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分析基因多态性对铁储备下降运动员铁剂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对72名上海职业运动员进行膳食铁摄入、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的调查分析,并选取SF40μg/L的运动员进行为期3w的铁剂干预,分析铁营养相关基因位点(TMPRSS6基因rs855791、rs4820268、BMP2基因rs173107和BMP4基因rs4901474)基因多态性与铁剂干预效果的关联性。结果 (1)72名运动员中40名运动员SF40μg/L,包括62.1%的女性运动员和28.5%的男性运动员;(2)运动员膳食铁摄入量与SF和Hb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250,P0.05;r=0.465,P0.001);(3)经3w铁剂补充后, SF平均水平显著提高(P0.05)。40名运动员中有16名运动员补充铁剂3w后SF水平无变化或下降;(4)BMP4基因rs4901474位点各基因型中,CC纯合子基因型携带者补充铁剂后SF水平明显提高(P0.01),T等位基因携带者铁剂干预后SF↑的可能性是CC纯合子携带者的0.231倍(P0.05),其它基因各位点不同基因型在SF↑组和SF↓组中的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上海女性运动员存在膳食铁摄入量不足及机体储备铁下降的问题;(2)铁剂补充可以有效提高SF水平,但存在个体差异性;(3)BMP4基因rs490147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铁剂干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进行证实。[营养学报,2019,41(6):555-560]  相似文献   
62.
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不仅会给病人的身心带来巨大压力,还会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疼痛在神经中枢的产生传导及调节等过程相对复杂,而对疼痛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中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应用神经电生理方法在研究疼痛神经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同感觉通道下,通过不同类型的刺激诱发中枢事件相关电位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疼痛病因及疼痛发展变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对于疼痛治疗和恢复具有较高指导作用,在临床中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本文就近年事件相关电位在疼痛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无跑步习惯人群是否存在足弓肌肉力量下降的趋势。方法:本研究招募无跑步习惯者和后跟着地跑者(习惯穿着缓冲跑鞋进行跑步)各12名。两组受试者均进行优势侧的持续10秒的跖趾关节力量测试和足趾拉力测试,分别获取最大力量数值并除以体重进行标准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力量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无跑步习惯组,后跟着地跑组的跖趾关节绝对力量和足趾拉力均无明显差异,但其跖趾关节相对力量具有下降趋势(P=0.065)。结论: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普通无跑步习惯的人群,足弓相关构成肌肉的相对力量存在一定下降趋势,跑姿和缓冲跑鞋对其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4.
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药物成瘾现象遍布全球且呈日趋高涨之势,对成瘾机制和防治方法的探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多巴胺能神经元在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巴胺及其受体在神经环路中的功能改变成为现阶段治疗药物成瘾的重要靶标。近年来,作为一种非药物康复手段,运动锻炼在降低用药和复吸行为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其中,抗阻力运动可通过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元投射,通过对成瘾者的用药摄入量、抑制功能及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调节,达到直接或间接促进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本文仅对现有的理论假说及形成机制进行客观梳理,为抑制用药渴求、降低复吸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易筋经运动结合非那雄胺对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0名,随机分为体医结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体医结合组,口服非那雄胺片,每次1片,每日1次,同时进行易筋经运动干预,5次/周,40分钟/次;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片,每次1片,每日1次,均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检测2组的最大尿流率(Q_(max))、IPSS评分、QOL评分、夜尿次数、T和E2/T等。结果体医结合组Q_(max)(36.6±10.4)m L·s~(-1)与对照组(21.0±3.2)m L·s~(-1)相比,显著增加(P<0.05);体医结合组IPSS评分(7.4±2.4)分,与对照组(15.0±5.7)分相比,显著降低(P<0.05);体医结合组夜尿次数(0.9±0.7)次与对照组(1.4±0.8)次相比,显著降低,(P<0.05);比较2组之间夜尿次数变化值,易筋经组(-1.3±0.5)次与对照组(-0.3±0.8)次相比,显著降低(P<0.05);体医结合组QOL评分(2.7±0.5)分与对照组(3.7±0.8)分相比,显著降低(P<0.05);体医结合组T水平(572±111)ng·d L~(-1)与对照组(441±120)ng·d L~(-1)相比,显著升高(P<0.05);体医结合组E2/T水平0.42±0.11与对照组0.71±0.19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体医结合,易筋经结合非那雄胺较单用药物更有效地改善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KOA)膝关节屈伸等速肌力特点及其与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等动肌力测试系统测试47名老年女性(KOA组25名、对照组22名)的膝关节肌力。另外,通过计算两组受试者的BMI,考察该指标与膝关节屈伸肌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KOA组膝关节伸展绝对峰力矩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屈伸相对峰力矩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KOA组的相对峰力矩屈伸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BMI与膝关节屈伸相对峰力矩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膝骨关节炎可降低老年女性膝关节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且对伸肌肌力的影响更甚。并且可显著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无论有无膝骨关节炎,随着BMI的增加,老年女性膝关节肌力均下降,且膝骨关节炎患者下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7.
<正>2012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3%〔1〕。现阶段已进入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老年人越来越频繁地受到各种慢性疾病的侵害。党的十八大做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法律高度〔2〕。民间传统体育对罹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的作用关重要。1生存、相互关系、成长发展(ERG)需要理论〔3〕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对男性大学生柔韧素质提高的效果,观察其24小时的维持效应。方法:将40名男性大学生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人,对照组和干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干预组使用肌内效贴作为干预手段,对躯干竖脊肌群和大腿股后肌群分别使用两条放松贴法的"I"形肌内效贴进行贴扎。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24 h后分别测量受试者的坐位体前屈值和脊柱弯曲活动度。结果:(1)在坐位体前屈值上,干预组组内数据比较显示:与干预前(5.52±1.93 cm)比较,干预后即刻(9.54±3.83 cm)、干预24 h后(9.94±3.75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即刻与干预24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即刻,与对照组(6.11±2.87 cm)比较,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24 h后,与对照组(6.04±4.50cm)比较,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在脊柱弯曲活动度上,干预组组内数据比较显示:与干预前(66.46°±11.30°)比较,干预后即刻(80.92°±12.67°)、干预24 h后(79.14°±1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即刻与干预24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即刻,与对照组(72.01°±14.12°)比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 h后,与对照组(71.51°±13.40°)比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以增加脊柱弯曲活动范围,提高坐位体前屈值,继而改善人体柔韧素质,且在24小时内持续改善人体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69.
<正>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的骨病变,临床上多体现为驼背以及骨折的发生,多发人群为老年和绝经期妇女,骨折最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脊柱和手腕[1,2]。很多研究已证明了运动有利于成人的骨质代谢,即运动能增加总骨量且形成较好的骨结构,具有较高的骨强度[3,4]。另外,Scerpella等[5]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很好地预防老年后骨质疏松。老年期60%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长时间高温环境运动对耐力自行车运动员高强度运动能力及血浆泌乳素(PRL),皮质醇(C)等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1名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在3个不同环境温度(PⅠ22.4℃、PⅡ32.4℃、PⅢ37.7℃)下分别完成时间各为5周的训练,记录安静和运动时心率以量化运动负荷。每个周期的前2周耐力训练后进行功率车测试(成绩记为P15s,P60s,P300s),后3周混合训练后进行场地计时运动能力测试(成绩记为TT250m,TT1000m,TT4000m)。同时检测晨血浆PRL、C、及睾酮(T)浓度。结果:PⅡ和PⅢ的P15s及TT250m较PⅠ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P60s和P300s均无显著变化。场地1000m运动能力在PⅡ较PⅠ有显著提高(P<0.01),而在PⅢ较PⅡ反而出现明显下降(P<0.05)。场地4000 m与1000 m计时运动结果相似。血浆PRL浓度与环境温度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热应激对15 s以内的冲刺运动无不利影响,对60 s及300 s左右的高强度运动有抑制现象。血浆PRL与环境温度高度正相关性,结合C浓度及T/C值变化,有利于评估机体中枢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