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434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31篇
  6篇
中国医学   376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目的    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联合次氯酸钠(NaClO)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Nisin和NaClO对悬浮态粪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微量棋盘法计算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ICI)以判定两药联合效应;用Time-Kill实验来测定Nisin和NaClO单用或联合使用的杀菌动力学。结果    Nisin的MICNisin单药和MBCNisin单药分别为6、15 μg/mL,NaClO的MICNaClO单药和MBCNaClO单药分别为0.0625%、0.25%。两药联合应用时的FICI为0.504,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为相加作用。24 h内的Time-Kill曲线表明,在4 × MIC单药时,Nisin和NaClO分别单独应用12、8 h可完全杀灭粪肠球菌;Nisin与NaClO联合应用时2 × MIC单药即可在12 h后出现杀菌作用,从4 × MIC单药开始,在4 h内达到完全杀灭作用。结论    Nisin对粪肠球菌具有抗菌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在体外将Nisin与NaClO联合应用时,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较单独应用时可在更短时间内以更低的浓度显示出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自噬对高胆固醇饮食大鼠下颌骨结构改变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组)10只、高胆固醇组20只;喂养24周后,高胆固醇组再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一组继续喂养高胆固醇饲料(HC组),另一组在高胆固醇饲料中加入5 mg/kg辛伐他汀(HC+SIM组)。喂养32周后,取大鼠空腹血进行生化检测;处死大鼠后对下颌骨进行骨组织形态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自噬相关基因Lc3及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3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539、16.596,均P < 0.05);其中NC组和HC+SIM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HC组(均P < 0.05),而NC组和HC+SIM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NC组比较,HC组大鼠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明显下降,而骨小梁间隔增加,Lc3及p6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HC组比较,HC+SIM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均明显升高,骨小梁间隔减小,p6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NC组和HC+SIM组这些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自噬可能参与调控高胆固醇饮食大鼠下颌骨结构的改变,辛伐他汀能够改善高胆固醇饮食导致的大鼠下颌骨微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牙体牙髓治疗中常用的骨水泥材料Biodentine与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rate,MTA)在与血液接触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变色原因。方法制备直径5 mm、高3 mm的Biodentine和MTA圆盘,将每种材料的24个圆盘随机分配到去离子水组和脱纤维羊血组中,浸泡1 d和7 d后进行后续检测。进行各类检测的3个时间点为:圆盘固化脱模后即刻、浸泡1 d和7 d后。检测指标如下:在同样光照环境下对圆盘进行拍照,直观比较两种材料的颜色变化;采用比色仪检测两种材料的色度;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的表面形态;使用X射线能谱仪测量两种材料各元素含量。结果肉眼观察到与脱膜后即刻相比,在脱纤维羊血组浸泡1 d后仅MTA在明暗度上发生改变,脱纤维羊血组浸泡7 d后Biodentine与MTA颜色均加深变红,但MTA暗度明显增加。比色仪结果显示脱纤维羊血组MTA的7 d色差值ΔE(21.257±0.955)大于Biodentine的7 dΔE(5.833±0.501)(t=24.781,P<0.001);MTA材料自身变色随着与血液接触时间延长而加深,其7 dΔE与1 dΔE(6.233±0.88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56,P<0.001);而Biodentine材料自身变色随时间延长则无统计学意义[7 dΔE与1 dΔE(6.790±0.831)相比,t=1.707,P=0.163]。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用脱纤维羊血浸泡7 d后,MTA表面孔隙率大于Biodentine,且MTA的晶体边缘相较Biodentine也更为圆钝。X射线能谱仪检测显示:在脱纤维羊血组浸泡7 d后MTA中氧元素含量下降、铋元素含量上升;与此同时Biodentine因阻射能力低未被检测出锆元素,但其他元素含量稳定。结论Biodentine在与血液接触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优于MTA,这主要与Biodentine表面孔隙率小、阻射剂成分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54.
赵梅  刘心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6):757-759, 76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水通道蛋白4水平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神经损伤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手足口病出疹期患儿作为单纯手足口病组,36例排除手足口病及脑炎等其他疾病的热性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脑脊液中水通道蛋白4水平及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损伤指标[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分析脑脊液中水通道蛋白4水平与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指标相关性。结果入院第2天患儿脑脊液水平观察组高于单纯手足口病组和对照组(P < 0.01);入院第7天(恢复期),观察组脑脊液水通道蛋白4水平较入院第2天降低,仍高于单纯手足口病组(P < 0.01)。3组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神经损伤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第2天脑脊液水通道蛋白4与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结论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脑脊液中水通道蛋白4水平在急性期升高,在恢复期降低,且与外周血炎症因子、神经损伤指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5.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病种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绞痛和心梗等。流行病学预测,到2020年,我国非传染疾病死因将上升至全部死因的79%,心血管疾病将居首位。现在,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逐步走向成熟,芳香开窍法和痰瘀互结病机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临床研究领域,芎芍胶囊、速效救心丸、静脉滴注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作用突出。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发挥"治未病"思想、中医药特色治疗方式方法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6.
评价超声对先天肌性斜颈半定量分级评分诊断的价值。对SCM依据声像图特征进行分型及半定量分级评分。(1)Ⅰ型弥漫型4例;Ⅱ型结节型7例;Ⅲ型瘤样团块型27例。(2)三型在SCM粗细及血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随访观察,血流信号评分显著下降。超声对先天肌性斜颈分型诊断并半定量分级评分诊断,有利于临床有针对性设计治疗方案及客观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57.
采用淀粉为主要原料经乳化交联制备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新型可降解止血材料。并根据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规定的皮内反应试验、致敏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和植入试验方法评价可吸收多糖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与进口微球作对比,以验证其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无皮内反应、无致敏、无全身急性毒性、肌肉植入2周后未见固形物,无明显组织反应。可吸收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寻找其肿瘤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的166例患者血液样本,将其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血浆23种氨基酸、26种酰基肉碱,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群、结直肠癌不同临床分期及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浆中丙氨酸(Ala)、精氨酸(Arg)、瓜氨酸(Cit)、谷氨酰胺(Gln)、甲硫氨酸(Met)、鸟氨酸(Orn)、脯氨酸(Pro)、苏氨酸(Thr)、酪氨酸(Tvr)、丁二酰基肉碱(C4DC)、葵酰基肉碱(C10)及二十四酰基肉碱(C24)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C4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la、Cit、Gln、Pro、C10、C24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而Orn、Thr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代谢物,如Ala、Cit、Orn、Pro、C4DC及C10在结直肠癌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