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组25例中,男2例,女23例;单膝20例,双膝5例,共30膝;平均年龄50.1岁(35~71岁)。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7个月(3~23个月),疗效评定参照改良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95分以上为优,85~94分为良,65~84分为可,65分以下为差,本组25例30膝中,优22膝,良6膝,可2膝。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61.03±6.02)分(49~7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14±3.64)分(86~99分),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明显改善(t=6.28,﹤0.001)。术后2膝有血肿形成,占6.7%,均系术中为达到充分松解而切断部分股外侧肌。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是一种微创的软组织平衡手术,能够有效地缓解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引起的髌股关节疼痛,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Kaplan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科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共11例患者采用Kaplan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方法。按Dubberley分型:IA型2例、IB型1例、ⅡA型3例、ⅡB型3例、ⅢA型1例、ⅢB型1例。术后复查肘关节摄片,了解关节面复位及内固定情况,门诊随访患者肘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所有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无血管神经损伤,其中1例发生内侧异位骨化,经早期干预后未进展。 结论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采取外侧Kaplan入路,可充分显露关节面骨折块及骨折线,对于骨折复位及固定显露较好,可获得微型钢板稳定固定,术后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锁定钢板治疗组(A组,33例)和应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组(B组,2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切口并发症;术后通过X线片评估骨折及内固定稳定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B组(P均<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3个月。A组并发症发生率(12%)明显高于B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P<0.05)。末次随访B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应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植骨固定牢靠,可减少术后出现内翻畸形,与单纯锁定钢板固定比较,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喙突骨折的上肩胛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SSSC)多重损伤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2例合并喙突骨折的SSSC多重损伤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24~72岁,平均36.6岁。致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7例。均为新鲜闭合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17 d,平均6.9 d。X线片及CT示喙突骨折合并锁骨骨折14例、肩锁关节脱位12例、肩峰骨折5例,其中SSSC 2处损伤14例、3处损伤7例、4处损伤1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1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6.2个月;肩锁关节位置正常,未出现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获优15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0.9%。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喙突骨折的SSSC多重损伤固定牢靠,配合术后积极康复,可以加速肩关节功能恢复,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5.
张宇  刘进  陈果  刘程俊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1):1424-1427
目的:探讨干部保健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干部保健人群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NLBP分为NLBP组(n=22)和正常组(n=74),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干部保健人群发生NLBP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策略.结果:NLBP发生率在干部保健人群22例(22.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BP组中年龄>65岁、BMI>28 kg/m2、工龄>20年、吸烟、不运动、睡眠时间<5 h、每天工作时间>10 h、每天使用电脑时间>4 h者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年龄较大(>65岁)、BMI较高(>28 kg/m2)、工龄较长(>20年)、吸烟、每天工作时间较长(>10 h)、每天使用电脑时间较长(>4 h)是干部保健人群发生NLBP的危险因素(OR>1,P<0.05);运动、睡眠时间较长(>8 h)是干部保健人群发生NLBP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干部保健人群NLBP发生率较高,受年龄、BMI、工龄、吸烟、工作时间及使用电脑时长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地制定科学、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和后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采用TLIF(n=64)和PLIF(n=52)治疗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融合率和医源性神经功能损伤(INRD)情况,以及手术节段滑脱程度、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结果两组的融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VAS评分、ODI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LIF组术侧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肢体的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TLIF组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TLIF组在维持局部腰椎前凸角度方面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在恢复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方面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及PLIF在INRD发生率,恢复局部腰椎前凸角度、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隙高度方面各有优劣,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入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的体内血管化情况和修复大节段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骨髓穿刺、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取兔骨髓基质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接种到聚磷酸钙纤维/L-聚乳酸/胶原(CPPF/PLLA/Collagen)支架材料上,植入自体尺骨中下段1.5cm长的骨膜骨缺损区,对照组为缺损区单纯植入CPPF/PLLA/Collagen,术后观察12周。结果术后4周缺损区为新生骨样组织充填,血循环丰富,12周时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随修复时间延长,修复组织的力学性能逐渐增强。结论骨髓基质细胞与CPPF/PLLA/Collagen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有望成为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比较损伤早期与延期带锁髓内钉结合钢板治疗AO/ASIF-42C2型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带锁髓内钉结合钢板治疗闭合性AO/ASIF-42C2型胫骨多段骨折45例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组20例,早期接受带锁髓内钉结合钢板手术,男13例,女7例,年龄20~56岁,平均(37.9±14.3)岁;按照Tscherne软组织损伤分型:Ⅰ级8例,Ⅱ级12例.延期组25例,延期接受带锁髓内钉结合钢板手术,男17例,女8例;年龄24~55岁,平均(38.7±17.2)岁;其中TscherneⅠ级4例,Ⅱ级19例,Ⅲ级2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末次随访中采用Johner-Wruhs标准评价患者的功能疗效,采用正侧位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维持及对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早期组与延期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2.5±2.5)个月和(13.2±2.8)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等软组织并发症,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平均活动度10°-0°-120°.按照Johner-Wruhs评价疗效:早期组优15例,良3例,可2例;延期组优21例,良2例,可2例.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组的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与延期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3±2.6)个月和(6.0±2.9)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软组织损伤较轻的TscherneⅠ、Ⅱ级AO/ASIF-42C2 型胫骨多段骨折,早期行带锁髓内钉结合钢板治疗并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可实现与延期相当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