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60篇
  免费   3612篇
  国内免费   1766篇
耳鼻咽喉   500篇
儿科学   1392篇
妇产科学   687篇
基础医学   2675篇
口腔科学   1260篇
临床医学   20333篇
内科学   4426篇
皮肤病学   1031篇
神经病学   1439篇
特种医学   1458篇
外科学   4847篇
综合类   24922篇
预防医学   14378篇
眼科学   1362篇
药学   11205篇
  122篇
中国医学   9876篇
肿瘤学   925篇
  2024年   361篇
  2023年   1462篇
  2022年   1160篇
  2021年   1868篇
  2020年   2167篇
  2019年   3114篇
  2018年   2859篇
  2017年   2454篇
  2016年   2924篇
  2015年   3361篇
  2014年   5096篇
  2013年   5790篇
  2012年   6273篇
  2011年   6495篇
  2010年   6526篇
  2009年   6205篇
  2008年   5640篇
  2007年   5384篇
  2006年   5833篇
  2005年   5014篇
  2004年   4564篇
  2003年   3170篇
  2002年   2896篇
  2001年   2693篇
  2000年   2243篇
  1999年   1783篇
  1998年   1345篇
  1997年   1054篇
  1996年   864篇
  1995年   797篇
  1994年   592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83.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联合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各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婴幼儿发展量表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婴幼儿发展量表指标[精神运动发育商(DQ)、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和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和D-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联合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联合组呼吸、正常肌张力、意识状态和反射功能等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调节应激反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究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和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08例血液病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化疗后的药物使用、化疗后的侵袭性操作以及感染的部位等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和原因。结果有45例患者出现了化疗后感染的情况,占总数的41.7%。研究发现,血液病患者在层流病房中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的60%,二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患者感染发生率要明显提高。结论做好对环境的通风消毒措施,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建立合理有效的探视制度,同时对做好心理、饮食、身体的相关护理,是有效预防和减少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6.
87.
88.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与病程进展的关联。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入选者入院时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等细胞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患儿的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包括CD16~+、CD56~+、CD59~+等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内急性期患儿的CD16~+、CD56~+、CD59~+细胞水平均低于恢复期患儿,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急性期患儿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恢复期患儿,CD8~+水平高于恢复期患儿,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D16~+、CD56~+、CD59~+与CD3~+、CD4~+呈正相关性,与CD8~+呈负相关性。结论细菌性肺炎新生儿体内的免疫系统紊乱,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及恢复有密切关联。因此,通过对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进行免疫功能的监测,对于疾病的进展、疗效评估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UBE2C基因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Oncomine数据库整合分析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正常膀胱组织表达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作为候选目的基因,然后采用GSE13507基因表达数据集来分析该目的基因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Oncomine数据库分析得到UBE2C为差异最显著的基因。GSE13507基因表达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UBE2C基因表达水平在男性中高于女性(P=0.005),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P=0.001),在T分期(P=0.001)和N分期(P=0.036)更高者高于分期更低者,在肿瘤进展患者中高于无进展患者(P=0.011);但在患者年龄(P=0.264)、远处转移(P=0.711)和肿瘤复发(P=0.481)方面无统计学差异。UBE2C基因诊断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04,生存分析显示UBE2C基因高表达组的预后差于低表达组(HR=1.82,95%CI:1.13~2.94,Logrank P=0.011)。结论 UBE2C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膀胱癌肌层浸润、高T分期、高N分期和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