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NBPP)发生的影响程度。方法:采集102例NBPP病例资料和2 937例正常新生儿资料,对2组资料中难产、手术助产、出生体重≥4 000 g及新生儿窒息等因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χ2检验,并进一步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难产、手术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和新生儿窒息史,NBPP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遭遇难产、手术助产(胎吸、产钳、2种以上方式)、出生体重≥4 000 g和有窒息史的新生儿患NBPP的风险分别增加约28倍(OR=29.0,95%CI=13.1~64.5),17~150倍(OR=18.6,95%CI=7.4~46.9;OR=16.9,95%CI=4.9~58.9;OR=151.7,95%CI=73.2~207.2),41倍(OR=42.4,95%CI=19.7~91.3)和130倍(OR=131.8,95%CI=52.8~328.9)。结论:新生儿窒息与难产、手术助产(胎吸、产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一样,是NBPP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高铁环境对斑马鱼骨形成的影响,探讨铁过载对骨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以受精后第2天斑马鱼幼鱼为模型,用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FAC)(0、25、50、100、200μg/mL)干预斑马鱼,受精第6天进行茜素红染色并统计骨矿化面积。在200μg/mL FAC干预6 d基础上,停止添加FAC,加入100μmol/L去铁胺(DFO),第10天行茜素红染色,统计斑马鱼椎体个数,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骨钙素(BGP)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FAC处理后,斑马鱼骨矿化面积成剂量依赖性降低,100及200μg/mL FA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DFO加入200μg/mL FAC干预组后,斑马鱼椎体个数较未加入DFO组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100μmol/L DFO组骨钙素(BGP)表达量较未加入DFO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铁环境抑制斑马鱼骨形成。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N1)突变斑马鱼(铁过载动物模型)骨发育及骨量变化,初步了解铁过载状况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受精后36和48h的突变体(weh)和野生型(WT)斑马鱼进行邻联茴香胺血液染色,观察weh及WT血红蛋白量的变化,比较铁过载状况;对受精后第14天的weh和WT进行阿尔辛蓝/茜素红染色,比较骨形态差异;分别提取受精后第5天和第7天的weh和WT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骨钙素(BGP)的基因表达,比较骨代谢差异。结果邻联茴香胺血液染色后,与WT相比,weh在受精后36h未能着色,48h后轻微着色;对受精后第14天斑马鱼进行阿尔辛蓝/茜素红染色并与WT比较结果显示,weh茜素红着色较浅且肋骨及尾鳍未发育;与WT相比,受精后第5天和第7天weh骨钙素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 FPN1突变斑马鱼体内铁代谢异常,同时骨量减低,骨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中Skp2(S期激酶相关蛋白2)、p27(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及E2F-1(细胞周期相关性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放射学分期、肿瘤复发等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骨巨细胞瘤中Skp2、p27及E2F-1的表达情况。结果 Skp2、p27及E2F-1的阳性率分别为65.91%3、8.64%和63.64%,在影像学分期1型、2型3、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64.29%、100%(P<0.05),60%、28.57%、10%(P<0.05),50%、71.43%、80%(P>0.05)。Skp2、p27及E2F-1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1.67%、56.25%(P<0.05),8.33%、50%(P<0.05),75.00%、59.38%(P>0.05)。Skp2、骨皮质破坏或软组织浸润、手术方式以及p27对复发均有明显影响,其中前两者是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后两者(截骨的手术方式、p27)则是骨巨细胞瘤复发的保护因素。Skp2与p27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骨巨细胞瘤中,Skp2与p27的表达均与骨巨细胞瘤的复发有关,二者在骨巨细胞...  相似文献   
95.
背景:细胞移植是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目前尚缺乏脑脊液对细胞影响的实验依据.目的:动态观察体外脑脊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扩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接种于脑脊液中,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鉴定脑脊液对细胞表型的影响.取生长良好的第5代细胞,分别用含小牛血清的L-DMEM和脑脊液培养.结果与结论: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成功有效地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鉴定结果为CD90、CD106、CD71、CD29阳性,CD45阴性.脑脊液培养后细胞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并可见少量小圆细胞,表现为神经样细胞,表形鉴定结果为CD90、CD106、CD71、CD29阳性,CD45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弱阳性(<1%).细胞具有相似的S形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基本相似.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脊液培养基中可继续生长和增殖,无诱导分化作用,且细胞对生长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6.
铁调素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仅部分有效.近年的研究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除与雌激素缺乏有关外,还可能与铁过载有关.铁调素是一种肽类激素,主要调节体内铁的平衡.铁调素可以有效抑制肠道对铁的吸收,降低铁水平,因而具有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铁调素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骨保护素(OPG)和骨钙素(BG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MC3T3-E1细胞体外培养后,以不同浓度(100 nmol/ml,200 nmol/ml,300 nmol/ml)的铁调素作用72 h,用RT-PCR方法检测OPG、BG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检测显示在不同浓度铁调素干预后,各组均有OPG mRNA和BGP mRNA表达;不同浓度组的OPG mRNA和BGP mRNA表达光密度比值不同,组间密度比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铁调素可上调MC3T3-E1细胞OPG及BGP mRNA表达,铁调素浓度增加转录水平逐渐增加,结果显示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截断腓骨在胫骨干骨折不愈合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胫骨干骨折术后12~34个月骨不连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截断腓骨、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植骨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4~30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48例患者中47例获得了骨性愈合,1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治疗进行剧烈运动从而导致再骨折。结论截断腓骨,解除因腓骨和髓内钉导致的应力遮挡,使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增加断端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9.
尹航  张锡庆  张亚  董寅生 《浙江医学》2010,32(9):1315-1317,1433
目的 探索组织工程骺板在氍板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骺板软骨细胞与可降解多孔聚乳酸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骺板植入骺板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同时设单纯植入材料和空白对照.应用组织学Masson三色染色、BrdU细胞示踪、X线等检测方法,观察组织修复、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情况.结果 组织工程骺板组发现柱状排列细胞,存在较小的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单纯植入支架材料组发现类似柱状排列细胞,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明显;空白对照组未见柱状排列细胞,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显著.3种方法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程度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组织工程骺板治疗骺板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植入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低剂量X线照射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初步机理.方法 80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标准的单侧股骨中段闭合骨折模型,对实验组立即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对大鼠进行总量为1 Gy的低剂量伞身照射.对照组不予照射.术后2、3、4、8周处死动物.使用常规摄片和微焦点CT(MicroCT)观察骨痂桥接,肢体定量CT(pQCT)检测骨矿含量,四点弯曲试验检测骨痂的力学性能并对标本作组织学分析.同时测定周围血白细胞数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骨折后第3周,实验组的ALP、骨痂桥接评分值、骨矿含量、组织学评分及力学测试结果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白细胞数量尽管在最初两周内降低,但随后(第3周)则高于对照组.实验组ALP数值也在第3、4周高于对照组.结论 LDI对硬骨痂形成期的骨痂形成和矿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