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退行性腰椎不稳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性别、年龄、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小关节突骨关节炎以及椎体滑脱与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行腰椎MRI及站立位过伸过屈侧位片检查,观察L1-S15个运动节段的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退变以及有无椎体滑脱。腰椎不稳分为前水平位移不稳.后水平位移不稳和角度不稳。椎间盘退变分四度。小关节突退变分为4级。腰椎滑脱分四度。将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前向水平不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负相关,与椎体滑脱呈正相关;后向水平不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与椎间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与椎体滑脱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退行性腰椎不稳与多种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腰椎滑脱不一定有不稳。  相似文献   
12.
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的急诊外固定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杨华清  贺西京  浮煜  历强  王栋 《中国骨伤》2007,20(8):517-518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对多发伤的影响。方法: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ISS≥15分)患者113例,其中男76例,女37例;年龄11~65岁,平均32.6岁。合并颅脑损伤62例,血气胸36例,腹腔脏器损伤23例,泌尿系损伤6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1例。急诊外固定器手术58例,择期外固定器手术34例,保守治疗21例。通过死亡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发病率、平均ICU监护时间等4项近期指标及骨折情况等远期指标对比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折本身和多发伤治疗的疗效。结果:113例患者除4例死亡外,109例全部获得5个月~1年随访,急诊手术ICU监护时间为(9.0±1.5)d,ARDS、FES发病率为0和3.2%,明显低于另外2种方法(P(0.05)。急诊外固定器手术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发伤合并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器治疗,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多发伤患者ICU监护时间及部分并发症发病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多节段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疼痛、椎体高度、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多节段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于术前、术后3d、6个月评估和比较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Cobb角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d、6个月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3d、6个月患者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均明显增高,Cobb角明显减少(P<0.05)。平均随访6个月,患者未出现骨水泥渗漏、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明显恢复多节段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角,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12,25(12):971-974
<正>胸腰椎骨折(Thoracolubar fractures)指发生在所有胸椎、腰椎的脊柱骨折。胸腰段骨折(Fractures of thoracolumbar junction)特指发生在T11-L2段的脊柱骨折。在脊柱骨折中,其发病率约为50%[1-2]。胸腰段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部位,因此,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骨复生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TNF-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骨复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2 ) ,造模组 (n =2 0 )。造模组肌注醋酸泼尼松龙 ( 0 32mg/kg·d) 8周。分别在第 6、8周处死每组动物 2只。 8周后将造模组剩余动物随机分为 2组 :骨复生组 (A组 )及模型组(B组 )。原空白对照组剩余动物组成空白组 (C组 )。A组给予骨复生煎液灌胃 ,B组和C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 4周后 ,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结果 :模型组较空白组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0 1) ;而骨复生组较模型组TNF α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TNF α水平升高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的重要促进因素 ,中药复方骨复生可降低TNF α水平从而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术中突发意识不清及术后再发疼痛的解决方法。[方法]自2003年11月~2007年8月应用PVP治疗95例156个椎体,男31例,女64例,33例无外伤史。24h后鼓励患者下地活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有疼痛明显缓解,局部麻醉术中突然出现意识不清3例,CT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约30min~1h后神志转为清醒。1例术后并发脑血管意外。5例患者7~30d左右再发相邻部位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经行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行第3次手术。[结论]对于并发症多,心情紧张的患者宜采用静脉麻醉加局麻的方式,对于有肺部或腹部疾病者宜选择侧卧位。对有潜在骨折可能的椎体,可预防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寰枢椎脱位术中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22例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评估及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进行后路手术(3D组),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41.67±8.85)岁。20例患者采取常规术中牵引,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手术(传统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2.73±5.40)岁。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颈椎JOA评分,以及影像测量的置钉准确度和延髓颈脊髓角(CMA)。[结果]在手术时间[(128.34±4.53) min vs (164.50±8.46) min,P<0.05],术中出血量[(200.64±12.78) ml vs (320.22±30.63) ml,P<0.05],置钉总准确率[90.91%(80/88) vs 76.25%(61/80),P<0.05]方面,3D组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2.64±3.58)个月。两组术后CMA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D组有1例(4.55%),传统组有2例(10.00%)发生不融合,均进行了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行颈枕固定融合的病例活动受限较明显,寰枢椎融合病例无明显活动受限。[结论] 3D打印术辅助治疗寰枢椎脱位,有助于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提高椎弓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Key-hole)和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 profi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Zero-P)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76-478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髋臼骨折手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研究组再行THA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年研究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明显少于对照组20.5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手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再行THA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Harris评分和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是一种高致残性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证实嗅鞘细胞是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理想种子细胞之一。嗅鞘细胞能通过分泌作用、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炎症反应、迁移特性、髓鞘形成作用、抗氧化作用、脂质调节作用等方式或特性促进轴突的萌发及定向延长,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以及神经修复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利用生物工程、组织工程、重编程等技术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嗅鞘细胞的疗效,从而为优化脊髓损伤的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将对嗅鞘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加以总结,同时归纳近些年优化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策略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潜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优化脊髓损伤的细胞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