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对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70 例入选的高危老年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振动组(n =38)和对照组(n =32).振动组:应用频率为30 Hz的振动治疗仪,3 次/周,10 min/次,共12 周振动干预,所有受试者均每日服用钙尔奇D 600 mg.对照组仅服用相同剂量的钙尔奇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平衡能力和疼痛症状的变化以及1 年内跌倒和骨折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腰椎BMD 均有显著上升、骨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但是振动组的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 <0.05);振动干预后患者跌倒次数以及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振动干预后患者的平衡能力较前明显增强(P <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低量高频率全身振动干预是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回顾性研究后路短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行后路短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6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1例。年龄51~82岁,平均66.8±8.7岁。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一般资料、BMI、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病、术前腰椎侧凸Cobb角、术前腰椎前凸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固定节段数以及相关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等;远期并发症: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内固定失败等)。通过单因素分析上述临床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确定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7例(24.6%)患者出现并发症19例,其中2例(2.9%)患者出现2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早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3例(4.3%,深部2例,表浅1例);脑脊液漏2例(2.9%);术后短暂下肢麻木或疼痛1例(1.4%);硬膜外血肿1例(1.4%);远期并发症包括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ASD)10例(14.5%),3例再次手术(4.3%);内固定失败2例(2.9%,连接棒脱落1例,螺钉松动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早期并发症与糖尿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固定节段数有相关性(P0.05);远期并发症与术前腰椎侧凸Cobb角、术前腰椎前凸角、固定节段数有相关性(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确定的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是手术时间、固定节段数(P0.05),远期并发症危险因素是术前腰椎侧凸Cobb角、术前腰椎前凸角(P0.05)。结论:短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受到手术时间和固定节段数的影响,而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是术前腰椎侧凸Cobb角和术前腰椎前凸角。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辅助下经椎间孔腰椎减压融合术(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对腰椎多裂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并采用PETLIF术式治疗的10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43~73岁,平均59.4±11.5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腰痛与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采用Bridwell标准评估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情况;通过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切口处多裂肌的最大横截面积(Max-CSA)和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剂峰值强度(PI)及术前1d、术后1d、术后7d的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评估腰椎多裂肌损伤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292.5±54.0min,术中出血量119.0±92.4ml,术后伤口引流量39.5±19.5ml,术后卧床时间21.6±3.2h,手术切口长度8.7±1.8mm。术后6个月,7例患者获得Ⅱ级椎间融合,3例患者获得Ⅲ级椎间融合;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VAS分别为7.20±0.78分、4.10±0.73分、1.40±0.51分、1.10±0.87分,腿痛VAS分别为5.90±1.19分、2.20±1.22分、1.10±0.73分、0.90±0.87分。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ODI评分分别为(53.3±12.1)%、(23.9±8.0)%、(13.5±6.5)%。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术后1d、术后7d的血清CK水平别为79.3±30.3U/L、428.1±78.3U/L、96.2±21.4U/L。血清CK水平在术后1d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7d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Max-CSA分别为501.7±127.6mm2、624.7±101.8mm2、521.5±60.4mm2、494.5±62.6mm2,以及PI分别为2.73±0.71db、4.61±1.18db、2.97±0.49db、2.58±0.34db。Max-CSA与PI在术后7d较术前增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3、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右侧膝腱反射亢进。结论:PETLIF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同时对术后多裂肌的血流灌注以及形态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4.
<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以脊柱侧凸和旋转畸形为特点,不伴有脊柱本身以及神经肌肉发育等异常,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目前AI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AIS不但可以导致躯体冠状位或者矢状位失衡,引发椎体以及躯干的代偿,引起患者顽固性疼痛,严重者还可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导致脊髓损害,因此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经长节段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长节段PLIF治疗的144例ADS患者,术后43例发生PJK(PJK组),无PJK组101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临床功能评分,包括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体重指数(BMI),术前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病和心脏病情况,吸烟情况,既往手术史,住院时间,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JOA评分、VAS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僵硬性残疾指数(lumbar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LSDI)评分;与手术相关的参数,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融合节段、减压节段、骶骨融合、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截骨术、螺钉松动、断棒、脑脊液漏、假关节形成、再手术、术前与末次随访Cobb角、术前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末次随访时的PILL、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矢状面垂直轴(SVA)。对比两组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倾斜角(PT)、PI、骶骨倾斜角(SS)、LL、PI-LL、胸椎后凸角(TK)、LL-TK、实际腰椎前凸角(RLL)、实际胸椎后凸角(RTK)、实际腰椎前凸角与实际胸椎后凸角匹配值(RLL-RTK)、上端椎坡度(UIVs)、上端椎倾斜角(UIVi)、SVA、UIV与C7垂线距离(UIVa)与UIV上终板前缘与椎体后缘垂线距离(UIVb)的比值(UIVa/b)。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然后再用SNK法进行多重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而非连续数据的统计学显著性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可疑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出现PJK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代入Logistics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确定PJK相关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检验(r)用于评估骨盆与脊柱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BMI、糖尿病、吸烟、末次随访ODI和LSDI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相关参数中,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减压节段数、骶骨融合、PLC损伤、再手术率、术前PI-LL、末次随访PI-LL和末次随访SVA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中,PT、SS、LL、PI-LL、LL-TK、RLL、RLL-RTK、UIVs、UIVi和UIV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后有意义的参数包括性别、BMI、糖尿病、吸烟、LL-TK、UIVs、UIVa/b、PI-LL、骶骨融合和PLC损伤。再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S术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OR 1.6,P=0.000)、吸烟(OR 3.1,P=0.016)、UIVs(OR 2.0,P=0.015)和PI-LL(OR 1.2,P=0.015)。在脊柱骨盆参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中发现,SVA与UIVa/b、UIVs和UIVi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93,P0.001)、(r=-0.66,P0.001)和(r=-0.68,P0.001);UIVa/b与UIVs及UIVi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63,P0.001)和(r=0.-68,P0.001)。结论:接受长节段PLIF的ADS患者术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吸烟、UIVs和PI-LL。UIVa/b可以反映SVA情况和UIV倾斜情况,可作为发生PJK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6.
国人正常胫骨近端面积参数测量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所选假体的形状、尺寸是否与膝关节相匹配,将明显影响手术及术后长期效果.由于缺少对中国人群体质参数的研究,中国关节外科领域缺少膝关节特性数据和国产化膝关节假体.目的:获取中国人群正常胫骨近端不同截面面积参数正常参考值.方法:纳入82例中国成人正常膝关节135膝,男85膝,女50膝,年龄47.2(19~82)岁;按照性别、年龄和侧别进行分组,利用原始CT扫描图像资料重建膝关节,并在工作平台上对胫骨进行旋转、切割,测量计算不同截面的总面积.结果与结论:测得各膝关节胫骨近端截面的总面积为(3 232.33±405.19)mm2,并分析得出男性截面面积平均值明显大于女性(p<0.01);而不同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截骨高度及不同的截骨后倾角之间截面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及设计中国人膝关节假体时应该注意到性别差异.实验初步获得了胫骨近端不同截面各面积参数正常参考值,从而为国产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以及全膝关节置换临床操作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半结锁定式肌腱缝合法(SKLS)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设计一种操作简单的新的屈肌腱腱心缝合方法(SKLS),探讨其术后早期主动活动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男性新鲜尸体示、中指指深屈肌腱20根,每根从正中切断分成两段,随机取一段切断以SKLS法缝合,另一段则切断以Kessler方法缝合,共制成20对肌腱缝合模型。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在Instron 1122拉力实验仪上分别进行慢拉、快拉和20N峰值负荷条件下的反复疲劳实验。结果 慢拉和快拉实验中,SKLS法的抗拉强度均明显优于Kessler法,分别达到(53.55±8.48)N和(55.40±5.18)N,吻合口断裂方式为缝线(结)断裂,断裂前吻合口间隙明显小于Kessler法;疲劳实验中SKLS法均未出现吻合口间隙,明显优于Kessler法。结论 SKLS法抗拉强度明显优于Kessler法,作为一种腱心缝合方法,可满足肌腱吻合术后早期主动活动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微型骨锚用于修复和重建手指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手指侧副韧带损伤采用微型骨锚进行修复或重建,术后随访6~12个月。按Saetta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功能恢复总体优良率为93.3。复查X线片未见骨锚松动、脱落。结论微型骨锚用于修复与重建手指侧副韧带损伤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3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Tronzo和Evans分型分为动力髋螺钉组和短重建髓内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髋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12.6个月.动力髋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内翻,肢体缩短发生率高于短重建髓内钉组(P<0.05);而短重建髓内钉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多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短重建髓内钉组疗效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选用短重建髓内钉内固定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