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传统静态指标不能准确评估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目前,基于心-肺交互机制的动态指标如脉压变异度(PPV)和每搏量变异度(SVV)等是预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金标准,但上述指标容易受潮气量影响,不能准确预测肺保护性通气(潮气量<8 ml/kg)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近年来,随着对心-肺交互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重症超声技术...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轴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ACI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10 ng·kg-1)、舒芬太尼高剂量组(30 ng·kg-1)、丁苯酞组(30 mg·kg-1)、AMD3100 (SDF-1/CXCR4通路拮抗剂)组(2.5 mg·kg-1)、舒芬太尼高剂量+AMD3100组(30 ng·kg-1舒芬太尼+2.5 mg·kg-1AMD3100),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中动脉闭塞(MCAO)法复制ACI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次日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每天1次,持续7d,空白组、ACI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C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SDF-1、CXCR4及...  相似文献   
63.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7):1014-1019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指手术术后24h内发生的恶心呕吐.PONV严重影响无痛消化道内镜术后恢复质量,本文针对无痛消化道内镜PONV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提升无痛舒适麻醉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无痛消化道内镜PONV有独特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应在坚持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明确高危因素,优化麻醉方案,积极采取合理选择麻醉药和镇痛药等手段,采取综合性的PONV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64.
彩超定位引导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已有多年,目前临床一般依靠可见及可触及的解剖标志采用盲穿法,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是侵人性、创伤性操作,和胸膜顶、锁骨下动脉、迷走神经、膈神经及臂丛等较为紧密,故此术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时有报道,且所采取的穿刺部位各家报道均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与经验,以及患者情况(包括解剖变异、肥胖以及中心静脉压等),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全麻诱导和正压通气对不同容量状态患者双心室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胃肠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0~70岁,ASA Ⅰ或Ⅱ级。入室监护后行容量负荷试验,20 min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50 ml。于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分别测量左心室流出道(LVOT)直径(D)和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VTI),记录容量负荷试验前、后每搏输出量(SV),并计算ΔSV。根据ΔSV将患者分为两组:容量反应性阳性组(R组,ΔSV≥15%,n=33)和容量反应性阴性组(N组,ΔSV<15%,n=27)。容量负荷试验结束后10 min麻醉诱导前,行第1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随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肺保护性通气(VT 7 ml/kg,PEEP 5 cmH2O,FiO2 60%),待麻醉诱导后10 min血流动力学平稳,行第2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诱导前和诱导后心肌功能参数,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室GLS)和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右心室FWLS),计算各指标诱导前后的相对变化值。
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两组VTI、左心室GL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FWLS明显降低(P<0.05);三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右心室E/E′)、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右心室MPI)明显升高(P<0.05)。诱导前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左心室E/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R组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变化值(ΔVTI)、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变化值(左心室ΔGL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变化值(ΔTAPSE)、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变化值(右心室ΔFWLS)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做功指数变化值(左心室ΔMPI)、三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变化值(右心室ΔE/E′)、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变化值(右心室ΔMPI)明显升高(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值(ΔLVEF)、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变化值(左心室ΔE/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麻醉诱导和正压通气会诱发全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在低血容量患者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睡眠障碍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疲劳及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20年5—12月择期行单侧THA且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分的老年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5~80岁,BMI 19~28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和非电刺激组(NS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蛛网膜下隙阻滞,TEAS组在麻醉开始后30 min及术后1、2、3 d的8:00 PM于印堂穴、双侧合谷穴和内关穴行TEAS;NS组不予以电刺激。记录术前1 d、出院当日和术后1个月PSQI评分。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2、3、4 d睡眠评分、快动眼(REM)睡眠比例和觉醒次数。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3、5 d Christensen疲劳评分,术后1、3、5 d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评估谵妄,并于术前1 d和术后1、3、5 d 检测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2、3 d 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 出院当日和术后1个月TEAS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NS组(P<0.05)。术后1、2、3、4 d TEAS组睡眠评分、REM睡眠比例明显高于NS组,睡眠觉醒次数明显少于NS组(P<0.05)。术后1、3、5 d TEAS组CAM谵妄评分和CRP浓度明显低于NS组(P<0.05)。术后3、5 d TEAS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结论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明显改善睡眠障碍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疲劳状态和谵妄的发生,可能与改善术后睡眠状态、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老年急诊手术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者肺动态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6例行急诊手术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所有入选病例术中均行全麻机械通气,对照组选择常规通气模式,观察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动态顺应性、氧合功能、炎症指标与并发症。结果 术中30min,两组患者的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eak,Ppeak)水平较术前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肺动态顺应性(pulmonary dynamic compliance,Cdyn)水平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h,两组患者的Pmean、Ppeak水平较术中30min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Cdyn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动脉氧分压(arterial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A-a)DO2]水平较术前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观察组患者的SpO2和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a)D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较术前显著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CRP、WBC水平较术后24h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94% vs. 25.40%)(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急诊手术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动态顺应性与氧合功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鞘内给予突触后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反义寡核苷酸对坐骨神经结扎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C57BL/6雄性小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组(NS组)、PSD-95反义寡核苷酸组(A组)、PSD-95错义寡核苷酸组(M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结扎坐骨神经后第1~14天,NS组、A组、M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μl、反义寡核苷酸5 μg/5μl、错义寡核苷酸5μg/5μl,1次/d.于术前1d及术后1、3、5、7、14、17、21 d测定小鼠结扎侧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L). 结果 A组小鼠术后1~14 d的疼痛阈值与Sham组维持一致[第14天,PWMT (5.69±1.34)g,P>0.05;PWL(9.65±1.44)s,P>0.05].术后17d,A组小鼠损伤侧足出现疼痛[PWMT (4.24±1.83)g,P<0.05;PWL (7.18±0.41)s,P<0.05],但是与NS组[PWMT (1.77±0.38)g,P<0.05;PWL(4.33±1.21)s,P<0.05]、M组[PWMT(1.6±0.37)g,P<0.05;PWL (4.38±0.95)s,P<0.05]比较,疼痛明显减轻,并且持续到术后第21天. 结论 在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阶段,连续鞘内给予PSD-95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完全逆转给药期内小鼠痛行为表现,并且在停止给药后7d仍有明显缓解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对大鼠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相关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4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组)、正常潮气量MV组(N组)、大潮气量MV组(L组)、大潮气量MV+SF处理组(SF组).C组保留自主呼吸;N组、L组和SF组MV4h,潮气量分别设置为8~10 ml/kg、40 ml/kg、40 ml/kg,SF组于MV前15 min静脉注射SF 10 ml/kg.实验结束处死动物,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测定BALF中总蛋白、IL-1β、IL-18和TNF-α的浓度;取肺组织,测量湿/干重比(wet/dry,W/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F-κB的表达,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 结果 SF组BALF中TNF-α、IL-1β、IL-18浓度分别为(65±11)、(47±9)、(58±8) ng/L,较L组(99±7)、(69±7)、(86±7) ng/L明显降低(P<0.05);SF组大鼠肺损伤评分、W/D、肺组织NF-κB光密度值分别为(8.5±1.8)分、(5.0±1.6)、(0.32±0.28),较L组(14.1±2.7)分、(5.5±1.8)、(0.54±0.33)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SF可减轻大鼠MV相关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SF抑制肺内NF-κB通路的活性且降低肺内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及肩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预行上肢及肩关节手术的小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刺激器定位组和盲探组,每组30例,局部麻醉药均使用0.25%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神经刺激器定位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盲探组[(78.6±28.1) mg比(96.5±27.9) mg,(15.6±7.4) min比(20.5±8.3) min,P< 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能为小儿上肢及肩关节手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局部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