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9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91.
目的 比较肱骨外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和螺旋钢板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近端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21年4月因肱骨干近端骨折接受外侧入路MIPO手术(A组,25例)和螺旋钢板MIPO手术(B组,30例)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侧别、致伤原因、美国创伤骨科学会(OTA)骨折分型及骨折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随访摄肱骨正侧位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情况;肢体肩、肘关节功能分别采用改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分评价。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90个月,平均19.4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评价示,...  相似文献   
492.
493.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学习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采用UBE技术(UBE组,n=66)和PETD(PETD组,n=66)治疗的LDH患者临床资料,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包括总手术时间(T0)、建立通道时间(T1)、术野显露时间(T2)及术中减压时间(T3),评估并分析比较2组各时间点及关键技术步骤的学习曲线。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UBE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ETD组,透视次数低于PE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效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T0、T2、T3阶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3/L4、L4/L5、L5/S1节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在25例左右时T0进入平台期,PETD组在60例左右时T0进入平台期;2组比较,UBE组学习曲线较陡峭,PETD组学习周期较长。UBE组术中T1、T2、T3阶段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最短,T2最长;PETD组术中T1、T2、T3阶段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最短,T3最长,T2变化幅度最大。结论 2种术式疗效相当,与PTED相比,UBE技术具有学习周期短、减压效率高的特点,但在建立通道及术野显露用时方面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94.
目的 系统评价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50~2010)、EMBASE(1974~2010)、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03)、万方数据库(1982~2010-0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0),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其他杂志.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截至2010-03.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四肢骨折的患者.纳入的研究为评价鹿瓜多肽注射液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437例患者(其中男792例,女6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鹿瓜多肽治疗组有效率为对照组的3.29倍[OR =3.29,95% CI(1.25~8.67),P=0.02<0.05].除了3个研究未提及不良反应外,其余5个研究都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都未失访和中途退出研究.结论 初步验证了鹿瓜多肽对四肢骨折肯定的临床疗效,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相对较安全,是临床骨折患者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药物,但是有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95.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组及对照组均25例,均为SchatzkerⅠ型10例,Ⅱ型8例,Ⅲ型7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钢板内固定25例,对照组25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无关节镜监视,切开关节囊).结果 50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患膝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治疗组:优20例(80.0%),良3例(12.0%),可2例(8.0%),总体优良率92.0%;对照组:优,17例(68.0%),良5例(20.0%),可2例(8.0%),差1例(4.0%),总体优良率88.0%.并对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患膝功能的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6个月两组评分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膝评分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好,不打开关节囊,同时还能处理关节内并发伤及其他疾病,骨折复位更满意,手术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更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