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硬脑膜缺损是临床较常见的问题。目前针对硬脑膜缺损所使用的自体组织、同种异体材料、异种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硬脑膜修补材料分别存在各自的优点与缺点;而各自的特性将影响最终的疗效。本文将综述各类硬脑膜修复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为优化、筛选理想的硬脑膜修复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与bcl-2基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Wistar大鼠40只,采用Longa改良栓线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随机分4组:对照组、bcl-2组、GDNF组、bcl-2+GDNF组,于再灌注3 h后经侧脑室注射GDNF 10μl、经颈动脉注射pLXSN-bcl-2质粒10μg,MCAO后3d(n=5),14 d(n=5),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蛋白和GDNF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bcl-2+GDNF组bcl-2蛋白表达与GDNF表达水平均较其他组表达明显增加(P<0.05),bcl-2组、GDNF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内细胞凋亡GDNF+bcl-2组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5),bcl-2组、GDNF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bcl-2基因和GDNF可能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bcl-2与GDNF蛋白表达,增强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的保护能力,加速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bcl-2基因与GDNF协同作用,促使神经细胞在脑内的凋亡进一步减少,从而避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嗓音的影响。方法对42例OSAHS患者在行腭咽成形术前和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时分别应用电子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采集其嗓音声学样本进行声学分析,分析/a:/、/i:/、/u:/、/ai:/、/o:/5个元音的声学指标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时各元音基频(F0)无差异(P>0.05)。元音/ai/、/o:/共振峰各峰值无变化(P>0.05),元音/a:/、/u:/第三、四共振峰(F3、F4)峰值均低于术前(P<0.01),术后一个月和三个月元音/i:/第三共振峰(F3)降低,第四共振峰(F4)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PPP对OSAHS患者元音/a:/、/u:/、/i:/的F3、F4有影响(P<0.01)。  相似文献   
84.
槲皮素对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观察内皮细胞加入槲皮素8,4,2 mg·L-1培养24 h后,再加入H2O2培养18h后,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死亡率,用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血栓调节蛋白(TM)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内皮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与H2O2损伤后的模型组相比,槲皮素可以减低细胞死亡率,[模型组细胞死亡率为(28.36±0.10)%,槲皮素高、中、低剂量分别为(8.34±0.01)%,(16.58±0.04)%,(10.12±0.02)%],可使培养液中TM蛋白含量减少,[模型组为(58.5±18.8)μg·L-1,槲皮素高、中、低剂量为(32.7±9.7),(27.8±1.9),(32.1±8.6) μg·L-1]和LDH活性减少[模型组为(1 931.9±159.5) U·L-1,槲皮素高、中、低剂量为(1.092±126.2),(1 159.6±274.2),(1 223.5±120.5)U·L-1].结论:槲皮素能明显保护过氧化氢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其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研究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8表达的影响,以及信号分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其中的作用,探讨FKN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KN组、PD98059(ERK阻断剂)组、LY294002(PI3K阻断剂)组、PDTC(NF-κB阻断剂)组、FKN+PD98059组、FKN+LY294002组、FKN+PDTC组;分别于培养12 h和24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应用ELISA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中IL-8的表达情况。结果(1)细胞培养12 h或24 h后,PD98059组、LY294002组和PDTC组与空白组比较,IL-8表达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FKN组较空白组IL-8表达明显减少(P<0.05),FKN+PD98059组和FKN+LY294002组较FKN组IL-8表达明显增加(P<0.05),FKN+PDTC组较FKN组、FKN+PD98059组和FKN+LY294002组IL-8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3)细胞培养24 h后,各组IL-8表达均较12 h明显减少(P<0.05)。结论趋化因子FKN可能通过ERK、PI3K信号途径抑制单个核细胞IL-8的表达,而通过NF-κB途径促进IL-8的表达,FKN对单个核细胞IL-8的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以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BCT)检查对根尖周病复杂病例的诊断价值 。方法    于2013 年5月至2014年5月从沈阳市铁西区牙病防治所门诊随机选取以不明原因牙痛为主诉的患者40例(患牙40颗),拍摄患牙X线根尖片(常规正位和远中10°平行投照)并进行CBCT检查,采用根尖周指数(PAI)评价根尖周病损状况,比较两种方法对根尖周病复杂病例诊断及病因判断的差异。结果    X线根尖片与CBCT检查在判断患牙有无根尖周病损上一致性差;两种方法对患牙PAI 分级判断的一致性亦差;CBCT检查能够更好地明确牙痛原因。结论    CBCT 检查有助于诊断临床上不明病因的根尖周病复杂病例。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129例手术切除NSCLC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RCC1表达情况,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在NSCLC组织中ERCC1表达阳性率为48.1%。ERCC1表达与年龄、性别、期别、病理类型均未见相关性,P均>0.05。ERCC1低、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期为60、29个月,P=0.0001。分层分析发现Ⅰ期ER-CC1阳性表达的预后明显好于ER-CC1阴性表达,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2和60个月,P=0.0165。而Ⅱ和ⅢA期ERCC1阴性表达较ERCC1阳性预后为好,Ⅱ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0和23个月,P=0.0000;ⅢA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6和15个月,P=0.0110。结论:NSCLC组织中存在ERCC1表达;ERCC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ERCC1表达对Ⅰ期和Ⅱ~ⅢA期NSCLC术后生存具有双重效应;ERCC1表达状态是NSCL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8.
背景与目的锌指蛋白转录抑制因子(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zinc finger protein,PRDM)是一个有关人类肿瘤形成的转录调节因子家族,在细胞分化和恶性变中发挥重要作用.PRDM14是PRDM家族的成员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PRDM1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和7例癌旁组织中PRDM14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RDM14蛋白的表达.结果 7例癌旁肺组织中PKDM14弱表达,在7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中,有8例为PRDM14阴性表达(11.43%),9例为PRDM14弱阳性表达(12.86%),36例PRDM14阳性表达(51.43%),有17例PRDM14强阳性表达(24.29%),PRDM14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P=0.046)和组织学类型(P=0.047)有关,PRDM14在高分化腺癌、鳞癌中表达最高,在中分化腺癌、鳞癌中表达次之,在低分化腺癌、鳞癌表达最低,PRDM14在隙癌中的表达高于鳞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RDM14的蛋白在癌旁肺组织和肺腺癌、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RDM1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肺组织(P<0.001),而且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7),在高、中分化腺癌、鳞癌中的表达高于在低分化腺癌、鳞癌中的表达.结论 PRDM14在癌旁肺组织中低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组织学类型有关,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9.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呼吸门诊就诊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喘息,查体多数患儿有咽赤及肺部湿哕音.有80例MP-IgM抗体滴度>1:80,有70例X线胸片有明显改变.结论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动态观察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变化,对确诊患儿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足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与mdm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88例NSCLC患者的mdm2基因型(GG,AG和AA),并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及Woolf方法计算相对风险度(OR)及95%可信区间(95%CI),验证mdm2基因多态性与各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mdm2基因单核苷核多态性(SNP)(rs1196337:A/G碱基互换)的AA基因型与NSCLC的咳嗽症状呈显著相关(P<0.05),AA基因型频数分布高于GG和AG基因型。结论:mdm2基因多态性与NSCLC的咳嗽症状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