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黑龙江医学》2018,(4):375-376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对实习护生心理状态影响及临床带教对策。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介入科病房实习的24名护生,采用状态-特质性焦虑调查表(STAI)评价其入科时、进入"粒子"病房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生入科时与进入"粒子"病房后STAI无明显差异(P>0.05);但进入"粒子"病房前STAI2个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入科时(P<0.01)。结论125I放射粒子对实习护生心理存在负面影响,通过科学、系统、专业的带教对策,有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实习效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35例肝癌患者(41个病灶,直径≤3 cm)接受TACE,1~3周后在CT引导下行微波凝固术治疗.结果 通过活检及CT增强扫描,显示41个病灶完全性坏死,其中34个病灶伴有周边正常肝实质约3~5 mm完整环状坏死,7个病灶周边正常肝实质环状坏死不完整.25例AFP升高,治疗后10天内降至正常水平.随访6~31个月,1例于不同的肝段见复发病灶,另1例原病灶附近复发.随访期内患者均存活.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疗效好、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中选择金属支架的要点。方法收集51例SVCS,CT均显示上腔静脉(SVC)明显狭窄或闭塞;经股静脉穿刺插管,以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段后植入1枚或多枚金属内支架(Smart支架、Z-Stent支架、Fluency支架),直至复查造影显示SVC血流通畅。术后评价疗效。结果 51例SVCS中,50例双侧头臂静脉汇合处受累。支架植入术均获成功,28例植入Smart支架,17例植入Z-Stent,4例植入Fluency支架,2例为Smart支架内套Fluency支架;31例植入1枚支架,12例植入2枚支架,8例植入3枚支架。支架植入后48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上腔静脉压显著下降。术中无SVC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接受随访,其中18例于随访期内重现SVC阻塞症状,包括11例植入Smart支架、7例植入Z-Stent支架者,植入Fluency支架者未见复发。结论根据SVC病变程度、位置,选择植入结构和特性适当的金属支架可使介入治疗SV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肝癌血清学诊断模型,探讨评估SELDI-TOF-MS技术在肝癌诊断和介入治疗评价中的价值.方法: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CM10芯片)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测定60例肝癌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应用BiomarkerWizard统计软件比较肝癌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性,采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数据建立肝癌诊断模型,比较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差异性.结果:在质荷比(M/Z)为2000-10000范围内,和正常血清比较,肝癌的差异峰有3个(M/Z为4182Da、5710Da、6992Da;P<0.01),4182Da和5710Da下调,6992Da上调.用这3个差异蛋白峰建立肝癌诊断模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93.3%(28/30),特异度为90.0%(27/30),正确率为91.7%(55/60),约登指数为0.833.差异蛋白峰(M/Z4182Da)在介入术后1mo明显上调(P<0.05).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进行肝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建立肝癌诊断树模型,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峰对肝癌的介入治疗评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经胆道支架内外置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胰头癌的疗效.方法 23例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PTCD基础上先行胆道支架成形术,然后经支架留置8F胆道引流管,最后将装有粒子条的导管经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随后配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胰头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结果 23例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者,22例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中位支架通畅期为1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支架内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所有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P<0.05).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后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6.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已成为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有效的方法。肝癌具有丰富的肝外侧支供血[1] ,在左叶肝癌的供血中胃左动脉是其重要肝外侧支之一 ,我科对左叶肝癌行选择性胃左动脉造影 ,证实后 ,行肝动脉与胃左动脉双途径化疗栓塞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  相似文献   
57.
接触性溶栓治疗犬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给药方式和溶栓导管位置对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实验犬的30条静脉随机分为五个实验组,每组6条,每组尿激酶给药方式和溶栓导管位置不完全相同。通过造影观察溶栓效果,记录每组再通时间、尿激酶用量、并发症情况、APTT值等。结果在尿激酶给药方式不同的前提下比较,A、B、C三组中,B组再通时间最短,C组再通时间居中,A组再通时间最长(P0.01)。在导管位置不同的前提下比较,B组再通时间明显短于D组。结论大剂量尿激酶冲击后,续以小剂量尿激酶持续溶栓,并将溶栓导管首端置于血栓远心端,治疗的方案效果更好、更安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在医源性肾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保守治疗无效医源性肾出血患者,按介入时间顺序随机抽取采用GDC、明胶海绵、微弹簧圈为栓塞材料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每种方法10例,观察其治疗效果,肾功能损伤情况,肾梗死范围.统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治疗患者均一次栓塞获得成功,术后血尿完全消失,随访未出现再发出血,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术后梗死范围比较,明胶海绵组、微弹簧圈组、GDC组的梗死范围分别为(57.50 ±7.071)%、(18.36 ±3.776)%、(4.09±1.758)%.明胶海绵组与微弹簧圈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明胶海绵组与GD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00),微弹簧圈组与GD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且GDC栓塞患者肾梗死范围最小.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为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出血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GDC的使用可更好地防止栓塞后正常肾组织缺失.  相似文献   
59.
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选择性肾上腺动脉化疗栓塞结合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19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肾上腺肿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VADA患者(43枚动脉瘤)。其中10例(10枚)动脉瘤破裂出血,对6枚采用动脉瘤填塞及载瘤动脉闭塞术,4枚以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未破裂33枚动脉瘤均行载瘤动脉重建术,以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枚,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5枚,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枚。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所有43枚VADA均获成功,对28枚实现完全及次全栓塞、15枚实现部分栓塞。术后随访12个月,34例(38枚动脉瘤)接受全程复查,其中21枚治愈、11枚改善、6枚稳定,未见复发,无新发脑出血或脑缺血症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30例,2分2例,3分1例,4分1例。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VADA安全、有效,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