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以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43例成人手标本上,观察了桡动脉鼻烟窝段的形态及其发出的筋膜皮支。结果:桡动脉鼻烟窝段的长度为2.5±0.1cm,其近侧端和远侧端外径分别为2.6±0.1mm和2.2±0.1mm;发自该段桡动脉的筋膜皮支有5.4(2~11)支,外径为0.5~1.0mm;皮瓣的面积为4cm×6cm左右。结论:可设计以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的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对手部的血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以往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及螺钉、骨栓及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术式,但存在固定不牢靠、对合不良等弊端。目的: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征。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者2001-10/2004-03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患者23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1例,旋前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5例。其中双踝骨折14例,三踝骨折9例。方法: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2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常规摄X射线片。1周即可进行距小腿关节功能锻炼,2个月左右即可部分负重行走。功能测评根据改良Mazur标准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可,差)。主要观察指标:①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结果: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优16例,良5例,可2例。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患者下胫腓间隙无分离,内、外踝与距骨之间的距离对称,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现象。结论:应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并能恢复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功能,其内固定稳定,生物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兔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股骨头组织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行股骨头表面置换术,作为手术侧;右侧采用相同手术路径暴露髋关节,随即缝合切口,作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3、6、9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批15只.通过大体标本、HE染色、动脉墨汁灌注、扫描电镜4种方法从组织学角度分析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正常股骨头的影响. 结果 手术侧与对照侧3周时骨陷窝空虚率平均分别为8.00%±0.26%、7.96%±0.32%,6周时平均分别为8.11%±0.15%、7.82%±0.29%,9周时平均分别为8.27%±0.26%、8.04%±0.24%,12周时平均分别为8.33%±0.27%、8.00%±0.27%,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头骨质仅在骨-水泥界面有小范围的骨细胞坏死、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及骨吸收;骨-假体界面也有轻度小范围骨细胞坏死和内芽组织增生纤维化,但无骨吸收表现;在远离骨水泥和假体的股骨头中心部位既无骨坏死表现,也无骨吸收表现,组织表现与正常未手术骨质相同. 结论 股骨头表面置换术不会引起正常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与此术式及假体本身无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369例,其中NeerⅢ型258例、Ⅳ型111例,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216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53例.采用植骨充填骨缺损185例,其中Wright人工骨149例,自体骼骨36例.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至4年,平均18.5个月.2例术后发生肱骨头坏死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其余367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8周.按Neer疗效评价标准:优209例,良115例,可41例,差4例;优良率为85.1%.结论 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都可通过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江川  石铸  陈江  毛剑  王友华  刘璠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75-1177,1179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方法:对132例75岁以上股骨粗隆骨折病人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Gamma钉治疗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并发症。结果:本组47例行动力髋螺钉、42例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43例行Gamma钉治疗,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82.24 min,长于DHS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时间最短(P〈0.05)。Gamma组出血量最多(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组最少(P〈0.05)。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并发症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3种固定物均可以有效地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临床工作中应根据骨折类型、固定物的特点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做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治疗的手术策略。方法治疗56例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充分术前准备后,经后外侧入路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术中注意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防治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全髋关节置换,2周患者逐步扶拐下地锻炼。随访8个月~6年,患者无疼痛,关节功能恢复良好,X线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有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早期下地、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扬州地区大型自然人群队列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促进中心收集的自然人群队列数据,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诊断骨质疏松,并根据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分析TyG指数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纳入8 173例研究对象,其中骨质疏松组789例(9.65%)、非骨质疏松组7 384例(90.35%)。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脂肪肝)、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TyG指数和空腹血糖、肌酐、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性别、吸烟、BMI、收缩压、年龄、肌酐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亚组分析显示,TyG指数对女性、年龄≥60岁、年龄<60岁、无吸烟史、无饮酒史、不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不合并脂肪肝亚组人群是否患有骨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康复科就诊并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56髋,对照组32例64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仅予以针对脑瘫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训练满1年后,复查摄髋关节X线片,比较各组间髋关节股骨头外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的变化,探讨加入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后MP值变化,以及与普通康复训练比较有无优势。结果康复前两组MP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1年后观察组M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1年后与康复前相比较MP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康复1年后与康复前相比较M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能更好的降低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人体标本胸椎弓根壁破裂3种补救置钉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方法选取5具青壮年尸体共30个胸椎体60个椎弓根,分为强化空心钉(HSS)组(15个椎弓根)、皮质骨通道螺钉(CBTS)组(30个椎弓根)和椎弓根-肋骨单元钉(PRUS)组(15个椎弓根),制成椎弓根内侧壁破裂模型。完成置钉后分别进行螺钉轴向抗拔出力实验,比较最大轴向抗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结果 HSS组、CBTS组、PRUS组螺钉最大轴向抗拔出力分别为(973. 00±23. 88) N、(647. 13±21. 89) N、(613. 00±23. 25)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SS组、CBTS组、PRUS组刚度分别为(284. 61±14. 77) N/mm、(218. 82±11. 84) N/mm、(194. 72±13. 06) 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SS组、CBTS组、PRUS组能量吸收值分别为(2. 77±0. 13) J、(1. 41±0. 40) J、(1. 31±0. 57) J,HSS组与CBTS组、PRU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CBTS组与PRU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胸椎弓根壁破裂情况下,HSS、CBTS、PRUS 3种补救置钉均能够提供内固定稳定,HSS内固定稳定性最大,CBTS次之,PRUS最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制固定导向装置在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移位舟骨骨折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12采用自制固定导向装置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11例无移位舟骨骨折。结果本组术中透视8~15次,平均12次;导针反复置入1~5次,平均3次。术后X线片证实螺钉均在舟骨长轴,舟骨无短缩和移位。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8.3周;1例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其余均在8周内愈合)。患者均顺利重返工作岗位。结论自制固定导向装置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移位舟骨骨折可以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导针反复置入次数,提高螺钉经皮置入的精准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