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左、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疼痛临床工作中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左右不同侧SGB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机理及临床应用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需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病人左右侧各30例次,年龄31~52岁,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行PDA结扎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术后硬膜外镇痛组 (PCEA组 ,n =2 0 ) ,术后静脉镇痛组(PCIA组 ,n =2 0 ) ,观察手术结束时、术后 12、2 4、4 8h在镇痛效果相同时血压、心率变化及血管扩张药使用情况。结果 :镇痛组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CIA组PDA结扎术后高血压显著增高 (P <0 .0 1) ,19例 (95 % )需血管扩张药治疗 ,心率显著快于PCEA组 ,6例使用美托洛尔控制硝普钠 (SNP)治疗期间反应性心率增快。而PCEA组仅 7例术后出现高血压 ,2 0例心率无明显变化 ,其术后 4 8h应用SNP和巯甲丙脯酸 (CAP)剂量也显著低于PCIA组 (P <0 .0 1)。结论 :胸段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的防治PDA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94.
张志强  高金贵  安波 《临床荟萃》2007,22(4):243-246
目的比较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或咪唑安定麻醉用于纤维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纤维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 生理盐水(P组)、异丙酚 咪达唑仑(PM组)、异丙酚 舒芬太尼(PS组)3组;各组在静脉注射异丙酚前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1μ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插入胃镜,检查过程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从静脉注射异丙酚开始记录注射部位是否疼痛,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完全清醒(回答正确、行走自如)时间,术中是否知晓(知道置镜或取镜),术中不适(置镜时咳嗽、屏气、体动),呼吸抑制(暂停、舌后坠),术后是否恶心呕吐,有无头痛、眩晕、恶梦及自我感觉(舒适、无感觉、不适)。结果3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恶心呕吐,亦无恶梦发生;P组异丙酚总用量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多于PM组和PS组[(316±29)mg vs(240±18)mg、(261±16)mg,(60±14)s vs(45±11)s、(46±10)s,均P<0.05];与术前基础值比较,3组患者术中MAP,术中最低HR、SpO2均明显降低(P<0.05);P组术中最低HR、SpO2明显低于PS和PM组[(73.28±24.33)次/min vs(77.69±15.36)次/min(、76.52±11.24)次/min,(0.81±0.10)vs(0.88±0.78)、(0.88±0.69),均P<0.05];与P组和PS组比较,PM组完全清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P组与P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10.0%)明显少于P组(77.5%)和PM组(65.0%)(P<0.01);PS组的术中不适(置镜时咳嗽、体动)发生率(7.5%)亦明显少于P组(32.5%)和PM组(27.5%)(P<0.05);所有患者均无进行气管插管抢救的情况发生。结论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或咪达唑仑麻醉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纤维胃镜的检查,但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较之异丙酚联合咪唑安定更适合用于纤维胃镜检查的麻醉。  相似文献   
95.
背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 为及时发现并逆转脑缺血,临床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优化术中监测、管理,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卒中率仍高达5%。如何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是麻醉管理面临难题之一。 目的 为CEA术中麻醉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介绍CEA术中常用监测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趋向 探索不同监测技术在CEA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循环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的变化,了解不同类型先心病患儿手术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进行小儿先心病手术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例为对照组。先心病类型分为5个亚组[房间隔缺损组(n=14)、空间隔缺损组(n=63)、法络四联征组(n=10)、动脉导管未闭组(n=9)和肺动脉狭窄组(n=4)],术前1d,术后1、2、7d应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BNP。结果先心病组术前BNP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患儿5组BNP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先心病患儿术前BNP与术后4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组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先心病类型的患儿之间心功能指标-血循环BNP没有差别,但比健康儿童升高。不同病理类型先心病,术后心功能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97.
田晓瑜  陈惠芬  杨士彬  田长海  王晓宁  张会丰 《临床荟萃》2013,28(10):1107-1109,1113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手术前后血浆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动态测定,了解不同先心病类型、手术过程等因素对BNP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全身麻醉下进行小儿先心病手术的患儿做为研究对象,分为5种先心病类型。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2天、7天取患儿静脉血2ml检测BNP。结果先心病5组患儿术前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BNP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BNP与年龄(rs=-0.556,P<0.01)、体质量(rs=-0.489,P<0.01)、体外循环时间(rs=0.539,P<0.01)、机械通气时间(rs=0.354,P<0.01)存在相关关系。术后2天BNP与体外循环时间(rs=0.431,P<0.01)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后7天BNP与体外循环时间(rs=0.598,P<0.01)、术后1天乳酸水平(rs=0.357,P<0.05)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先心病类型的患儿的术前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BNP与体外循环时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
背景 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监测是一种新型无创监测脑氧平衡的方法,老年患者术中实时监测rSO2可以优化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为rSO2监测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介绍rSO2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rSO2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胸外科、腹外科及骨科中的应用. 趋向 积极探索rSO2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诱导小鼠离体海马脑片氧糖剥夺耐受形成的机制。 方法 离体小鼠海马脑片氧糖剥夺(OGD)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孵育液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及脑片细胞存活率为指标,探讨吗啡3?mol/L预处理对不同程度OGD损伤小鼠海马脑片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用Western blot检测PKCδ表达。结果 吗啡预处理明显提高OGD5,10及20min脑片细胞存活率,使孵育液LDH漏出减少(P<0.05)。OGD后即刻和再灌注2h后,缺糖缺氧组PKC?膜相关成分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同时胞质部分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吗啡预处理对PKC?膜转位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 吗啡预处理减轻小鼠离体海马脑片20min以内氧糖剥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KC?的膜转位激活无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的起效时间、药物平均每小时用量及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ASA Ⅰ或Ⅱ级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B组.A组给予15%硫酸镁,B组给予生理盐水.记录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起效时间、平均每小时用量和恢复时间.结果 A组丙泊酚起效时间为(226.9±94.2)s,明显短于B组的(292.5±84.9)s(P<0.01);A组维库溴铵起效时间为(329.0±56.8)s,明显短于B组的(366.1±69.0)s(P(0.05).A组丙泊酚平均每小时用量为(8.1±1.3)mg·kg-1·h-1,明显少于B组的(9.8±1.4)mg·kg-1·h-1(P<0.01).A组维库溴铵平均每小时用量为(132.4±53.0)μg·kg-1·h-1,明显少于B组的(179.9±37.6)μg·kg-1·h-1(P<0.01);A组丙泊酚恢复时间为(13.5±2.9)min,明显长于B组的(10.0±3.2)min(P<0.05).A组维库溴铵恢复时间为(21.9±4.5)min,明显长于B组的(19.4±5.1)min(P<0.05).结论 应用硫酸镁能使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起效快,在同样的麻醉深度下,应用硫酸镁能使丙泊酚和维库溴铵平均每小时用量减少,并可延长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