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0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290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167篇
综合类   1294篇
预防医学   48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43篇
  5篇
中国医学   280篇
肿瘤学   25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46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的需求,我国现有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还不健全,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对政府、社会、家庭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整合提高。本文在北京已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的背景下对老年人社区康复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完善社区康复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体系,推进相关工作模式的改革,促进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减轻养老负担并最终实现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72.
《中国药房》2019,(6):842-846
目的:为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治疗肝纤维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肝纤维化""信号通路""Chinese herbal medicine""Flavonoids""Hepatic fibrosis""Signaling pathway"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2年1月-2018年8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治疗肝纤维化分子信号通路[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Wnt/β-联蛋白(β-catenin)、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的相关研究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9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肝纤维化是肝星状细胞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受多个分子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柚皮素、槲皮素、荔枝核总黄酮、白杨素、葛根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能干预与肝纤维化发生密切相关的TGF-β/Smad、Wnt/β-catenin、TLR4/NF-κB、JAK/STAT和PI3K/Akt信号通路。该类化合物治疗肝纤维化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环节的特点,同一化合物可影响多个信号通路。今后应对黄酮类化合物对分子信号通路介导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3.
《西北医学教育》2019,(2):248-251
医乃仁术,医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医者仁心的济世人才。然而现实的教育与预期相悖离,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生已成为社会不被信任的群体。如何回归医学教育的本质,探寻医学生培育的路径与方式,本研究从"生命自觉"的视角出发,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审视医学教育模式的症结所在,从"生命自觉"视角提出医学生培养模式切实可行的路径,复归"医乃仁术"的医学本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Bmi-1、hTERT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5例子宫内膜癌、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阳性率分别为86.7%、55%和25%,94.3%、72.5%和5%。Bmi-1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Bmi-1与浸润深度、血管浸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相关(P<0.05)。Bmi-1和hTERT呈正相关(P<0.01)。结论:Bmi-1和hTERT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病变的恶性转化,联合检测Bmi-1和hTERT对早期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构建含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CNE1-RAC1-Luc2稳转细胞模型,探讨其在转录水平筛选靶向调控RAC1抗肿瘤活性的大黄酸衍生物中的应用。方法利用RAC1启动子序列,设计合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慢病毒重组载体,感染鼻咽癌CNE1细胞,获得稳定表达萤光素酶的细胞;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RAC1激活剂PMA和抑制剂NSC23766刺激该细胞后的萤光素酶发光值,并观察系列大黄酸衍生物对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验证细胞RAC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双酶切实验显示,含RAC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嘌呤霉素筛选,获稳定表达萤光素酶的CNE1-RAC1-Luc2细胞,转染效率达90%以上; RAC1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对RAC1激活剂和抑制剂反应灵敏,萤光素酶活性与Western blot实验中RAC1蛋白表达结果一致;系列大黄酸衍生物对CNE1-RAC1-Luc2细胞萤光素酶活性的调控作用与Western blot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含RAC1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系统的细胞模型,为高通量进行靶向RAC1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实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76.
《中国药房》2019,(17):2394-2398
目的:为抗菌药物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感染时初始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6年发布的关于医院的E. coli耐药监测报告,收集全国19所三级甲等医院标示为ICU病区临床分离的E. coli,选取对E. coli耐药率低于40%且临床实际工作中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研究对象,拟定模拟给药方案,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模拟不同给药方案对ICU病区"E. coli感染患者"中10 000"例"的临床疗效,以%f T>MIC>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f T>MIC>40%(美罗培南)、fcmax/MIC>10(阿米卡星)为目标阈值,计算"群体患者"达到目标阈值的累积响应百分率(CFR),最佳给药方案要求CFR≥90%。并与临床ICU病区275例病例进行对照。结果:确定了4种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共模拟了16种给药方案,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1种"3.0 g,q8 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种"2.25 g,q6 h""3.375 g,q8 h""3.375 g,q6 h",美罗培南2种"0.5 g,q8 h""1.0 g,q8 h",阿米卡星3种"0.4 g,q24 h""0.6 g,q24 h""0.8 g,q24 h",其CFR均大于90%,均可作为初始给药方案。临床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上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给药方案均可作为ICU患者E. coli感染时的初始经验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77.
《辽宁中医杂志》2019,(11):2241-2245
目的:探讨STAT5A基因rs3198502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及其血脂代谢、凝血功能、炎性反应的关联。方法:共纳入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患者及对照各550例,采用MassARRAY SNP技术对rs31950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以PLINK、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TAT5A基因的rs319502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发生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0)。rs3198502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患者的D-D[隐性模型:β(95%CI)=1. 85(0. 29-3. 42),Padj=0. 021]、INR[隐性模型:β(95%CI)=2. 40(0. 20-4. 61),Padj=0. 033]、PLT[显性模型:β(95%CI)=14. 51(1. 79-27. 23),Padj=0. 026]水平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s3198502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加性模型:β(95%CI)=-7. 75(-14. 47--1. 03),Padj=0. 025;显性模型:β(95%CI)=-9. 33(-18. 42--0. 24),Padj=0. 046]。结论:STAT5A基因3198502位点可能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痰淤证的凝血功能、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在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表达,探讨HPV16/18与PCa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PCa和73例BPH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和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RDB)技术,检测HPV16/18的感染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75例PCa标本中16例HPV16/18阳性,阳性率为21.3%;73例BPH标本中7例阳性,阳性率为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PCR结合RDB技术检测显示,75例PCa标本中HPV16阳性17例(22.7%)、HPV18阳性13例(17.3%),其中有4例HPV16/18均阳性;73例BPH标本中HPV16阳性6例(8.2%),HPV18阳性3例(4.1%),无共同阳性例数,两者HPV16/18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免疫组化和PCR结合RDB 2种方法,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9)。HPV16/18感染与PCa临床病理参数中的临床T分期、Gleason评分、临床危险因素等级有一定相关性(P均0.05),而与年龄、PSA值、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参数无相关性。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PCa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
《中国医药科学》2016,(6):209-212
社会管理式的健康服务是完善我国的新医改、应对人口老龄化、带动相关领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国健康服务模式尚未形成,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当前迫切需要探寻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健康服务的模式,改善我国健康问题,提升我国健康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80.
《中国药房》2017,(14):1934-1937
目的:探讨肾福康胶囊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5月使用肾福康胶囊治疗肾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方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并分析临床疗效与年龄、疗程的关系。结果:急性肾功能不全3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67例。肾福康胶囊的给药方式主要是口服给药(97例,97.00%),剂量主要为6粒/d(36例,36.00%),疗程以0~<7 d(39例)和7~<15 d(49例)为主。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有效率为72.00%,其中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效率为87.88%,显著高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6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中,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60岁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程延长,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总有效率呈上升趋势,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总有效率先升高后下降。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肾福康胶囊可改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对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且安全性好;其临床疗效可能与年龄、疗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