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菟丝子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 Lam.的成熟种子,为温补肾阳的要药,前期研究表明,由菟丝子组成的补肾复方在抑制骨量丢失,改善骨密度方面有明显疗效。 目的:探讨菟丝子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 D3)含量、小肠钙结合蛋白(CaBp-D9K)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72只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6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维生素 D3组和菟丝子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假手术组仅行假手术,其余5组分别行卵巢切除,1周后分别灌胃给予维生素D3 (2 mg/kg)以及小、中、大剂量菟丝子黄酮连续给药3个月。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出肾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25(OH)2 D3含量。之后处死动物,取出股骨,测定骨密度;取出第2腰椎,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测定腰椎和肾脏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表达。取出小肠,采用RT-PCR测定小肠CaBp-D9K mRNA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 1,25(OH)2 D3、腰椎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小肠CaBp-D9K mRNA表达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菟丝子黄酮中、大剂量组和维生素D3组均可使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1,25(OH)2 D3、腰椎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小肠CaBp-D9K mRNA表达增加。菟丝子黄酮能够显著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和肾脏1,25(OH)2 D3、腰椎组织维生素D受体mRNA、小肠CaBp-D9K mRNA表达,促进肠钙吸收与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质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还没有满意的方法能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缺的了一定的效果。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1999至2012年相关文献,选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分化、细胞标记及体内示踪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共纳入39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有贴壁筛选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分选法;常用的细胞标记及示踪法有同位素示踪法、抗原标记法、抗原标记法、荧光染料标记法和MRI对比增强剂标记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有髓芯钻孔减压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介入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虽然近年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防治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丢失和提高骨质量的作用。 方法: 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和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假手术组仅行假手术,其余5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分别灌胃给予17β-雌二醇(2 mg·kg-1)和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低、中、高剂量(15,30,60 mg·kg-1),连续给药3个月。测定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尿钙(u-Ca)、尿磷(u-P)、尿脱氧吡啶酚(D-Pyr)和肌酐(Cr)。之后处死动物,取出股骨、腰椎和胫骨,分别测定股骨密度,骨钙、骨磷,腰椎生物力学性能,胫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P,u-Ca,D-Pyr/Cr显著增加,子宫萎缩,股骨密度、骨钙、骨磷、腰椎生物力学参数(弹性载荷、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刚度)、胫骨上段静态参数(骨组织总面积、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周长)、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中、高剂量和雌二醇组可使血清ALP,u-Ca,D-Pyr/Cr排出量降低,股骨密度、骨钙、骨磷、腰椎生物力学参数(弹性载荷、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刚度)、胫骨上段静态参数(骨组织总面积、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周长)、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均增加。雌二醇组大鼠子宫增生,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组大鼠子宫没有增生性变化。 结论: 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能抑制由于去卵巢雌激素缺乏引发的骨转换增强,提高骨密度,增强腰椎抗压生物力学性能,且长期服用对子宫没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H-牛膝蜕皮甾酮在小鼠体内组织定量分布及药动学和归经的关系.方法:采用氚标记苋科植物牛膝的有效成分牛膝蜕皮甾酮为示踪剂,经小鼠尾静脉注入,测定36 h期间9个不同示踪时相器官组织样品中示踪剂含量.观察3H-牛膝蜕皮甾酮在体内动态定量分布、排泄状况和药动学,并探讨其与归经的关系.结果:同一器官的不同示踪时相和同一示踪时相的不同器官,其示踪剂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3H-牛膝蜕皮甾酮较集中分布于肝脏、肾脏、肾上腺、小肠和肺脏等器官.其药-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特征,符合线性动力学,t1/2β为(778.65±12.36) min.结论:3H-牛膝蜕皮甾酮对器官组织选择性分布的特点与牛膝归经的脏腑络属关系基本一致,实验结果为牛膝的传统归经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随意皮瓣循环的观察多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仪来完成,但未曾有过对随意皮瓣甲襞微循环进行过观察研究,而甲襞微循环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外周循环检测方法。目的:通过对随意皮瓣的手指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来了解皮瓣末梢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手部有皮肤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随意皮瓣修复而并未进行特殊药物治疗的患者共有23例按照皮瓣移植后受伤肢体及健康肢体指端的甲襞微循环分为皮瓣组和对照组,观察皮瓣移植后即刻、7,15d共3个时相的微循环形态、流态及襻周。结果与结论:皮瓣组移植后即刻微循环在清晰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渗出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发生微循环障碍。移植后7d,两组红细胞聚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清晰度、血流速度及渗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5d,两组在清晰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渗出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指端微循环的观测,能够了解皮瓣血运建立情况,给临床皮瓣断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良好的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为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研究内毒素脂多糖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1只和对照组15只。模型组连续2 d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10 μg/kg,再连续3 d,每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 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4周后X射线显示兔关节间隙增宽,密度增大,关节软骨下骨密度增高,股骨头变平,骨小梁模糊,软骨下骨与骨松质界限不清,在股骨头内出现斑块状高密度区域,股骨颈变短粗。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进行股骨头局部骨密度测量,兔股骨头骨密度检测发现模型组股骨头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组织学切片见模型组骨细胞陷窝空疏,脂肪细胞增多,部分血管栓塞,其中存活动物的骨坏死率和骨陷窝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可有效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17.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动物的死亡成为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目的:观察以脂多糖和地塞米松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提高模型成功率的方法。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等分为模型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组和对照组,前3组连续2 d经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再连续3 d,臀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庆大霉素组和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组在建模成功后连续7 d以庆大霉素灌胃,同时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组肌肉注射兰索拉唑注射液。对照组兔仅注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庆大霉素组和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组均造模成功;其中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组存活状况最好,3组动物死亡率分别是33.3%,25%,8.3%,模型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组+兰索拉组和对照组兔的死亡数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中,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的使用,可以提高实验动物的生存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入室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及咪达唑仑0.05 mg/kg,麻醉诱导方法相同。A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镇静,硬膜外间断推注0.375%罗哌卡因维持镇痛;B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镇静,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镇痛;2组均采用曲马多术后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_0)、手术开始后1 h(T_1)、术毕(T_2)、术后1 d(T_3)、术后3d(T_4)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1 ml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T细胞亚群,4 ml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NF-γ)的浓度。结果2组CD_3~+、CD_4~+均于T_1开始下降,A组于T_3降至最低(P<0.01),B组于T_2降至最低(P<0.01)。T_4 2组有所恢复,但仍低于T_0(P<0.05)。与A组比较,B组T_1、T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_8~+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_4~+/CD_8~+ A组于T_2、T_3下降,B组于T_1、T_2、T_3下降(P<0.05,P<0.01)。2组血清IL-2浓度变化,与T_0比较,B组T_2、T_3、T_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_3、T_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_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NF-γ浓度T_2、T_3降低,与T_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组比较,B组T_2时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T细胞亚群及IL-2、INF-γ浓度的影响较小,利于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9.
背景:随意皮瓣循环的观察多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仪来完成,但未曾有过对随意皮瓣甲襞微循环进行过观察研究,而甲襞微循环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外周循环检测方法。 目的:通过对随意皮瓣的手指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来了解皮瓣末梢微循环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手部有皮肤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随意皮瓣修复而并未进行特殊药物治疗的患者共有23例按照皮瓣移植后受伤肢体及健康肢体指端的甲襞微循环分为皮瓣组和对照组,观察皮瓣移植后即刻、7,15 d共3个时相的微循环形态、流态及襻周。 结果与结论:皮瓣组移植后即刻微循环在清晰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渗出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发生微循环障碍。移植后7 d,两组红细胞聚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清晰度、血流速度及渗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15 d,两组在清晰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渗出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指端微循环的观测,能够了解皮瓣血运建立情况,给临床皮瓣断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己酮可可碱对促进随意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仪对己酮可可碱(PTX)干预作用的随意皮瓣的血液灌流值(PU)进行观察,来了解PTX能否促进皮瓣血液循环的建立。方法健康大鼠20只随机分为药物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20例皮瓣,药物纽在术后每日经腹腔注射1%浓度的PTX,对照组在术后每日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2组观察时相设在术后即刻、1、3、5、7、9d,术后9d断蒂,对皮瓣远端及蒂部两端的中点进行PU测量,所得PU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皮瓣蒂部的PU值变化不大(P〉0.05)。2组皮瓣远端的PU值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瓣断蒂后成活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能够有效促进随意皮瓣的成活,加速皮瓣血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