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70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原发甲减)所致垂体增生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原发甲减合并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资料,经病理证实均为垂体增生.术前均被误诊为垂体腺瘤.结果 病变局限于鞍膈内,上缘膨隆者4例,其中合并鞍底下陷者2例;突破鞍膈累及鞍上者2例,其中1例累及鞍上池导致视交叉受压,另1例呈明显“葫芦形”并填充鞍上池.所有病例海绵窦均未见受累.信号特点:病变信号均匀,信号特征与正常腺垂体一致(6例),局限于鞍内者病变后方均可见正常神经垂体信号(4例).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延时扫描示病灶强化强度较首次均匀减低,未见异常延时增强区.结论 原发甲减所致垂体增生以垂体膨隆为主,与正常腺垂体类似.鞍区占位必须结合垂体激素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5例(4.9%)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支架植入术后5 min~6 h,5例患者脑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给予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均获再通,无溶栓相关致残致死情况发生.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原因多样,积极的干预措施可减少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对癫痫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癫痫患者124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2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2例结合护理干预,探究两组间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87%,相比于对照组56%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总满意率92%相比对照组53%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减少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满意程度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P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CD-1 小鼠 (102 只)应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模型。随机将实验动物分成4 组:假手术组(28 只)、缺血再灌注 组(28只)、白藜芦醇苷低剂量组(30 mg/kg,18只),白藜芦醇苷高剂量组(60 mg/kg,28只)。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 进行行为学评 分、TTC 染色、干湿重测定、伊文思蓝染色,应用Western 印迹、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 31)、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5(Claudin-5)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缺血再灌注 组相比,白藜芦醇苷高剂量组改善了缺血再灌注小鼠行为学评分、减少了脑梗死体积[(33.76%± 13.27%)vs.(57.47%±9.53%), P<0.05]、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水肿程度[(75.62%±7.95%)vs.(85.72%±6.20%),P<0.05]、降低了伊文思蓝渗出量[(1.49±0.47) vs.(2.13±0.44),P<0.05]。(2)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苷上调了ZO-1、Occludin、Claudin-5(均P<0.05)的表达水平。(3)免 疫荧光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苷组上调了CD-31 在皮层缺血半暗带区的表达,且可见微血管形态相较缺血再灌注组更加光滑、完 整,同时白藜芦醇苷减少了ZO-1、Claudin-5 的破坏。结论:白藜芦醇苷的干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起到了保护血脑屏障的作 用,上调了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5 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华法林作为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具有蛋白结合率高、依赖细胞色素P450 酶进行代谢、治疗窗狭窄 等特点。临床上,华法林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随着中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丹参 与华法林合用增多,且丹参对华法林药动学及药效学影响的研究亦越来越多。该文综述了丹参对华法林抗凝作 用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丹参中的多种组分(尤其是脂溶性的醌类成分)可能会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 酶活性而干预华法林代谢。同时,已有的临床证据认为,对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联合应用丹参和华法林 可提高冠心病和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孕酮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中是否能调节炎症反应及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孕酮治疗组和对照组。构建TBI模型后,孕酮治疗组给予孕酮治疗,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用mNSS评分检测小鼠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蛋白印迹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炎性因子及炎性细胞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结果我们的实验研究发现孕酮治疗组小鼠mNSS评分在脑创伤后第3、5、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酮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在伤后第1、3、5、7天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在伤后第1、3天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孕酮治疗组和对照组炎性因子(IL-1β、TNF-α、NF-κB、IL-10)和炎性细胞(GFAP、Iba-1)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孕酮治疗组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含量明显下降(P0.05),且脾脏内Treg数量显著增多(P0.05)。在伤后第3天,孕酮治疗组及假手术组脑损伤灶处CD3及MPO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酮治疗可以改善小鼠TBI后的神经功能预后,其机制可能与孕酮在脑创伤后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静脉rt-PA溶栓治疗对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2013年于天津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作为试验组,并选择2010年前于我院住院未行溶栓治疗的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溶栓治疗对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结果发病7 d时试验组13例(38.24%)DWI转为阴性,未进展为脑梗死,20例(58.82%)为不可逆性脑梗死,其中4例仍有TIA发作,而对照组5例(15.63%)DWI转为阴性,未进展为脑梗死,27例(84.38%)为不可逆性脑梗死,5例仍有TIA发作。同时将两组患者发病时及发病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进行比较,试验组NIHSS由发病时13.35±1.63分,下降至14 d时2.83±1.12分,对照NIHSS组由发病时13.16±2.07分,下降至14 d时5.36±1.89分。两组梗死体积也有明显差异,试验组梗死体积5.46±1.63 ml,对照组梗死体积9.38±2.16 ml。结论以TIA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梗死应积极考虑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陆卉  蔡英  张雅静  纪勇 《天津医药》2014,42(11):1114-11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对脑梗死进展、预后及再发的影响。方法分析105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病情在早期呈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的患者归为进展型卒中组,其余归为完全型卒中组;根据脑梗死发生3个月、18个月后m RS评分情况分为短期和远期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以18个月内是否再发脑梗死分再发组和未再发组。比较不同分组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和血浆蛋白水平。结果进展型卒中组较完全型卒中组平均红细胞体积(f L:85.92±4.50 vs 83.79±4.64,t=2.164,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f L:13.50±2.45 vs 11.90±2.90,t=2.694,P<0.01)和球蛋白(g/L:27.46±4.33 vs 24.79±4.03,t=3.029,P<0.01)高,白蛋白低(g/L:39.00±3.86 vs 42.89±4.45,t=4.24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红细胞分布宽度、低白蛋白水平是进展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短期预后不良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预后良好组(f L:13.90±2.45 vs 12.00±2.12,t=2.905,P<0.01);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脑梗死3个月、18个月后m RS评分正相关(P<0.01)。结论高红细胞分布宽度和低白蛋白的脑梗死患者进展型卒中发生率增加,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预测脑梗死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近端之间进行血管搭桥的可行性。方法 解剖观察10具尸头标本(20侧)的颞浅动脉、上颌动脉及颞深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分别测量其外径,颈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及上颌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走行距离。多普勒超声检查10例健康成人(20侧)的上颌动脉、颈总、颈外、颈内动脉及颞浅动脉主干、额支、顶支的内径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尸头解剖上颌动脉外径为(2.60±0.20) mm,大于颞浅动脉分叉部外径(1.70±0.30) 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行程为(61.70±1.50) mm,而颈外、颈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行程分别为(162.40±2.60) mm、(171.00±2.70) mm。超声多普勒检查上颌动脉第二段血流量为(62.70±13.30) mL/min,而颞浅动脉额支、顶支血流量仅(15.90±3.70) mL/min、(17.70±4.10) mL/min,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近端进行血管搭桥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血流量大、移植血管短、路径直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影像学与病理学为基础,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患者的瘤周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1例,术前患者进行MRI扫描评估患者肿瘤周围水肿情况,计算水肿指数。手术标本通过常规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学分型。结果:在101例胶质瘤患者中,无瘤周水肿9例(39.6%),有瘤周水肿92例(60.3%)。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瘤周水肿的分级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瘤瘤周水肿与病理学类型相关,对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