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晖  张昕  秦秦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178-118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下肢及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5例择期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静脉全麻(Ⅰ组),单次硬膜外麻醉(Ⅱ组)和骶管阻滞麻醉(Ⅲ组)。每组病例数均为15例。分别于入室时(T0)、切皮后30min(T1)及切皮后60m in(T2)采血,检测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并记录术中患儿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Ⅰ组患儿血糖在T1、T2时点明显高于Ⅱ、Ⅲ组患儿(P<0.05)。Ⅰ组患者T2时点皮质醇水平较T0显著增高(P<0.05),Ⅱ、Ⅲ组患儿皮质醇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Ⅰ组患儿T2时肾上腺素水平较T0时明显升高(P<0.05),T1、T2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T0显著升高(P<0.05)。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与骶管阻滞抑制小儿术中应激反应的效果较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静脉全麻好。  相似文献   
72.
咪达唑仑对全麻术中知晓显性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全麻过程中患者常出现深痛觉与浅镇静现象,而麻醉医生又难以监测,从而导致术后知晓率日益增多。探讨静脉全麻中小剂量咪达唑仑对术中知晓显性记忆的影响及对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23例,随机数字法分组为对照组159例,咪达唑仑组164例,全麻术中所有患者均聆听强度大小和内容相同的音乐片段,术后24h调查患者对术中的知晓情况。结果 对照组插管前平均动脉压(MAP)为(14.8&;#177;1.3)kPa,插管后(14.4&;#177;1.9)kPa,插管前后比较t=1.74,P&;gt;0.05。咪达唑仑组插管前MAP(15.0&;#177;1.2)kPa,插管后(11.7&;#177;1.1)kPa,插管前后比较t=1.72,P&;gt;0.05。对照组插管前心率(HR)为(84&;#177;10)次/min,插管后(84&;#177;10)次/min,插管前后比较t=1.83,P&;gt;0.05。咪达唑仑组插管前HR(84&;#177;10)次/min,插管后(84&;#177;12)次/min,插管前后比较t=1.64,P&;gt;0.05对照组有36例患者能回忆起术中曾听到音乐的部分内容,咪达唑华表组无一例患者回忆起听过音乐片段。结论 全麻术中应用咪达唑仑能明显抑制术中患者的外显性记忆力,有效地防止术中知晓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3.
党莎杰  卫文博  卫凌 《安徽医药》2020,24(6):1117-1120
目的分析普瑞巴林联合 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 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疼痛科收治的 60例胸背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普瑞巴林,第1~2天每次 75 mg,2次/天;第3天开始每次 150 mg,2次/天。疗程 4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镇痛药。观察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联合 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普瑞巴林用法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向每个受累神经根分别注射混合药液 5 mL(复方倍他米松 1 mL+腺苷钴胺 1.0 mg+2%利多卡因 2 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 10 mL),每周 1次,连续 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1周、 2周、 3周、 4周、 5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治疗后 5周的疼痛缓解度,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 VAS评分和 PSQ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 VAS评分和 PS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1  相似文献   
74.
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研究比较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5.
报告32例风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麻醉中采用芬太尼,肌松剂,依托米酯诱导,静吸复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经测压术后11例肺动脉压下降,平均下降1.25kPa。同时根据病人情况使用硝普钠,硝酸甘油,前列腺素E_1等扩血管药,无1例麻醉死亡。  相似文献   
76.
高乌甲素用于术后硬膜外止痛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选择 5 5例胸、腹部手术病人 ,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硬膜外止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 :高乌甲素硬膜外腔注入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 ;常规用量对循环和呼吸不产生明显影响 ;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77.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期望治愈疾病,更逐步追求治疗过程无痛化.临床上为满足患者的需求,对于手术麻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深入.胃镜手术是临床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1],但是传统胃镜手术过程过于痛苦,因此,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尤为重要.临床常在胃镜手术时采用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静脉麻醉,但SpO2水平过低等不良反应较多,麻醉效果不理想.本研究对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麻醉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二氧化碳CO2 气腹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2 月该院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94 例。比较单纯全身麻醉(GA)、硬脊膜外 腔麻醉复合全身麻醉(EA)及EA 下6% 羟乙基淀粉液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EA+AHH)麻醉对患者术中一 般情况、麻醉情况、围手术期不良反应、随访1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中和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 细胞、体液免疫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 EA+AHH 组术中血压波动、术后苏醒即刻视觉模拟 评分(VAS)、不良反应及随访期内感染率低于其他两组;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及补体 C3、C4 水平下降幅度低于其他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幅度低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 EA+AHH 麻醉方案可改善CO2 气腹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和体液免疫状态,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值得临床 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自制的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应用对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自制皮肤牵张器治疗;B组采用负压技术治疗;C组采用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分泌物细菌计数明显低于A、B组(P<0.05),HA、VECF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色泽(2.78±0.59)、血管分布(2.25±0.30)、厚度(1.92±0.21)、柔软度(1.87±0.17)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的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可降低创面分泌物的细菌计数,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和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在不同输注方式下应用袢利尿剂的治疗疗效及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AH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利尿剂输注方式不同,患者分为输液泵连续输注组(A组)及静脉注射组(B组),应用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治疗指标差异及不良事件情况,应用Cox分层模型分析患者出现首次不良事件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02例患者(A组49例,B组53例)纳入研究,利尿剂治疗120 h后,A组日均尿量(2224.9±664)ml,B组(1935±369.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A、B两组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A、B两组血肌酐分别为(75.3±32.6)μmmol/L,(-71.3±32.3)μmmol/L(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利尿剂输注方式、出院eGFR水平、出院体重变化能够显著影响首次不良事件的出现时间。结论连续输注袢利尿剂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利尿效果优于静脉注射方式,但更易导致肾功能受损;静脉注射方式、出院时eGFR≥60ml/min/1.73 m~2、治疗后体重减轻≥2 kg的患者出现首次不良事件的时间更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