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0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降尿酸合剂干预高尿酸血症大鼠后,大鼠血尿酸水平变化,并分析该变化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6组:对照组,高尿酸血症组,降尿酸合剂低、中、高剂量组,苯溴马隆组。②对照组和高尿酸血症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乳剂(蒸馏水配制)每次1mL/100g,2次/d;降尿酸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制备提供的复方中药降尿酸合剂。实验过程中所用中药萆榭、土茯苓、红花、薏苡仁、怀牛膝等均一次性采购,制剂科制剂人员负责药品质量控制及制剂工艺:各生药混匀,水煎两遍,取两次溶液混匀分装,250mL/瓶,高温消毒后封瓶,置冰箱中保存备用。按国家中药管理局的相关规定,以人鼠单位体质量用药量直接换算后剂量的5,10,20倍作为低、中、高剂量(5.5,11.0,23.0mL/kg,2次/d);苯溴马隆组给予苯溴马隆乳悬液5mL/kg,2次/d,连续灌胃4d。于给药后第1天给予对照组羧甲基纤维素钠乳剂(生理盐水配制)10mL/kg,其余各组给予25g/L氧嗪酸钾10mL/kg,1h后灌胃给药同前,灌胃给药后1h大鼠断尾取血,应用Sysmexchemix180生化分析仪采用尿酸酶-EHSPT法测定血尿酸。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由于取血样失败,对照组,降尿酸合剂低、高剂量组,苯溴马隆组各脱失1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高尿酸血症组和降尿酸合剂中剂量组各8只,对照组和降尿酸合剂低、高剂量组及苯溴马隆组各7只。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组,降尿酸合剂低、中、高剂量组,苯溴马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降尿酸合剂高剂量组和苯溴马隆组明显低于高尿酸血症组(P<0.05,0.01),降尿酸合剂低、中剂量组虽低于高尿酸血症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降尿酸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均高于苯溴马隆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降尿酸合剂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尿酸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和抵抗素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2/0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及妇科择期手术的患者53例,均知情同意。根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①代谢综合征组28例,分为两个亚组:2型糖尿病组13例,非糖尿病组15例。②对照组25例。手术前当天抽取患者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手术中取大网膜脂肪组织约200mg,用于RNA提取。采用一步法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以及抵抗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代谢综合征组28例,对照组2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表达显著低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②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患者胰岛素受体底物1与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61,0.621,P<0.01)。③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表达均有明显的相关性。④抵抗素mRNA表达阳性率和表达量在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21,P=0.228),与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以及血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与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表达明显降低,其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最为显著。大网膜脂肪组织抵抗素mRNA表达与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无关。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mRNA表达和腰臀比可联合预测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相似文献   
33.
胰岛素抵抗的信号传导障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胰岛素信号链传导障碍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中起重要作用。本主要在受体水平重点阐述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受体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的调节、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和浆细胞膜糖蛋白-1对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影响。在受体后水平主要对胰岛素受体底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Cb1相关蛋白/Cb1复合体、葡萄糖转运子以及其他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因素如肿瘤坏死因子和非酯化脂肪酸等作一综述。为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早期预防、运动干预以及开发治疗IR的药物作用靶点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34.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早期干预,对上述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均有重要意义。目的:明确山东沿海20岁以上居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设计: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对象:调查范围为山东省沿海城市,包括青岛、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抽取年龄20~80岁本地常住(≥5年)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人群为调查对象。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长住居民约5000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情况。采用Sysmexchemix-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血脂、血糖、血肌酐,试剂购自日本西斯美康公司,其中血尿酸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1.77%和2.32%。尿酸值高于正常者,在第3天再次抽空腹血进行复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发生率,以及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结果:计划调查5500人,实调查5003人,应答率为90.96%,其中男性2395人(47.87%);女性2608人(52.13%)。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13.19%,按照2000年山东人口标化率为13.27%;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8.32%,8.56%,χ2=108.52,P<0.01),男性发病风险为女性2.5倍(OR=2.5)。痛风的患病率为1.14%,标化率为1.10%;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94%,0.42%,χ2=30.38,P<0.01),男性发病风险为女性5.3倍(OR=5.3)。②正常人群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343.40±84.54),(258.90±70.90)μmol/L,t=48.03,P<0.01]。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469.43±48.08),(399.73±104.91)μmol/L,t=11.70,P<0.01]。男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502.44±106.76),(403.48±52.72)μmol/L,t=2.07,P<0.05]。③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的发生率为8.64%。④女性50岁以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7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而男性6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60岁以后又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且女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平均年龄比男性分别晚7.5和8.5岁。⑤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饮酒频率、饮酒量、食贝类量及频率、尿素氮、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为男性高尿酸血症独立的危险因子,OR=1.016~30.217,95%CI(1.010~1.023)~(9.955~214.869);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重体力劳动为保护因素,OR=0.492,95%CI0.339~0.713,OR=0.755,95%CI0.575~0.991。年龄、高血压、食贝类量、尿素氮、血肌酐、三酰甘油、腰臀比、轻体力活动为女性高尿酸血症独立的危险因子,OR=1.022~27.34,95%CI(1.006~1.040)~(9.955~214.869);同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OR=0.428,95%CI0.223~0.820。结论: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②山东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危险因素包括贝类等海产品高摄入、低体力活动、腹型肥胖、肾功能减退、代谢综合征有关,其中男性还与饮酒情况,女性还与年龄有关。③男性在各年龄段均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的危险阶段,而女性则重点在50岁以后。  相似文献   
35.
背景:为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不同厂家生产的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需要进行仪器之间的校正。目的:利用峰值骨量的人群尝试确立Challenger与Holigic QDR4500型DXA之间的数据换算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数据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实验,于2007-10在青岛海慈医院骨密度室完成。对象:25~35岁符合青岛地区峰值骨密度的健康成年女性30人。方法:受试者分别经法国DMS公司产的Challenger型扇形束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和美国Hologic公司产的QDR-4500A型扇形束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得骨密度值。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分别计算出L2~4正位和左侧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区6个骨骼区域的骨密度换算公式,并进行青岛与长沙两地区健康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数据库校正前后的比较以验证公式的可行性。结果:两种骨密度仪测定得到的数据显著相关,存在线性关系。校正之前,青岛地区女性髋骨骨密度高于长沙地区;校正之后两地区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峰值骨量人群可用于Challenger与Holigic QDR4500型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之间的校正。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生芪降糖颗粒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后,大鼠血糖等血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并分析该变化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将其作用效果与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的药物罗格列酮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6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罗格列酮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养,其余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从中选取体质量增长80%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以随机血糖≥16.7mmol/L为造模成功。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乳剂(蒸馏水配制)10mL/(kg·次),2次/d。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以人鼠单位体质量用药量直接换算后剂量的5,10,20倍灌胃生芪降糖颗粒溶液(三九集团,批号0401021,相当于生药当量2.5g/mL)。罗格列酮组:灌胃100g/L的马来酸罗格列酮悬浊液(葛兰素史克公司,批号04120005)。复方中药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1次;复方中药中、高剂量组,每天灌胃2次;共灌胃3个月。测定实验开始时、高脂饮食1个月后、注射链脲佐菌素1周后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治疗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除自然死亡和造模失败的大鼠外,数据保留完整的大鼠分别为正常组10只、中药复方低剂量组7只、中剂量组8只、高剂量组7只、罗格列酮组7只、糖尿病模型组7只。①实验开始时: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②高脂饮食1个月后:中药各剂量组、罗格列酮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胰岛素均较实验起始时明显提高(P<0.01)。血糖、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与正常组相近(P>0.05)。③注射链脲佐菌素1周后:各治疗组和模型组血糖、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比较(P<0.01),而胰岛素水平则与正常组相近(P>0.05)。④治疗3个月后:中药各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较注射链脲佐菌素1周后明显下降(P<0.05~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血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生芪降糖颗粒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血生化指标,作用效果与罗格列酮相当,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7.
学术背景:近几年采用胰岛细胞或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取得一些疗效,但仍存在供体匮乏和免疫排斥两大难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成为胰岛样细胞.目的:分析总结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7-08/2007-08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insulin secreting cel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8/2007-08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分泌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0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2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由于胰腺和神经系统具有相似的发育控制机制,目前认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是胰腺发育的关键信号.利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将其诱导成为nestin阳性细胞,该细胞在添加含有胰岛细胞赖以生存的条件培养液中为适宜微环境,将被进一步诱导为胰腺样细胞.②目前针对胰岛素样细胞的鉴定与功能学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细胞形态学观察是否有类似胰岛样细胞团的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的表达;用RT-PCR法对诱导后细胞的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基因表达测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来研究诱导后胰腺细胞的功能.结论: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成胰岛样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糖尿病细胞治疗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方案.经过诱导分化所得到的胰岛样细胞,其胰岛素分泌量远小于正常胰岛细胞,因此目前急需解决在体外高效诱导且符合人生理的胰岛细胞,并将其安全移植入人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38.
背景:沿海居民血尿酸的影响因素如何?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防治切点如何?目前尚无中国人资料。 目的:明确山东沿海2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设计: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对象:于2004—05/10对山东沿海五市(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和东营)常住女性居民进行调查。年龄20-80岁,常住5年及5年以上,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人群。 方法:采用人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第1天填写调查问卷,第2天清晨采空腹血做血尿酸检测,对尿酸值高于正常的第3天复查并进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教育。 主要观察指标:①一般情况调查:包括健康状况、饮食、体力活动、劳动强度和经济情况。②营养调查:分食物摄入频率调查和膳食调查两部分。③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体质量指数。④测定空腹血糖、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含量。 结果:①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升高,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也逐渐升高,血尿酸280-319μmol/L、血尿酸320-349μmol/L、血尿酸〉350μmol/L(高尿酸血症)三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血尿酸〈280μmol/L组(P〈0.05~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血尿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均〈0.01)。②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超重和肥胖、糖代谢紊乱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着尿酸值的升高而升高;与血尿酸〈280μmol/L组比较,血尿酸280~319μmol/L、血尿酸320~349μ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发生代谢综合征的OR值分别为2.29(95%CI:1.81-2.89),4.15(95%CI:3.10-5.55),4.96(95%C1:3.85~6.39)。③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食贝类量、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腰臀比、轻体力活动为女性高尿酸血症独立的危险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 结论:山东沿海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血尿酸值的升高而升高,血尿酸超过280μmol/L应作为代谢综合征防治切点。控制代谢综合征,减少贝类等含高嘌呤海产品的摄入是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的措施之一。临床医师应警惕高尿酸血症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初诊的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CT)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代谢、脂代谢等指标的关系。方法:2002—04/09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门诊IGT患者106例。纳入标准: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IGT诊断标准;均为初诊且未经干预治疗。排除标准:排除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患者。符合上述标准IGT患者57例(IGT组),男29例,女28例;肥胖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27例,非肥胖者(BMI&;lt;25kg/m^2)30例。收集同期本院体检自愿参加研究的健康人。纳入标准:无糖尿病家族史,空腹、餐后血糖均在正常范围。排除标准:排除有高血压、心脏疾病等患者。符合上述标准健康人52例为对照组,男26例,女26例;肥胖者(BMI≥25kg/m^2)25例,非肥胖者(BMI&;lt;25kg/m^2)27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T组及对照组的空腹血清瘦素、睾酮、雌二醇和真胰岛素;同时测定血糖、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尿酸。结果:IGT组血清瘦素水平[(10.87&;#177;6.28)μg/L]稍低于对照组[(11.26&;#177;7.31)μg/L],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IGT组女性瘦素水平[(12.78&;#177;5.62)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16.13&;#177;7.42)μg/L](F=12.476,P&;lt;0.01);IGT组中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者(F=39.864,P&;lt;0.01),女性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F=28.354,P&;lt;0.01);IGT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胰岛素浓度、腰围、总胆固醇、血尿酸呈正相关(t=2.665—5.389,P&;lt;0.05),与睾酮、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t=-4.517~-2.832,P&;lt;0.05)。结论:女性IGT患者体内瘦素的合成可能较男性患者更易受血糖和胰岛素调控的影响;IGT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体质量指数、腰围、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睾酮、血糖等多种因素相关;瘦素可能通过参与糖代谢的调节而在IGT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瘦素可能参与血脂及尿酸代谢。  相似文献   
40.
目的确立青岛地区正常成年女性骨密度(BMD)的正常参考范围,建立诊断成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多骨骼部位BMD参考值,并预测骨折的风险性。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868名25~83岁女性参考人群和191例骨折患者的腰椎(L_2-L_4)和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6个骨骼区域的BMD,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健康成年女性人群BMD随年龄的变化,找出最佳拟合的方程和建立数据库,并对骨折患者的BMD进行分析,预测骨折的风险性。结果6个骨骼区域BMD随年龄变化,不同部位骨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腰椎在25~29岁,髋部在40~44岁。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程度优于其他回归模型,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为0.21±0.09(P<0.01)。骨折患者BMD明显降低,与同地区同年龄正常女性相比,BMD下降幅度有限;而与同地区正常女性峰值骨量相比,BMD下降1.6~2.5s。结论女性在45岁以后骨丢失加速。50岁以后女性BMD低于同地区峰值BMD 1.6~2.5s,其骨折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