明、苯溴马隆、西咪替丁和氟康唑共孵育的微粒体中KA、KB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CYP3A4、CYP2D6、CYP2C9、CYP1A2、CYP2C19均参与了KA、KB的代谢。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共孵育,体系中KA、KB的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CYP3A4、CYP2D6、CYP2C9、CYP1A2表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能够抑制KA、KB的代谢。结论 CYP2C19均可能参与了甘遂毒性成分KA、KB的代谢,甘遂与甘草合用能够抑制CYP3A4、CYP2D6、CYP2C9、CYP1A2及CYP2C19的活性,而使KA、KB的代谢减慢,产生蓄积;另外,甘草中主要成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能够抑制KA、KB的代谢,这可能是甘遂与甘草合用毒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6.
李浩  裴丽霞  周俊灵 《中国针灸》2012,32(8):679-682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5例。针刺组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穴行常规针刺,并在双侧天枢加电针刺激,每日1次,每周治疗3~4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每次50mg,每日3次,均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OL)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IBS-QOL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1);针刺组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西药组的77.1%(27/35,P<0.01);3个月后针刺组复发率为36.4%(12/33),明显低于西药组的72.0%(18/25,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7.
聂志娟  董勤 《河北中医》2012,34(11):1741-1743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是人体各部位与耳廓联系的体表反应点,当肢体或内脏发生疾病时耳穴会呈现出多种变异现象,即阳性反应,又称病理反应,如色泽形态的变异、痛阈的降低、电特性的改变等,这些耳穴反应的变化特征,对于协助诊断疾病及指导针灸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归纳总结近20年现代文献资料,将关于耳穴反应特性与疾病诊疗的相关性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8.
桂枝芍药知母汤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方,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收效良好.为进一步探究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笔者采用正交t值法从抗炎、镇痛两方面药理作用综合考虑,进行了初步的处方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白芍、麻黄、制附子、炙甘草为方中主药.  相似文献   
69.
从偏头痛疾病因素、针刺穴位、针刺方向、针刺角度、针刺深度以及针刺的工具,对目前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结果表明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三位一体,具有不可分割性,但为了研究的需要,可以选用多因素系统研究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评估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了解该领域当前临床科研方法学的现状,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1979--2012.06),VIP(1979--2012.06),Pubmed(1966—2012.06),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6期),收集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RCT文献,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临床研究一般情况、随机化、盲法、病例脱落及随访、统计方法、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价。结果在105篇纳入文献中,有81篇未提及纳入及排除标准:46篇简单介绍了随机分组方法:无一篇描述隐蔽分组及样本量估算:有2篇提及单盲,但未说明施盲的对象:仅有8篇记录了不良反应。结论当前国内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设计存在诸多缺陷,研究质量和文献总体水平较低。因此,加强RCT设计和规范报告的培训和宣传,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研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