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对口腔颌面部大块软组织缺损的整复,自1965年Bakamjian报道应用胸三角皮瓣以来,有显著的进展;许多旧的方法渐废弃;而许多新的方法正在不断地涌现出来。我科从1980年1月至1985年共施行口腔颌面部大块软组织缺损的整复6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小结于后。  相似文献   
2.
具有A-π-D电子结构的苯胺衍生物掺杂的玻璃态高聚物PMMA的有机薄膜经极化取向后显示很强的二次非线性光学性能,其取向弛豫是实用化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木文通过几种苯胺衍生物以不同百分比与PMMA掺杂,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二次谐波强度测量、动态力学粘弹谱等方法进行了取向弛豫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尺寸和形状以及偶极矩的大小对取向弛豫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和转录扩增系统(TAS)两种扩增方法检测了30例AIDS或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患者的86份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样品,并对两者作了比较。PCR系先用鸟成髓细胞血症病毒(AMV)逆转录酶处理核酸样品,然后扩增28个循环。用HIV-1感染的CEM细胞全部RNA和人β-珠蛋白基因的HβPst重组质粒作阳性对照,未感染的Ⅰ-BMC核酸提取物作阴性对照。以点杂交法用~(32)P标记的探针对  相似文献   
4.
纤维连接蛋白对生物矿化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对生物矿化过程的影响,为其应用于临床作盖髓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体外凝胶矿化系统结合微观形态学观察,研究有无羟基磷灰石(HAP)晶核时Fn对钙磷沉积的影响.结果:凝胶体系中随Fn浓度升高,吸光度值也升高(P<0.01),表明磷酸钙沉淀量的增多;加入HAP并不降低Fn的促沉积活性.结论:Fn可能通过促进钙磷沉积及其与HAP的相互作用参与矿化过程,此特性可能有利于Fn作为盖髓剂成份诱导牙本质桥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症状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1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微信健康教育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入组时)、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 MAR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的评分及再住院率进行比较,以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前两组患者MARS和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MA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84±2.68) vs (5.90±2.16)和(7.26±2.33) vs (5.97±1.77)]、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6.33±7.50) vs (50.52±6.74)和(44.09±7.93) vs (50.0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和降低再住院率,值得社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贤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76-4876
重症肝炎发病快,并发症多,预后差,是病毒型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临床上我们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运用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复发,降低了病死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重症肝炎患者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1岁。其中23例出现恶心、呕吐,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烦躁,肢体紧张症状;11例有腹水;2例有性格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对比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T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0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Quadrant后路微创撑开系统辅助下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微创组,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开放组。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周、2个月、1年、2年进行VAS及ODI评分并记录。比较微创组与开放组患者之间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术后VAS、ODI评分下降幅度较开放组下降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VAS、ODI评分,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0.01)。结论 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比较,具有切口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短期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该项微创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3,MMP-3)、IgG和CD68在青少年与中老年患者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个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方法:收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腰椎间盘髓核标本,青少年组18例,年龄11~25岁,平均20.6±3.4岁;中老年组22例,年龄40~72岁,平均48.0±10.3岁。HE染色观察标本退变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3、IgG和CD68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并计录数据。结果:标本HE染色提示多数(17/22)中老年组腰椎间盘存在明显退变,青少年组多数椎间盘(13/18)退变不明显或无退变。MMP-3阳性率青少年组(33.33%)低于中老年组(81.82%);IgG阳性率青少年组(66.67%)高于中老年组(31.82%);CD-68阳性率青少年组(83.33%)高于中老年组(45.45%),两组MMP-3、IgG和CD68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和炎症反应可能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病因,而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主要与退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贤  张培华 《海南医学》2016,(6):965-967
干细胞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拥有巨大的潜能。在细胞治疗方面,脂肪干细胞是最有前景的种子细胞之一,其他的还包括胚胎干细胞和诱导的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的多能干细胞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因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胚胎干细胞和诱导的多能干细胞分别受限于伦理学问题及细胞表型的鉴定。脂肪干细胞则不受这些限制,不仅易于获取,而且方便扩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脂肪干细胞能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些分化潜能可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如:皮肤重建,骨和软骨修复等。本篇综述着重讨论目前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分化和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检查在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确诊的73例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患者的DIF检查结果,总结各类型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的DIF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检查对该类疾病诊断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 (1)各类型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的DIF表现各具特征性,其中天疱疮可见表皮细胞间Ig G和(或)C3呈弥漫网状沉积,偶有Ig M、Ig A及纤维蛋白原沉积;类天疱疮可见基底膜带C3和(或)Ig G呈线状沉积,少有Ig M、Ig A及纤维蛋白原沉积。(2)DIF检查诊断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的敏感性为76.7%,与组织病理检查敏感性(7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05)。结论 DIF检查是诊断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当临床与组织病理诊断困难时,DIF技术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