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88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陆萍  郭跃先  王秀丽 《河北医药》2008,30(12):1849-1851
目的探讨吗啡对糖尿病神经病理痛大鼠机械及冷刺激痛敏症状的影响。方法35只SD雄性大鼠(180~220 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成糖尿病神经病理痛模型,出现痛敏症状后,随机分为5组,采用von Frey测试针和冷板(5度)法,测量鞘内给予吗啡后不同时间机械缩腿阈值和冷刺激后的抬足次数(次/5min)变化。结果吗啡以剂量依赖方式提高糖尿病神经痛大鼠机械缩腿阈值、降低冷刺激后的抬足次数,给予吗啡后30 min,0.5、1.0、5.0μg剂量吗啡组的机械缩腿阈值明显增高,而冷刺激抬足次数分别为显著下降,分别与用药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能显著提高糖尿病神经痛大鼠的机械缩腿阈值,有效减少冷刺激的抬足次数,对神经源性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1岁,体质量64kg。入院诊断“腰椎管狭窄”。既往体健,有青霉素过敏史。术前血、尿常规及血生化、心电图(ECG)、胸部X线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后路腰椎内固定术。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200m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监测ECG、血压(BP)、脉搏(P)及血氧饱和度(SpO2)。  相似文献   
13.
李志华  柳顺锁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87-1387
1/4~1/3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存在心室内传导功能紊乱,表现为QRS间期延长,其中左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肌收缩功能紊乱,室壁运动不协调,继而导致心脏泵功能衰竭,充血性心衰加重。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或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延迟的患者也会发生相似的机械功能紊乱。Jareho等(N Endl J Med,2005,352:1594.1597)对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此技术又被称为心脏再同步治疗。其治疗作用可能和逆转心室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性,7个月,体质量7 kg.4月龄时确诊为严重先天性心脏病,造影显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升主动脉骑跨和肺动脉缺如.同时伴有右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拟行右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矫形术.术前检查患儿智力发育正常,口唇紫绀,无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心前区及胸骨右缘第2~4肋间可闻及轻微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和周围神经阻滞疗法的用药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硬膜外和周围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药物主要是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类2种。局麻药应采用低浓度,在阻断痛觉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运动功能。糖皮质激素中以长效的得宝松和利美达松为首选,短效的曲安奈德和泼尼松龙也可应用。镇痛合剂中可加入维生素B12,但其作用尚待证实。如果硬膜外用药不当或误入蛛网膜下腔会造成截瘫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效果及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硬膜外术后镇痛已广泛用于临床,效果良好。本研究拟对剖宫产术后病人施行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其镇痛、镇静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并与术后常规按需肌注哌替啶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或急症孕足月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40例,年龄23-35岁,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硬膜外  相似文献   
17.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为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传统的腋动脉旁单点注射阻滞法(简称单点法)易出现阻滞不完善现象。本研究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特点,设计了腋动脉周围三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法(简称三点法),观察等剂量、不同容量左旋布比卡因的阻滞效果,并与单点法进行对比,以评价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宛春甫  赵东  朱鹤  李志华 《河北医药》2008,30(8):1171-1172
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另外术中可能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因此麻醉手术风险较大[1].而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麻醉手术耐受力降低,且往往合并有多种脏器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麻醉手术刺激引起的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导致血压高、心率快、血液动力学剧烈波动等.因此,更需要选择一种最佳的麻醉方法[2-4],既能有效控制不良应激反应,又能维持稳定的呼吸循环功能,提供充足的氧供,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本研究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并与单纯全身麻醉做比较.  相似文献   
19.
正POCD是指术前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在术后出现记忆力、抽象思维和定向力障碍,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临床上表现为焦虑、精神错乱、学习记忆能力损害、人格改变等[1]。POCD的发病机制未明,其风险主要与手术因素:如长时间或大型手术,术中或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麻醉因素:如长效麻醉药,内环境明显紊乱,低氧低灌注导致的器官缺血,术中或术后的麻醉相关并发症;以及高龄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全麻下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9~78岁,BMI 19~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1.0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in内输完。术中D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以0.2~0.5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20min;C组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20 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和术后2 d(T2)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 C)、肌酐(Cr)、尿素(URE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药量、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低血压、心脑血管事件等)。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ALT、AST、Cr、UREA均明显降低(P0.05),T2时两组ALT、UREA,D组AST明显降低(P0.05);T1、T2时D组ALT、AST、UREA明显低于C组(P0.05),T1时D组Cr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D组尿量明显增多(P0.05),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明显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有利于保护肝肾功能,增加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