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0篇
  1篇
中国医学   562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原发灶或转移灶中的癌细胞播散到循环系统所形成,在肿瘤早期诊断、转移复发监控、疗效评价中都有重要价值,尤其可成为转移干预的重要靶点。CTCs体外培养可为转移干预药物的筛选提供模型以及提高CTCs表型分析的精度。但目前CTCs的体外培养难度较大,成为制约该领域研究的瓶颈。未来本领域研究的首要任务是鉴别出真正导致转移的CTC亚群的分子特征,进而以之构建转移干预药物的体外筛选平台,从而提高转移干预的疗效。本文对CTCs的提取,培养方法,以及体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推动该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熏蒸方在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上海市同仁医院及奉贤区中医医院共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联合西药组(咪唑斯汀片+糠酸莫米松组)各35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瘙痒程度﹑苔藓化等相关症状积分的变化.此外对中药组患者检测T细胞亚群的先后变化,并与35名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结果 两组在瘙痒程度及症状积分方面中药熏蒸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此外中药熏蒸组痊愈率94.29%,总有效率100.00%,与联合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实验显示,中药熏蒸治疗能够上调CD3+﹑CD4+﹑CD4+/CD8+的相关表达,具有调整免疫的作用.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3.
《中医学报》2019,(11):2389-2393
目的:观察参蛤散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离体组织灌流技术,记录参蛤散对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he)预收缩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作用,并观察、分析左旋硝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o)、鸟苷酸环化酶剂{1H-[1,2,4]-oxadiazolo-[4,3-α]-quinoxalin-1-one,ODQ}、去血管内皮等不同干预条件对参蛤散舒张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参蛤散(10~200 g·L~(-1))对Phe(1μmol·L~(-1))预收缩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L-NAME(100μmol·L~(-1))、Indo(1μmol·L~(-1))、ODQ(1μmol·L~(-1))均可显著抑制参蛤散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在去内皮血管与经L-NAME+Indo预处理的血管环中相比,参蛤散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参蛤散对Phe预收缩的大鼠胸主动脉具有显著的舒张作用,并呈量效关系,其舒张血管作用呈现内皮依赖性,可能与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有关。  相似文献   
84.
肥胖和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肥胖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两者存在相关性,肥胖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影响支气管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肥胖型哮喘作为一种哮喘的新表型,在临床治疗中存在对激素不敏感、控制困难等问题。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失衡相关,由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驱动嗜酸粒细胞浸润引起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不同于该经典途径,肥胖型哮喘在发病中主要涉及非Th2型炎症,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3):237-240
目的:哺乳期乳腺炎通常因病原菌感染及乳汁淤积引起,但有研究发现母乳自身的菌群从共殖化向感染转变导致了乳腺炎的发病。乳汁中益生菌及条件致病菌等活细菌的来源,除了外来细菌的侵入,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母体的肠道。因为特定肠道细菌转移至乳腺的通路以及乳汁细菌与人体肠道的共生优势,使口服益生菌以预防和改善乳腺炎的补充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故本文对该病关于菌群失调的发病机制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其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醛酮还原酶1-A1(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至少2 cm)中的AKR1A1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二者AKR1A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的A1KR1A1高表达率为59.2%(29/49),高于癌旁组织(25.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8、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9个月,P=0.012);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2个月,P=0.02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浸润深度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OR)为0.174,95%置信区间(CI):0.041~0.741,P=0.018;OR为0.083,95% CI:0.011~0.618,P=0.015]。结论 AKR1A1参与肝门部胆管癌的进展和转移,有望成为预测胆管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潜在生物学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方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疗效机制,探讨"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中医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的运用。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性骨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7、14、28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生理盐水、健脾补肾方2组。于骨折术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时间点后处死小鼠,取材,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 X-ray、Micro-CT结果显示,健脾补肾组7、14、28d均可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Micro-CT定量分析显示,健脾补肾组7、14d骨痂BV/TV、Conn.D、mean/density of TV、mean/density of BV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提示,健脾补肾组28d骨折部位刚度、弹性模量结果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HE染色、ABH/OG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折部位早、中期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加速骨折愈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能增加骨痂部位β-catenin、Runx2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结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β-catenin、Runx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茶饮方联合中低热量饮食治疗脾肾阳虚型产后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脾肾阳虚型产后肥胖患者分为茶饮方组、联合组及饮食组各30例,分别给予茶饮方口服、茶饮方联合中低热量饮食、单纯中低热量饮食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疗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臀围、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指数、身体脂肪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83.3%,高于茶饮方组(60.7%)及饮食组(51.7%)(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体重、腰围、臀围、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均小于或低于治疗前及其他两组(P<0.05),而基础代谢率高于治疗前及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联合组的BMI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饮食组和茶饮组治疗后5个时间点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MI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采用茶饮方联合中低热量饮食治疗脾肾阳虚型产后肥胖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9.
《中南药学》2017,(8):1146-1153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坎格列净和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坎格列净、西格列汀相关的临床试验文献,对收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4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22篇文献,共22项RCT研究,总病例数为11 560例。坎格列净300 mg降低Hb A1c及FPG水平的效果最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西格列汀低于坎格列净。结论与西格列汀相比,坎格列净能够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且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90.
《陕西中医》2019,(12):1736-1739
经方多指出自于仲景《伤寒论》的经典处方,这为近现代医家治疗癌症提供了思路。癌症治疗的多学科发展使癌症患者生存率增加,中医药可以改善癌症治疗后期各种副作用症状,特别是经方在癌症治疗副作用中的应用。癌症治疗后出现的发热可见于六经中任何一经,呕吐和腹泻可见于太阳经,太阴经和厥阴经,便秘则多归为三阳经,疼痛多责于少阴经、厥阴经,依据六经总纲分属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依据典型症状和证型分属六经,每每治疗获效。本文将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等现代医学治疗癌症后常见的几种副作用症状归属六经并分析经方对这些常见症状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