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胸、腰椎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根据WBB分期,实施椎体或全脊椎切除,其中囊内切除3例、扩大切除4例。结果:术后5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例T7、T8脊索瘤患者出现切口下缘顽固性疼痛,封闭后疼痛减轻。1例L1~L3脊索瘤全瘫患者,双下肢肌力恢复至2级。病理检查镜下均可见“印章样细胞环”和“合胞体”。术后平均随访5.2年,局部复发1例,无远处转移。结论:胸腰椎脊索瘤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印章样细胞环”和“合胞体”是胸、腰椎脊索瘤的典型病理表现。全脊椎切除肿瘤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s重物打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在脊髓损伤后24h和72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评分),对损伤部位脊髓行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观察结果:与脊髓损伤组相比,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大鼠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善:Tarlov评分明显提高;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预先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Nogo基因及其相关蛋白与脊髓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几乎无再生能力。神经缺血、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的大量上、下行纤维束阻断.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缺失,髓磷脂的破坏.以及脊髓损伤后疤痕的病理生理特点均直接影响到脊髓神经再生。近来有研究发现,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在局部有短时间修复反应,其轴突再生和轴突发育一样可通过移动的生长锥形成突触联系,但却不能生长,因此考虑可能在受损部位存在相关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64.
颈髓慢性受压与减压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慢性受压不同时间以及手术减压后不同时间受压节段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56只雄性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颈脊髓受压3个月组(24只)和6个月组(24只),同时将受压迫3、6个月组再分为减压术前及术后1、3个月组(每组8只)。实验动物通过颈椎前路钛合金螺钉和后路钢板置入产生慢性压迫。各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后取压迫节段脊髓标本,应用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受压脊髓不同部位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脊髓慢性受压3、6个月后在受压节段不同区域均可见凋亡细胞,受压6个月组较受压3个月组有更多的凋亡细胞数(P〈0.05)。后角胶质细胞凋亡变化幅度最大,而后角神经元凋亡变化幅度最小。减压手术后1个月脊髓各区凋亡细胞均减少,减压后3个月时减少更为明显(P〈0.05)。结论:颈脊髓慢性受压后不同时间在脊髓不同区域出现不同数量的凋亡细胞,压迫时间越长凋亡细胞数越多;减压手术后脊髓受压区域凋亡细胞数目开始减少,术后时间越长凋亡细胞数目越少。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以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置入螺钉后再行脊柱全长X线片及CT扫描评价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32例共置入226枚胸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加密和X线片观察到205枚螺钉(90.7%)完全在椎弓根皮质骨内。10例21枚螺钉(9.3%)发生错置,7枚螺钉(3.1%)偏外,5枚螺钉(2.2%)偏前外侧(其中2枚螺钉靠近节段血管),4枚螺钉(1.8%)偏下,4枚螺钉(1.8%)直径过大导致椎弓根内壁膨胀内移,1枚螺钉(0.4%)误入椎管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T1~T4错置12枚(18.2%),T5~T12错置9枚(6.1%);凸侧椎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为93.8%,凹侧为83.1%。结论:脊柱畸形患者术前应常规采用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根据扫描图像测得的相关数据可为术中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有一定的误置率,螺钉发生错置多见于上胸椎和凹侧.术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6.
前路钢板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重建生理曲度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评价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对恢复及维持颈椎前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颈椎骨折脱位经前路减压、植骨,AO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病例,分别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随访时X线片,以Cobb角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或后凸),以D值(齿状突到C7后下缘连线与C4后下缘垂直距离)评价颈椎的前凸(或后凸)。对数据分别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9个月~3年随访(平均21.8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前与术后随访时Cobb角及D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Cobb角及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在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7.
对椎动脉与颈椎病发病关系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导致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并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国内颈椎病通常可以分为局部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四个类型.既往还有交感神经型,但由于此型的患者以主诉为主,无明显阳性体征,目前国内多数学者不赞成将它归入颈椎病的一个类型.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目前也是一个备受争论的疾病的定义.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的电视辅助下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人群广,尤其适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因而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应用VATS手术治疗胸椎疾病是近10年来脊柱外科的新兴手术方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  相似文献   
69.
浮膝中血管损伤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合并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1994年1月~2001年1月本院共处理浮动膝合并大血管损伤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2~71岁,平均326岁。血管损伤部位:股动静脉11例,股动脉3例,股浅动脉2例,腘动静脉4例,腘动脉2例,胫前、胫后动脉4例。11例病人行端端吻合术(42.3%),6例病人行隐静脉移植修复术(23.1%),2例病人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进行血管修复(7.7%),7例病人进行静脉损伤部位的修复(26.9%)。结果:2例为股动静脉和腘动脉损伤合并小腿严重开放性骨折,术后严重感染,行截肢术。1例合并腹腔脏器出血,死于出血性休克。保肢成功率76.9%。所有骨折均在6个月内获得愈合。结论:对浮膝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应先处理对生命构成威胁的损伤,并进一步明确诊断,适当固定骨折,彻底清创,修复损伤血管,必要时行骨筋膜间室切开术。  相似文献   
70.
三维固定技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5年7月,采用:(1)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钉固定13例患者;(2)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寰椎后弓钩固定12例患者;两种方法其中Vertex 16例、Summit 9例。[结果]25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26枚,枢椎椎弓根钉26枚,枢椎经关节突螺钉24枚,寰椎后弓钩24枚。术后无1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JOA评分13.6~15.9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9.5%。骨折的齿状突骨性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两种三维固定技术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