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9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血液保护中对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联合控制性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区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研究术中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联合控制性降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①三组T1、T2的HR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降低。术中同一时点三组间HR、CV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B、C组失血量(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均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术后引流量较A组偏高,考虑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术后可能出现反应性出血,增加术后引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输血人数、输血率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与TO比较,三组T5时点PT、APTT及INR均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类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A组中,与T0相比较,T3、T4、T5是点β2-微球蛋白及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C组中T3时点β2-微球蛋白及血尿素氮水平较T0明显下降,T3、T4、T5时均明显低于A组同时间节点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中异体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率,且降压的幅度越大,效果更佳确切。同时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导致具有临床意义的肾功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异常,是髋关节置换手术较为理想的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2017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共165例,依据术后早期超声检查结果双下肢有无血栓形成,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使用抗凝药、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65例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者24例,发生率为14.5%。与非DVT组相比较,单因素χ~2检验显示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6.444,95%CI=2.116~19.628)、体重指数≥24kg/m~2(OR=4.463,95%CI=1.603~12.426)、术中输血(OR=3.484,95%CI=1.110~10.932)、术后卧床天数≥5d(OR=3.155,95%CI=1.027~9.695)是腰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d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早期易出现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结核病灶清除术联合植骨融合外固定术治疗膝关节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膝关节结核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施行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B组施行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联合植骨融合外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而B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A组(P<0.05).结论 结核病灶清除术联合植骨融合外固定术及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膝关节结核均能改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但病灶清除术联合植骨融合外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74.
CT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对照游离型腰间盘突出的手术情况与术前CT表现,探讨CT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参考指标。方法:选择28你经手术产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CT片进观测,另随机选择28例非游离型患者的术关CT片做对照组。测量最大脱出物平面的髓核脱出率突出物的突出率在出物的突出层距。结果:游离型组中髓核脱出率≥40%者共23例,占82.1%,与对照上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突出物的突出层距为10.  相似文献   
75.
C臂X光机是集光、机、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的可移动式X光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日趋频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应用价值。作为骨科最常用的一种术中影像装置,C臂X光机在术中定位、手术复位和内固定等方面能提供实时的影像资料,给手术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骨科手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对C臂X光机在骨科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6-05该院收治的45例(49膝)老年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检查,切取滑膜组织病检,同时镜下处理关节内病变及行关节腔冲洗。手术前后进行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其疗效。结果结合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所有患者确诊为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术后39例(41膝)随访11个月~5年,36例(38膝)症状不同程度消失或缓解、功能恢复,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4.6%。结论关节镜能对老年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作出明确诊断,镜下治疗可消除滑膜炎症、清理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和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经皮穿针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患者的病例资料,按临床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其中A组行经皮穿针内固定,B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随访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年。根据肩肘关节Flynn评分评定疗效,A组肩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为(85.35±11.85)分,B组为(74.16±10.12)分,A组Flynn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P=0.029)。根据术前、术后肩关节外展角评定疗效,A组为(171.4±5.4)°,B组为(152.8±6.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闭合复位外固定术,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能明显改善肱骨近端骨骺分离患儿的肩肘外展角,且远期预后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9~2015-08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的患者31例(加长型PFNA组)和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34例(锁定钢板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颈干角丢失的情况,利用Harris评分评估术后6个月时的功能。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长型PFNA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锁定钢板组,出血量少于锁定钢板组,颈干角丢失程度低于锁定钢板组。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允许患者早期下地、固定牢靠的优点,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9.
钛质网笼植骨是以纯钛制作的圆柱形空心网笼作为支架,中心以减压之碎骨块作为充填以替代植骨块,再辅以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可减少传统颈椎前路手术中存在的弊端。近年来,这种旨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供骨区并发症的颈前路方式正在临床日益广泛应用,该文就近年来钛质网笼植骨及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孙可  金先跃  尹东 《广西医学》2005,27(9):1379-138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诊治膝关节滑膜血管瘤的优点、镜下分型及手术方法。方法 本组7例,左膝4例,右膝3例,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膝关节疼痛、肿胀、伸屈功能障碍。镜下将病变的滑膜及周围的炎性滑膜彻底清除,同时治疗其它病变。结果 随访7例,平均3年5个月,所有病例术前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未见复发。结论 关节镜有助于本病的诊治,镜下彻底切除滑膜血管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