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4篇
  免费   744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6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83篇
内科学   274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357篇
综合类   1607篇
预防医学   29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15篇
  4篇
中国医学   3549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355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680篇
  2016年   537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702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9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评价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分析其年龄、体重、性别、白细胞数、红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量、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计算NLR水平。并通过ROC曲线计算NLR的诊断价值,通过Pearson检测NLR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以女性患者居多,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骨密度值、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CRP水平较正常范围升高。骨质疏松患者NLR水平(2. 23±1. 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1. 56±0. 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ROC曲线检测,NLR的AUC面积为0. 747,cut-off值为0. 436,灵敏度为0. 629,特异性为0. 807(95%CI:0. 682~0. 813),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NLR与CRP、ESR呈正相关性(r=0. 324、0. 305,P0. 05),与BMD呈负相关(r=-0. 250,P0. 05),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且NLR与CRP的相关性优于与BMD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症中,NLR可作为预测诊断指标,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牛膝杯苋甾酮激发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迁移及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牛膝杯苋甾酮5、10、20μg/mL浓度干预BMSCs,进行MTT法、Transwell迁移小室及PCR测试,确定杯苋甾酮激发BMSCs迁移的最佳浓度;通过siRNA沉默CXCR4,进一步验证SDF-1/CXCR4信号轴在杯苋甾酮干预BMSCs迁移中的作用。结果 MTT法、Transwell及PCR结果显示,以10μg/mL浓度杯苋甾酮干预BMSCs迁移效果最好,且CXCR4表达量最高(P0.05)。用siRNA沉默CXCR4后,4组细胞的迁移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均为CXCR4沉默组、空白对照组、杯苋甾酮+CXCR4沉默组、杯苋甾酮组(P0.05),与CXCR4蛋白表达一致。结论活血药牛膝提取物杯苋甾酮能激发大鼠BMSCs体外迁移,其相关机制可能与上调CXCR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比较抽吸取栓术和抽吸结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脑前循环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断脑前循环栓塞且接受急诊取栓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取栓方式不同,分为抽吸取栓组(40例)和抽吸结合支架取栓组(64例)。比较两组NIHSS评分、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分),取栓后血管再通率(mTICI评分≥2b),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术前较术后、术前较出院NIHSS评分变化,以及出院时、90 d良好预后率,抽吸取栓组显著优于抽吸结合支架取栓组。两组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前循环脑栓塞患者,抽吸取栓术相较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术可能具有更好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及预后,两者在血管再通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观察力竭运动后大鼠前额叶皮层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探讨运动疲劳对前额叶皮层神经微环路可塑性的影响,同时观察前额叶皮层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亚型(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 NR2B subunit,NMDAR2B)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运动疲劳中枢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一次力竭运动组、重复力竭运动组和对照组。力竭运动方案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Bedford渐增负荷动物运动方案:I级:8.2 m/min,15 min;II级:15 m/min,15 min;III级:20 m/min,至力竭,重复力竭运动组连续进行7天力竭性跑台运动,在运动力竭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大鼠前额叶皮层PV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并记录阳性细胞个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前额叶皮层NMDAR2B的表达情况。结果:一次力竭运动组及重复力竭运动组大鼠前额叶皮层PV阳性神经元个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前额叶皮层NMDAR2B阳性神经元在对照组和重复力竭运动组未见明显表达,一次力竭运动组可见阳性神经元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一次力竭运动组NMDAR2B表达相对较高,而重复力竭运动组表达相对较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NMDAR2B表达与运动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0.01,r=-0.936)。结论:力竭运动通过PV阳性神经元的局部环路的调节影响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网络的可塑性,其参与了运动疲劳的中枢调节,为运动疲劳中枢机制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 MRI测量子宫结合带(JZ)厚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和/或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内异症组(21例)和非内异症组(21例),并依照改良的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内异症(r-AFS)分期系统进一步将内异症组分为轻中度(Ⅰ~Ⅲ期)内异症组(10例)和重度(Ⅳ期)内异症组(11例)。测量所有患者 MRI图像上各 JZ 数据,包括最大 JZ 厚度(JZmax)、最小 JZ 厚度(JZmin)、JZmax 径线上总肌层厚度(JZmaxM)、JZmax-JZmin(JZdif)、JZmax/JZmin、JZmax/JZmaxM和JZmin/JZmaxM。采用t检验比较内异症组与非内异症组,轻中度内异症组与重度内异症组之间各JZ数据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 MRI结果和各JZ数据对内异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内异症组JZmax(P<0.05)、JZdif和JZmax/JZmin(P 值均<0.01)显著高于非内异症组;轻中度内异症组和重度内异症组间各JZ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在内异症诊断中,术前 MRI结果的敏感度61.9%,特异度90.5%;JZdif界值点取4.50时,敏感度89.5%,特异度71.4%,JZmax/JZmin界值点取2.42时,敏感度90.5%,特异度71.4%。结论 MRI图像上JZ 增厚可提示内异症,不能预示内异症严重程度;当JZdif≥4.5 mm或JZmax/JZmin≥2.42时手术医生需注意筛查内异症。  相似文献   
996.
997.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与情感、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量表法随机抽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收集其情感、总体幸福感以及工作满意度等数据资料,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而探讨情感影响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结果 (1)工作满意度与正性情感、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负性情感与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显著负相关;(2)正、负性情感对主观幸福感维度回归效应显著;(3)工作满意度在负性情感的基础上对总体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在负性情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工作满意度、正负性情感与主观幸福感三者关系紧密,负性情感通过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影响主观幸福感;本研究对企业管理、政府制定政策以及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改善员工工作情感状态并最终提高总体幸福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立足于《标幽赋》“中风环跳而宜刺”理论,并结合下肢伸肌痉挛病位在经筋,脏腑归于肝肾,病性属本虚标实及阳急阴缓的病机特点,阐述环跳穴治疗卒中后下肢伸肌痉挛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医案,总结临床体会,为环跳穴治疗卒中后下肢伸肌痉挛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中医药辨证分型的方法,从群体样本中筛选出病机属于同一类型的患者;根据个性化用药的原则,比较中西药治疗的效果。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2.50%,统计学结果显示中药与西药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个性化的治疗方法的效果要比西药的效果明显。结论中医的整体观和个体化用药的治疗原则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黄连解毒汤不同剂型抗菌药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体外抗菌效果的角度比较黄连解毒汤颗粒剂和黄连解毒汤煎剂两种剂型的药效。方法用试管内药液两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连解毒汤颗粒剂和黄连解毒汤煎剂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两种剂型对各实验菌的MIC分别为:黄连解毒汤颗粒剂介于0.0020~0.5000g·ml-1;黄连解毒汤煎剂对大肠埃希氏菌不敏感(〉0.50g·ml-1),对其余实验菌介于0.0078~0.1250g·ml-1。结论黄连解毒汤颗粒剂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连解毒汤煎剂,可以作为黄连解毒汤煎剂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