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波  郭红  卢玉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85-186
SIRT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是一种依赖于NAD+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体内,SIRT1通过作用于调节代谢的转录因子,使其去乙酰化,从而调节葡萄糖、脂肪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和外周效应等多条代谢通路。SIRT1在医学临床应用和研究中可能极具应用价值,或许会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性纳入了8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未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脂水平。结果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病率为27.0%(24/89),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未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8±9.5)岁比(53.6±8.7)岁,P<0.01],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2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3±2.6)%比(10.3±2.6)%,P=0.107],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胰腺脂肪含量与肝脏脂肪含量、血清甘油三酯(TG)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3.0 T磁共振系统应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序列(PRESS)对5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32名无糖尿病志愿者的胰腺和肝脏进行1H MRS扫描,应用SAGE软件测量其脂肪和水的峰下面积,计算胰腺和肝脏脂肪分数。分析胰腺脂肪含量与肝脏脂肪含量、身高体重指数(BMI)、T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李-Bennett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的相关性。结果5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32名无糖尿病志愿者的平均胰腺脂肪分数分别为(16.09±6.27)%和(14.56±7.97)%,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全部无糖尿病志愿者成功测量肝脏脂肪分数,平均数值分别为(21.13±14.44)%和(12.43±12.19)%,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6)。相关性分析表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脂肪含量与肝脏脂肪含量、BMI、TG、空腹血糖、FINS、MBCI、HOMA-β及HOMA-IR均无明确相关性(r0.15,P0.05),而无糖尿病志愿者的胰腺脂肪含量与肝脏脂肪含量(r=0.502,P=0.003)、TG(r=0.467,P=0.007)及BMI(r=0.362,P=0.042)有中度至低度的相关性。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脂肪含量与肝脏脂肪含量、TG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TG联合FPG筛查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选取北京平谷区26~76岁的3579名无已知糖尿病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PG-TG联合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评价FPG-TG联合因子筛查糖尿病的效果。结果FPG、TG、FPG-TG联合因子的AUC分别为0.92、0.67、0.92。在最佳切点方面,TG筛查糖尿病的敏感性为72.9%,FPG-TG联合因子筛查糖尿病的敏感性(84.5%)与FPG(84.2%)相似。与FPG筛查模型相比,筛查模型加入TG后的NRI=-0.0003(P=0.920)。结论TG筛查糖尿病的效果较FPG差;FPG联合TG筛查并不能提高糖尿病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35.
糖的重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同时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和机体的重要碳源。人体进食的糖类经过消化道内酶的作用,变成小分子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被肠道吸收入血,一部分变为肝糖原储存于肝脏,其余的进人体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加以利用和储存。血糖一般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它是糖类在人体内的主要运输形式,随血液流经全身,与全身各组织细胞的代谢密切相关,故血糖水平的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因子对2型糖尿病尤其老年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及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进行分组。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Q)水平。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5岁者,血清Hs-CRP、TNF-q、IL-6水平均高于年龄〈65岁者(P=0.003,P=0.001,P=0.007)。(2)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者(P=0.015)。且年龄≥65岁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者(P=0.040)。(3)血清Hs-CRP水平与年龄和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r=0.257,P=0.000;rE0.220,P=0.003)。影响Hs-CRP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回归方程为Y(Hs-CRP)=2.407+0.100X(年龄)。(4)2型糖尿病中年龄≥65岁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年龄〈65岁者(P=0.000)。结论炎症因子CRP、TNF-a、IL-6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增龄是血清Hs-CRP水平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合并心包积液组与无心包积液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血脂水平、血红蛋白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39例发生心包积液,合并心包积液组患者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心包积液组,同时前者促甲状腺激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总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也显著高于后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甲状腺素、血红蛋白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心包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心包积液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就诊时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50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就诊时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合并慢性疾病、糖代谢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龄(68.81±11.15)岁,男性患者年龄显著低于女性,40.8%(204/500)患者的年龄在60~69岁;57.2%(286/500)患者超重或者肥胖,63.4%(317/500)患者合并高血压,32.8%(164/500)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12.4%(62/500)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3.2%(366/500)患者只受过中学或小学教育.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以50~70岁为主要患者群,受教育程度偏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在甲状腺疾病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7年制临床医学学生的甲状腺疾病见习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法实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PBL组教学效果尤其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病例分析的成绩显著优传统教学方法组。PBL组教学组学生在查询资料、综合分析、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培养方面也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组。结论 PBL教学法在甲状腺疾病临床见习教学中具有较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DR组(NDR组)78例、单纯型DR组(SDR组)61例、增殖型DR组(PDR组)49例,计算3组脉压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R组、SDR组、NDR组脉压差分别为(70.9±10.1),(67.2±11.3),(52.9±4.5)mm H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差增高可加重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DR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