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的修复与替代技术,但脆性大限制了其在承载部位骨替换中的应用。 目的: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分别以英文检索词“nano-hydroxyapatite(nano-HA),composites”;中文检索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检索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1995-01/2010-10 有关文章,纳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中复合成分得以不断优化,能比较好的模仿天然骨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特点,证明了其优越性,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和生物高分子界面的结合,使复合材料的力学、加工性能和生物性能达到最佳契合点,从而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能够有效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修复受损的椎间盘基质,恢复椎间盘高度.因此有希望用于控制和逆转椎间盘退变.然而重组蛋白半衰期短,生物学活性低,退变椎M盘中很难保持骨形态发生蛋白7浓度.基因治疗能够宵效预防这些缺陷.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对原代培养的兔髓核细胞牛物学活性的影响,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体内实验研究奠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5-12,2006-09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全军胸心外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4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6只,体质量约500 g.Ad-hBMP7由长海医院胸心外科研究所构建.方法:麻醉后处死白兔,提取髓核,依次经过链霉蛋白酶、Ⅱ型胶原酶和儿型DNA酶在37℃条件下消化4 h,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内,孵箱内培养,7 d后每周更换培养液2次.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用整合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的腺病毒感染髓核细胞,整合有Lac-Z基因的腺病毒感染的髓核细胞以及末转染的髓核细胞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的方法在不同水平检测其表达情况,以四甲基偶氮唑盐的方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改进的二甲基亚甲蓝色比色法和ELISA法观测人骨形态发牛蛋白7基因转染对细胞合成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能力的影响.结果:鉴定确定入骨形态发牛蛋白7基因为正向插入腺病毒载体,无突变.原代培养的兔髓核细胞形态与文献报道一致.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能够高效转染髓核细胞,并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同时促进了髓核细胞增殖以及合成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具有逆转兔椎间盘退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3.
患者 ,女性 ,2 5岁。腰痛伴右下肢麻木 1年 ,加重 2月入院。既往史无特殊。体查 :脊柱无畸形 ,皮肤无红肿 ,腰背肌无痉挛 ,活动不受限 ,L4、5椎间隙右旁叩压痛 ,向右下肢后侧放射至足踝 ,右小退外侧感觉减退 ,右直腿抬高试验 45°( ) ,加强试验 ( ) ,大腿周径右侧较对侧少 1.5cm ,膝腱及跟腱反射右侧稍弱。化验检查正常。X线片 :腰椎骨质未见异常。CT扫描第 4腰椎椎弓根基部 0 .8cm× 0 .8cm× 1cm突起 (图 1) ,密度介于同与软组织间 ,周围骨质无破坏。手术 :后入路 ,见L4椎弓根基底部 ,紧靠侧隐窝处 0 .8cm× 0 .8cm× …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长骨液对骨延长动物模型骨延长区的组织学变化,以及对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2-05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实完成。54只新西兰大白兔造成左胫骨中段骨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只。实验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喂含中药长骨液(由丹参、土鳖虫、骨碎补等组成)的颗粒饲料(每只按7.5mL/kg·d标准加入),对照组喂普通饲料。于延长7d、延长结束后0,7,14,21,30,50,60和70d,将两组各处死动物3只,切取延长区新骨组织,按常规做成光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延长区新骨再生与成熟情况。结果:两组各有27只动物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胫骨中段骨延长情况:两组延长长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组胫骨中段骨延长的组织学变化:实验组在延长结束时,增厚的骨膜上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可见大量的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延长结束后1~3周,骨膜下、骨小梁周围成骨细胞较多,且成骨活动较对照组更为活跃;延长结束后30d,延长区假性生长板比对照组提前消失。结论:长骨液通过促进骨延长区血管增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生成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的增加和功能的活跃,加速假性生长板成骨,来明显促进骨延长区新骨的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35.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其中异种肌腱供源丰富,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为其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目的:对异种肌腱的抗原性和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及降低异种肌腱排斥反应的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1995-01/2010-12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肌腱,异体移植,免疫"或"tendons,transplantation Immunit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肌腱移植免疫反应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9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对异种移植物抗原的研究包括半乳糖-a-1,3-半乳糖抗原(Gal)和非Gal抗原,以对Gal抗原基因研究的较多。Gal抗原由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的Gal-a-1,3-Gal抗原引起,是引起超级排斥反应的主要因素。异种肌腱移植后早期以细胞免疫为主,晚期仅有体液免疫参与;动物实验表明经不同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后的异种肌腱有潜在应用价值。肌腱移植不同于器官移植,肌腱移植属于非功能性移植,异体肌腱只为受区提供一个生长支架,移植后的生物学特点主要体现在生物力学上,因此,探讨出新的消除免疫原性同时保留移植物生物力学特性的方法是异种肌腱移植获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快速成型三维实物模型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脊柱解剖结构的复杂性,CT、MRI、X线片等医学影像资料有时难于为复杂的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足够的解剖学信息.对于那些由于解剖畸变而导致病理形态改变的脊柱尤其如此.尽管二维、三维重建医学影像能使复杂的脊柱解剖结构获得更好的显示[1-4],但有时仍然难以满足复杂脊柱外科的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3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