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639篇
预防医学   81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伟华  郭雄全 《华夏医学》2012,25(4):584-585
对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35例脑血管患者采用常规DSA和旋转DSA(3D)造影检查,其中动静脉畸形6例,脑血管狭窄12例,动脉瘤9例,正常8例。现将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分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近年来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模式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本院综合ICU分离的AB耐药模式变化情况。结果 AB耐药模式包括如下几种:(1)全部敏感;(2)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E敏感;(3)仅对多黏菌素E敏感;(4)除外上述模式的其他模式。结论随着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AB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应重视耐碳青霉烯类AB的监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共41例;对照组为罗哌卡因组,共38例,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最高阻滞平面、至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时间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Bromage评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阻滞效果完善,VAS评分为0,对照组的VAS评分为6~8,两组VA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中效果较好,麻醉后各时点镇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麻醉阻滞及镇痛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正鼻咽癌是指原发于鼻咽粘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在中医学属于"鼻渊""真头痛""石上疽"等范畴,肺热痰火及肝胆热毒上扰为鼻咽癌发病主要原因。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的治疗原则首选放射治疗,NPC放射治疗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红肿、口腔粘膜疼痛溃烂、口干、喉咙疼痛、耳鸣、腹胀腹痛、呕吐、头晕头疼、白细胞下降等。调强放疗  相似文献   
35.
2012年梧州市人民医院1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收集并上报的1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ADR中,40~60岁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41.48%(73例);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2.25%(143例);药物类别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37.50%(66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28.98%(51例)。结论: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赛肤润联合超声导入仪治疗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80例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处外涂赛肤润;观察组外涂赛肤润后使用超声导入仪导入治疗.每12h分别评估疼痛评分及红肿面积大小,连续观察72h.评价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红肿面积.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红肿面积小于治疗前.两组疼痛分值相比较在12h时点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疼痛缓解的时点较对照组提前,疼痛程度降低、持续时间缩短.两组红肿面积相比较在24 h时点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肿消退的时点较对照组提前,同时消退的面积缩小更快速.结论 超声导入仪联合赛肤润治疗静脉炎能更加高效快速止痉、止痛,红肿面积快速消退,使患者疼痛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37.
38.
朱秀宁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290-2291,2293
目的调查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不稳定斑块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180例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椐其AHI分为三组,80例为轻度组,70例为中度组,30例为重度组,同时选取80例AHI<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同时测定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及血脂差异显著。中度组与重度组动脉粥样硬化率有显著差异,OSA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OSA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无明显相关,而血脂、年龄及病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不稳定斑块均明显相关。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独立相关,血脂、年龄,病程与粥样硬化及不稳定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马鞭草中6个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方法 选择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以含0.05%甲酸和2.5 mmol·L-1甲酸铵的水溶液(A)及含0.05%甲酸和2.5 mmol·L-1甲酸铵的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2 min,3%~8%B;12~25 min,8%~15%B;25~26 min,15%~3%B;26~30 min,3%B),流速0.3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1 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通过优化三重四极杆的MS参数及6个分析物的MS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含量测定结果,采用暴露限值(MOE)结合热水提取转移率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仪器精密度、线性范围、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试验等方法学验证,其结果均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印美定、石松胺、印美定氮氧化物、石松胺氮氧化物、蓝蓟定氮氧化物和蓝蓟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84~49.20,0.994~49.70,1.012~50.60,1.032~51.60,1.004~50.20,1.016~50.80 μg·L-1,这6个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均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7.2%~94.2%,RSD均<4.0%;MOE均>1万。结论 建立的UPLC-MS/MS稳定可行,可为马鞭草中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