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目的分析肝郁痰凝型乳腺癌肿块的血流情况,探讨超微细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对实性肿块的检测意义与价值。方法对60名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郁痰凝型乳腺癌的患者总计68个结节分别进行彩色多谱勒(CDI)扫描、多谱勒能量(PDI)扫描和SMI技术扫描,对同一结节的血流丰富程度进行观察,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对恶性肿瘤最佳诊断阈值、敏感性以及特异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SMI在全部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上与CDI、P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与CDI、PDI3种方法对恶性肿物最佳诊断阈值、敏感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血管条数≥3 vs血管条数≥2 vs血管条数≥2;92.11%vs72.20%vs72.28%;62.48%vs62.60%vs62.73%。在SMI-CDI、SMI-PDI方面分别为:血管条数差值≥3、血管条数差值≥3;85.21%、85.51%;84.00%、84.18%。结论超微细血流成像技术在肝郁痰凝型乳腺癌实性肿块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肝郁痰凝型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通过对已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梳理总结,探讨H7N9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以医院2017年4月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结合疾病进展时期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患者H7N9核酸检测阳性;胸部CT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多发斑片状模糊影,右肺下叶见片状高密度影,境界不清,胸腔可见薄层积液;外周血WBC正常而淋巴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继发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和白假丝酵母感染;病情进展迅速,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符合重症感染特征。结论 H7N9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医务工作者应熟悉该疾病的流行病学史、掌握其临床症状体征,并结合实验室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66.
67.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miR-145、miR-146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9年本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96例,以COPD稳定期合并CHD患者38例作为COPD+CHD组,COPD稳定期未合并CHD患者58例作为COPD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血清miR-145、miR-146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水平、肺功能、血气指标及Gensini评分关系。结果?健康人对照组、COPD组、COPD+CHD组血清miR-145(1.01±0.32 vs 0.73±0.25 vs 0.47±0.14)、miR-146a(0.99±0.28 vs 0.81±0.21 vs 0.45±0.13)的表达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7.429、64.532,P均<0.05)。COPD+CHD组患者血清miR-145、miR-146a水平分别与CRP、纤维蛋白原水平及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8/-0.384、-0.403/-0.395、-0.407/-0.413,P均<0.05),而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血气指标PaO2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1/0.405、0.357/0.362,P均<0.05)。此外,高CRP水平、低PaO2水平、低FEV1/FVC水平、高Gensini评分、低miR-145水平、低miR-146a水平是影响COPD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miR-145、miR-146a联合诊断COPD合并CHD的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87(95%CI:0.821~9.520),明显高于miR-145、miR-146a单独诊断。结论?血清miR-145及miR-146a表达下调与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病情加重有关,是患者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尿酸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怀疑存在左心房血栓的NVAF患者3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45例)和非血栓组(345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分析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尿酸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非血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病程、CHADS_2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及尿酸浓度是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尿酸浓度与CHADS_2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呈正相关(CHADS_2评分:r=0.618,P=0.036;CHA_2DS_2-VASc评分:r=0.646,P=0.032)。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浓度曲线下面积(ACU)为0.895(95%CI:0.825~0.966),其最佳工作点为459.8μmol/L,此时预测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85.0%。结论血清尿酸浓度在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可作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评估左心房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根治性调强放疗或术后调强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6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试验组在放疗前、后连续3d注射乌司他丁,对照组则注射相同体积的5%葡萄糖注射液.采集放疗前和放疗开始后4周、8周、16周、24周时的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浆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CCL3)和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mRNA表达水平.观察放疗开始后8周和24周肺功能变化和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根据RTOG分级系统,放疗24周后试验组放射性肺损伤的总发生率和损伤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没有发现Ⅳ级放射性肺损伤.同时试验组在第24周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降低水平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放射开始后血浆CCL3和CCR1 mRNA水平逐渐升高,但是在放射后4周、8周、16周、24周时,试验组血浆CCL3和CCR1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近期临床疗效、随访期间总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于食管癌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血浆CCL3、CCR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患者首发症状性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1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50例合并SCI,纳入SCI组,其余136例未合SCI,纳入非SCI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SCI的首发症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重,梗死面积大,预后较差;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缺血性心脏病是SCI发病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血性心脏病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SCI的首发症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重,梗死面积大,预后较差,疾病进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