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Zhang JB  Zhao JS 《中国针灸》2011,31(2):173-175
明末医家张介宾对针灸理论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阐释.张介宾采用了"求经明理"和"图文并用"等研究方法,对五输穴、原穴、八会穴、任脉和督脉相互关系、络脉、经气等经络与腧穴的多个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还系统阐述了身体各部的经络联系.张介宾针灸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值得当今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2.
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灸以温热刺激为起始动因,以疏通经络为作用机制。以温促通是艾灸产生诸多治疗效应的主要机制。本文从艾灸治病的特点、适应症和效应特点等方面概阐释了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基础,总结出艾灸温通作用存在强弱和缓急的差异,并对临床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恢复期伴HHcy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与中药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并用酶转换二步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针药组在调节血Hcy含量上,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且针药组在改善神经缺损程度方面明显优于中药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能降低脑梗死伴HHcy患者的血Hcy水平,且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浮针与药物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每组各35例。浮针组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5?h;夏枯草组采取夏枯草口服液口服;维生素E组采取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3组均在经前(7±3)天开始治疗,浮针隔日1次,治疗3次,夏枯草口服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维生素E每日服1次,经期停止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及随访1月后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表的变化、浮针组初次治疗疼痛缓解时间及3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乳腺增生病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浮针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P<0.01),且在随访1月内保持较好疗效(P<0.01);夏枯草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维生素E组(P<0.05)。浮针组在初次治疗乳房疼痛缓解时间上取效迅捷。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能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持久,对患者疼痛的改善优于夏枯草口服液和维生素E软胶囊。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麦粒灸内关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非特异性应激的影响,探讨麦粒灸防治急性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K)、模型组(M)、麦粒灸1 d组(A)、麦粒灸2 d组(B)、麦粒灸3 d组(C)和麦粒灸5 d组(D)。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K组:不做任何处理;M组:不做任何干预,直接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麦粒灸各组灸内关穴,1次/d,6壮/次,分别连续灸1 d、2 d、3 d、5 d,并于末次麦粒灸结束后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各组均于造模前后取血制备血清并分离心脏制备心脏切片行TTC染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皮质醇(Cort)含量,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激酸肌酶同工酶(CK-MB)含量,ELISA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 Tn T)含量。结果与K组相比,麦粒灸各组造模前血清Cort水平均增高(P0.01);M组、A组造模前血清CK-MB、c Tn T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造模前血清CK-Mb、c Tn T均升高(P0.05)。与K组相比,各组造模后血清Cort水平均增高(P0.01),血清CK-MB均升高(P0.01),血清c Tn T均升高(P0.05)。与M组造模后相比,麦粒灸各组造模后血清Cort水平均增高(P0.05),A组造模后血清CK-MB、c Tn T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造模后血清CK-MB、c Tn T均升高(P0.05)。A、B两组心肌缺血面积比值与M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E组心肌缺血面积比值与B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麦粒灸内关穴预处理对防治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有效性,其机制与改变非特异性应激反应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6.
针刺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脂肪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尚未明确;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早中期具有良好的疗效,那么针刺对脂肪细胞因子是甭也有影响呢?目的:验证脂防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以及针刺对2型精尿病机体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8/2007-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刚断乳的SD雄性大鼠100只,平均体质量50 g左右,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20只,高脂饲料组80只,高脂饲料组大鼠体质量高于普通饲料组平均体质量20%为食源性肥胖大鼠.方法:给40只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成功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2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后二里、内庭和胰俞.1次/d)及优降糖组[格列本脲片1.6 mg/kg给药,1次/d],每组各9只,处理4周,与随机抽取的9只正常饲料大鼠做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以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放免法检测空腹胰岛素、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抵抗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结果:模型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空腹咦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下降(P<0.05或0.01),接近正常组水平:优降糖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0.001),接近正常组水平,空腹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有所下降,和正常组仍有差异;模型组、正常组、针刺组、优降糖组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无明显关系,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针刺和优降糖均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针刺作用优于优降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清洁级SD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24只。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缺血2 h,于再灌注开始后电针组针刺"百会"和"大椎"穴。各组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含水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损侧皮层组织Bcl-2、Bax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Bcl-2 mRNA、Bax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电针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含水量明显增高(P<0.01),电针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模型组,电针组的脑含水量显蓍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电针组又高于模型组(P<0.05);较之假手术组,模型组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电针组无明显差异(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Bcl-2/Bax及Bcl-2 mRNA/Baxm RNA的比值,模型组降低而电针组升高(P<0.01)。结论电针可以通过提升Bcl-2/Bax的比值使抗凋亡基因占据优势,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区的细胞凋亡,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8.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机理、治疗结果等综述了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从标准制定依据、技术参数及其确定、核心内容、难点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规范化思路等方面,重点讨论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的研制体会,其中着重论述了拔罐规范化定义确立的过程和方法、火罐吸拔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规范以及标准的中医特色等;同时论述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也对针灸技术标准的研发提出了一点未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0.
药物与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具特色,药物治疗直接补给,具有针对性、单一性、偏向性;针灸治疗是对内源性物质及功能的调动与促进,其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双向性、有限性。针药结合可体现二者治疗作用的协同性、互补性以及针灸对药物毒副作用的拮抗性、纠偏性,发挥优势互补、增效减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