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根据营养方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58例。发病72 h内,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而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周后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营养指标[包括清蛋白(Alb)、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入院时两组患者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入院时两组患者Alb、TP、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Alb、TP、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入院时两组患者NO、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N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入院时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早期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能更有效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2.
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探讨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438例在社区医院住院的卒中后患者,记录其人口学特征、营养学评定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mRS评分、Barthel指数、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脑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52.7%;卒中后营养不良的患者中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NIHSS〉4分)的占77.1%,重度残障(mRS评分4~5分)的占70.1%,日常生活重度依赖及完全依赖(Barthel指数0~45分)的占69.7%,感染发生率为34.6%。并发症发生率为55.4%;而正常营养状态患者,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4.2%、21.3%、19.8%、11.6%和18.8%。结论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营养不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相关性(P〈0.0001),营养不良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障程度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低下,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高,关注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对改善卒中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99例确诊的MS患者出院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价,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MS患者残疾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女性、病程>16年、发作≥3次、MRI示脊髓病灶及首发症状为脊髓受累与神经功能严重缺损相关(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示脊髓病灶和发作次数与患者残疾程度相关(P<0.05~0.01).结论 脊髓病灶及发作次数是影响MS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检测PD-L1分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PD-L1在EAE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免疫C57BL/6J小鼠制备EAE模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对小鼠脊髓进行HE染色、Fast-Blu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组织PD-L1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动物脾细胞上PD-L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实EAE小鼠脊髓PD-L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计数、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动物脾细胞上PD-L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EAE实验组小鼠PD-L1的表达在脾细胞和脊髓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由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分水岭脑梗死(WSI)的梗死类型及发病机制。方法 81例急性WSI患者根据责任血管分为ICA组(53例)及MCA组(28例)。根据MRI检查结果对两组梗死类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ICA组皮质前型及皮质前型+内WSI+皮质后型的比率显著高于MCA组(均P<0.05)。结论合并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WSI类型以内WSI及皮质后型梗死最常见。ICA病变患者WSI皮质前型常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血流动力学障碍;MCA病变患者WSI皮质上型及合并融合性病灶多见,其机制可能为微栓子对远端血管的微栓塞。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卒中后继发肺炎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及抗生素费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了159例急性卒中后(发病2周内)肺炎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的为卒中单元组(77例),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的为对照组(82例)。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和人院后21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营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抗生素费用。结果①卒中单元组入院后21d NIHSS、mRS、BI的改善值明显优于对照组[-(1.06±1.27),0.18±1.19;-(0.12±0.33),0.03±0.36;3.1±6.0,-(0.5±2.7)。均P〈0.01]。②卒中单元组并发症、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9.7%,32.5%,低于对照组的75.6%,48.8%,均P〈0.05。③卒中单元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36±17)d,(55±34)d,P〈0.01],抗生素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506±893)元,(3070±1455)元,P〈0.05]。结论与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相比,在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能减少急性卒中后肺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营养不良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抗生素费用。  相似文献   
37.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卒中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否改善急性卒中的近期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146例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研究组(肠内营养)75例,对照组(家庭喂养饮食)71例。观察21d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病死率、感染发生率,比较21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和残障程度评分(mRS)]。结果住院21d,研究组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NIHSS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的BI指数和90d m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改善急性卒中神经功能的近期预后,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能获益。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鼻饲病人发生腹泻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该危险因素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急性脑梗死后鼻饲病人的临床资料.以腹泻为观察指标,对可能影响脑梗死后鼻饲病人腹泻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影响腹泻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含纤维素营养液对腹泻的影响. 结果:218例脑梗死后鼻饲病人,发生腹泻85例,无腹泻133例.腹泻组病人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高于无腹泻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等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抗生素和入院时NIHSS评分是发生腹泻的独立的风险因素,使用益生菌和肠内营养序贯治疗是发生腹泻的独立的保护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可预测影响腹泻病人的不良预后.使用含纤维素的整蛋白营养液病人腹泻发生率降低(P<0.05). 结论:脑梗死后鼻饲病人的腹泻可增加不良预后的风险.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增加益生菌,选用含纤维素营养液和序贯营养治疗可减少腹泻发生率,提高病人康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抽液加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1例肝包虫囊肿患者行经皮肝包虫囊肿穿刺抽吸囊液,抽尽后向囊内注入声诺维对比剂(2∶20 ml生理盐水)确定包虫囊肿与胆管不相通,后注入聚桂醇注射液或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入量约为囊液体积的1/5~1/2,反复冲洗15 min后全部抽出,术前术后结合每日口服抗包虫药阿苯达唑(30~50 mg/kg)。术后1、3、6、12个月随访囊肿体积大小及疗效。结果治疗中1次穿刺成功率100%,治疗后1、3、6、12个月囊肿平均体积大小分别为(148.5±38.6)、(113.1±30.3)、(36.7±24.4)、(30.2±18.4)mm~3,均小于治疗前的(168.6±50.2)mm~3(P0.05),总有效率达95.2%。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抽液加聚桂醇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检测血清BDNF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个月随访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抑郁评定,≥17分为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结果 共40例患者(44.4%)发生PSD,轻度抑郁30例(33.3%),中度抑郁8例(8.9%),重度抑郁2例(2.2%).单变量分析显示,PSD组多发性梗死的患者比例(65.0%对32.0%;x2=9.723,P=0.002)、基线NIHSS评分[(7.05±4.25)分对(4.35±3.14)分;t=3.465,P =0.001]和出院时NIHSS评分[(5.43±3.02)分对(3.11±2.56)分;=3.944,P<0.001]显著高于非PSD组,而受教育年限[(9.03±4.51)年对(13.45 ±5.02)年;=4.340,P<0.001]、血清PDNF浓度[(16.754 ±4.451) pg/ml对(29.551 ±3.213)pg/ml;t =15.827,P<0.001]以及出院时BI[(55.00±28.10)分对(83.11±27.11)分;=4.809,P<0.001]显著低于非PSD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BDNF水平是PSD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571,95%可信区间0.416 ~0.967;P=0.003).结论 高血清BDNF水平是PSD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