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20例ASAⅠ~Ⅱ级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连续恒定镇痛,随机分为吗啡组(M)、曲马多组(T)、芬太尼组(F)3组,每组40例,观察患者48h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VAS评分M、T组T、F组(P<0.05);皮肤瘙痒的发生率T组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脑冷冻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存活数和神经创伤评分(NSS),并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氯胺酮对神经细胞和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49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未治疗组和氯胺酮治疗组。分别于冷冻伤后1,2,6,24h进行NSS评分,冷冻伤后2,6,24h处死动物,取脑作病理切片。结果 冷冻伤后未治疗组海马区神经元存活细胞数明显减少,氯胺酮能显著增加存活神经元细胞数,24hNSS评分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结论 氯胺酮能减少冷冻伤后海马区神经元的丧失,有利于了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表明氯胺酮对颅脑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基于学员操作视频的模拟教学在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UCIJ)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麻醉专业规范化培训学员66人,按照UCIJ培训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传统教学组(C组)和模拟教学组(S组).研究期间,C组学员每月中旬接受一次UCIJ相关的理论讲座,S组学员每月中旬接受一次基于学员操作视频的模拟教学.各学员在研究期间的UCIJ操作及C组学员接受的理论讲座均由指定的1名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老师负责.在培训开始前1周及培训结束后1周内分别对各学员进行UCIJ的技能考核评分.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教学方式满意度调查.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后UCIJ的操作时间、操作得分及一次成功率均明显改善(P<0.05).与C组比较,S组学员培训后UCIJ的操作时间明显减少,操作得分、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对培训的教学方法、亲和力、课堂气氛、内容丰富度的满意度及培训方式总体满意度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基于学员操作视频的模拟教学可提高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改善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4.
Yao M  Yang JP  Wang LN  Cheng H  Zhang YB  Xu QN  Wu YW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3):880-884
目的 探讨腹水传代与体外培养Walker 256细胞接种建立SD大鼠骨癌痛模型的可行性并验证其可靠性.方法 体外培养细胞与大鼠腹水传代培养Walker 256细胞,种植于SD大鼠左胫骨上端.大鼠分为Hank's液对照组(N组)、热杀死肿瘤细胞组(K组)、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种植组(V组)和腹水肿瘤细胞种植组(A组),每组8只.通过疼痛行为学、镇痛药效学、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等检查评估肿瘤及疼痛发生发展情况.结果 大鼠接种后肛温无明显变化.A组与V组大鼠术后第6天开始左侧后肢活动度开始下降,X线摄片可见左胫骨上端骨小梁小缺损;第12天X线摄片示骨皮质有破坏,放射性核素显像可见接种区反应性骨形成活跃;第14天增重开始减缓;第18天X线摄片显示大片骨质缺损,软组织肿块形成,左胫骨病理切片示骨癌细胞生长.模型大鼠接种后第6~18天,机械性压爪缩爪阈值、触痛觉超敏von Frey阈值、左侧后肢负重进行性下降(P<0.01).术后第15天注射吗啡后,模型大鼠机械性压爪缩爪阈值呈剂量依赖性增高,而纳洛酮可拮抗此效应.结论 经腹水传代与体外培养Walker 256细胞均可用于SD大鼠骨癌痛模型的建立;经腹水传代建模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0例,女25例;年龄36~71(45.2±3.2)岁;病程1~12(4.5±1.8)个月。其中有35例患者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中(研究组),同期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中未系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手术方式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ACDF)38例,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单开门)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7、30 d和术后6、12个月分别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神经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4.3±1.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前JOA评分、VA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3~8(5.54±1.54)h;术后住院天数3~12(5.62±1.59)d;对照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24~48(18.80±4.78)h;术后住院天数为7~17(9.85±1.9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7、30 d的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6、12个月的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无神经功能恶化、血肿、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2周愈合;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外科康复理念运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6.
头颈部恶性肿瘤、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畸形放射治疗后产生的放射性脑损伤可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电离辐射所致生物效应的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神经细胞内钙超载是导致脑损伤脑细胞死亡的中心环节,细胞内Ca^2+自身稳定的调节因素较多,其中细胞膜Ca^2+-ATP酶尤为突出。通过研究低剂量辐射(LDR)预处理对放射性脑损伤Ca^2+-ATP酶活性的影响,验证低剂量辐射预处理是否对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超声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从而带动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探讨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从而使超声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麻醉科日常工作中。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30)和对照组(n=30).右美托咪定组从麻醉诱导开始以0.4 μg/(kg·h)连续泵注右美托咪定,直至患者恢复平卧位并关闭气腹10 mi...  相似文献   
89.
七氟醚延迟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ARC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七氟醚延迟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带有Caspase富集功能域的凋亡抑制蛋白(ARC)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27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假手术组(S-S组)和七氟醚延迟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组(S-VR组).S-S组和S-I/R组分别吸入33%氧气和2.5%七氟醚2 h,停止吸入后24 h行假手术或心肌缺血再灌注;I/R组和S-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2 h时处死8只大鼠,取左心室组织,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及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于缺血前即刻及再灌注2 h时各处死4只大鼠,取左心室组织,测定ARC及Caspase-8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S-I/R组心肌梗死范围及细胞凋亡指数升高,缺血前即刻S-S组和S-I/R组ARC表达上调,再灌注2 h时I/R组Caspese-8、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S-I/R组心肌梗死范围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再灌注2 h时S-S组和S-I/R组ARC表达上调,Caspase-8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七氟醚延迟预处理可上调心肌ARC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voflurane delayed preconditioning on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ARC) expression during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 rats. Methods Sixty-four adult male SD rats weighing 270-35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 n = 16 each): sham operation (group S); myocardial I/R group; sevoflurane + sham operation group (group S-S) and sevoflurane delayed preconditioning + myocardial I/R group (group S-I/R) . Myocardial I/R was induced by occlusion of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of left coronary artery for 30 min followed by 2 h of reperfusion in groups I/R and S-I/R. Group S-S inhaled 33% oxygen for 2 h, and sham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24 h later. Group S-I/R inhaled 2.5% sevoflurane for 2 h, and then myocardial I/R was induced 24 h later. Eight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the end of 2 h reperfusion in each group and the hearts removed for determin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IS) as a percentage of area at risk (AAR) by 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 (IS/AAR) . Myocardial apoptosis was detected using TUNEL and apoptosis index was calculated. Another 4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immediately before ischemia and at the end of 2 h reperfusion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ARC and Caspase-8 in myocardium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S, the infarct size and apoptosis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groups I/R and S-I/R, and ARC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immediately before ischemia in groups S-S and S-I/R, and Caspase-8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at 2 h of reperfusion in group I/R ( P < 0.05) . Compared with group I/R, the infarct size and apoptosis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group S-I/R, and ARC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while Caspase-8 expression was down-regulated at 2 h of reperfusion in groups S-S and S-I/R ( P < 0.05) . Conclusion Sevoflurane delayed preconditioning can attenuate myocardial I/R injury through up-regulating the ARC expression and decreasing the myocardial apoptosis.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不同孕产妇人流术时满足手术需求的丙泊酚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EC_(50))。方法孕期小于10周的早孕产妇180例,根据既往受孕情况分为3组:A组为无阴道生育史及人流术史组;B组为无阴道生育史但有人流术史组;C组为有阴道生育史组。每组随机分为实验组(A1、B1、C1)和空白对照组(A2,B2,C2),于术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行全身静脉麻醉。采用改良序贯法测定各组丙泊酚效应室EC_(50);于唤醒即刻、唤醒后15 min、唤醒后30 min行视觉模拟评分观察术后宫缩痛情况。结果 3组实验组(A1、B1、C1)丙泊酚效应室EC_(50)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6.15μg/ml[(6.04~6.25)μg/ml]、6.10μg/ml[(6.04~6.17)μg/ml]、5.80μg/ml[(5.70~6.08)μg/ml],与各自空白对照组(A2、B2、C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TCI可降低无痛人流术时的丙泊酚效应室EC_(50),减轻术后宫缩痛;对有无阴道生育及人流术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