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328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观察患者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及Narcotrend指数(NI)变化,探讨意识消失时年龄与丙泊酚用量和NI的相关性.方法 3~70岁择期手术患者140例,按年龄分为7组,3~10岁组(G1组)、11~20岁组(G2组)、21~30岁组(G3组)、31~40岁组(G4组)、41~50岁组(G5组)、51~60岁组(G6组)及61~70岁组(G7组),每组纳入BMI在正常范围内的男女患者各10例.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20 mg·kg-1·h-1至患者意识消失时停药,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用药前后MAP、HR、NI的变化.结果 患者意识消失时G1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G2~G7组(P<0.01),G2~G4组明显高于G6、G7组(P<0.05).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66,P<0.001).意识消失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短.与输注丙泊酚前比较,七组患者意识消失时MAP和NI均明显降低(P<0.05).G1组NI明显高于G2~G6组(P<0.05).年龄与NI无明显相关性(r=-0.082,P=0.289).结论 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不同年龄患者丙泊酚用量和NI不同,年幼患者丙泊酚用量和NI高于其他年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宁夏社区脑卒中患者用益气活血和化痰通络治疗,观察不同中医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社区脑卒中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针灸组)、益气活血组、化痰通络组;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和化痰通络汤为方药,制备中药颗粒,每疗程为1个月,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T1)和6个月(T6)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巴氏指数(BI)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神经功能,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益气活血组和化痰通络组较对照组疗效增强(P<0.05)。化痰通络组和益气活血组T1和T6的NDS降低、FCA增高均较对照组明显;益气活血组T1和T6、化痰通络组T1BI增高。益气活血组T1和T6的NDS降低、BI和FCA增高较化痰通络汤组明显。各组患者T1和T6较T0、益气活血组T6较T1的NDS降低、BI和FCA增高(P<0.01,P<0.05)。结论基础的社区康复有助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医化痰通络和益气活血治疗均可促进修复、改善神经功能,但益气活血治法在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期神经修复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阻断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NAC-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腺病毒作为载体包装FKN-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NAC-1.应用克隆形成实验、MTT法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FKN-siRNA转染与否、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检测转染FKN-siRNA的胰腺癌细胞FKN、TNF-α和IL-6蛋白和mRNA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FKN-siRNA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NAC-1后,与对照组的克隆数[分别为(1.97%±0.25%)和(1.77%±0.25%)]和阴性FKN-siRNA组的克隆数[分别为(2.10%±0.30%)和(1.97%±0.25%)]相比,细胞克隆增大,克隆数[分别为(5.27%±0.35%)和(4.60%±0.30%)]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3.51、103.86,P值均<0.05).MTT实验48 h和72 h后,转入FKN-siRNA的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PNAC-1吸光度(48 h时分别为1.28±0.07和1.19±0.14;72 h时分别为1.49±0.11和1.52±0.16)高于对照组([48 h时分别为0.80±0.03和0.74±0.11;72 h时分别为0.89±0.03和0.93±0.04)和阴性FKN-siRNA组(48 h时分别为0.85±0.02和0.76±0.05;72 h时分别为0.89±0.02和1.07±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80、71.99、17.19、23.51,P值均<0.05).细胞侵袭实验中,转入FKN-siRNA的细胞侵袭力强于对照组和阴性FKN-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7、9.08,P值均<0.05).FKN-siRNA转染后,SW-1990和PNAC-1细胞中,FKN蛋白(F=118.93、88.62)和mRNA(F=47.91、72.59)表达水平下降,同时TNF-α和IL-6的蛋白(FTNF-α=112.90、77.88,FIL-6=165.27、286.49)和mRNA(FTNFα=47.93、45.19,FIL-6=36.41、23.67)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siRNA技术静默趋化因子FKN的功能后,胰腺癌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和侵袭力增强,表明FKN可能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载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人工骨在大鼠体内的缓释效果.方法:取6~7周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载三联抗结核药人工骨植入大鼠骶脊肌内,40只;对照组植入空白未载药人工骨于大鼠骶脊肌内,40只;术后1d、3d、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处死大鼠,每次处死实验组、对照组大鼠各5只,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植入人工骨局部周边组织及血液中三种药物浓度,2周及6周时HE染色观察大鼠肝、肾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植入载三联抗痨药人工骨局部周边1cm肌肉组织中,术后1d、3d、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时,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异烟肼为4.09 ±0.56μg/ml、2.45 ±1.33μg/ml、2.12±1.56μg/ml、1.58 ±4.12μg/ml、2.09 ±2.35μg/ml、2.31 ±1.44μg/ml、4.26±2.17 μg/ml、3.79 ±0.49 μg/ml;利福平为4.02±1.14 μg/ml、1.90±0.11 μg/ml、1.88±0.90μg/ml、0.79±1.08 μg/ml、0.86±0.44μ g/ml、0.89±0.98μg/ml、3.92± 1.09μ g/ml、3.57±0.22μg/ml;吡嗪酰胺为460.87±1.41 μg/ml、440.91±1.69 μg/ml、430.21 ±0.86μg/ml、340.73± 1.45μg/ml 、320.85±2.0μg/ml、270.61±1.0μg/ml、230.38±0.48μg/ml;12周时植骨块局部组织,周边1cm肌肉组织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能达到10倍最低抑菌浓度,静脉血三种药物平均浓度为2.79μg/ml、2.02μg/ml、4.38 μg/ml低于植骨块局部周边浓度;肝、肾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损伤.结论:载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人工骨体内释放平稳,可实现体内局部用药缓释;其可直接植入体内,对肝、肾组织无明显药物损伤.  相似文献   
15.
Dieulafoy病是由于胃肠道供血动脉分支在进入黏膜后未形成毛细血管,而保持恒定管径,在高压力血流的冲击下血管受到损伤造成的疾病。Dieulafoy病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主要发生在胃部,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小肠部位的Dieulafoy病非常罕见,鲜有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经单气囊小肠镜(SBE)诊断为空肠Dieulafoy溃疡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不明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缓释涂层在兔脊柱结核模型体内的抗结核性能及组织相容性。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构建L4/5脊柱结核模型,将建模成功的6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其中A组(实验组)病灶清除术后植入包裹HRZ缓释涂层的自体髂骨;B组(对照组)病灶清除术后植入包裹空白涂层的自体髂骨;C组(空白对照组)病灶清除术后单纯植入自体髂骨。术后观察实验兔一般状况及伤口情况;造模前1d、病灶清除术前及术后1d、3d、7d、14d、28d、56d、84d、112d进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检测;术前以及术后14d、28d、56d进行肝肾功能检测;术后28d时A组随机处死5只兔,取心脏、肝脏、脊髓、脾脏及肾脏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术后56d行脊柱X线片检查后,每组随机处死5只兔在植骨部位局部取材进行骨-材料界面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B组1只兔切口感染,C组1只兔死亡、1只兔截瘫,其余兔术后一般状况良好。三组造模前和手术前的ESR和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手术前的ESR和CRP均较造模前显著性升高(P0.01)。三组术后1d时ESR和CRP均较术前显著性升高,3d时CRP达到峰值,7d时ESR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A组至术后56d时CRP降至造模前水平,84d时ESR降至造模前水平;B、C组至112d时CRP和ESR均仍显著性高于造模前水平(P0.05)。A组术后7d、56d、84d及112d的ESR和CRP均低于同时间点B、C组(P0.05),B组与C组同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术前和术后14d、28d、56d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14d、28d、56d的肝、肾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8d时A组心脏、肝脏、脾脏、脊髓及肾脏组织未见器质性改变及组织损伤征象。术后56d时A组植骨融合情况优于B组及C组(P0.05),骨-材料界面组织病理切片骨小梁面积显著性高于B组及C组(P0.01)。结论:HRZ缓释涂层在兔体内具有优良的抗结核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 CD200+亚群细胞: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分选获得的高表达CD200抗原的一群细胞。属于免疫球蛋白超级家族的膜糖蛋白CD200在调节免疫反应方面很重要,在维持免疫稳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移植排斥:在同种异基因组织、器官移植中,受者的免疫系统会对移植物产生排斥反应,这是一个涉及多种免疫反应的免疫学现象。排斥反应的轻重取决于供者与受者之间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的差异程度。 背景:免疫排斥反应仍是皮肤异体移植面临的重要难题,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高表达CD200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亚群细胞具备较强的免疫调节能力。 目的:进一步研究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CD200+亚群细胞对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调节作用。 方法:构建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模型,经尾静脉分别将PBS(对照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CD200+亚群细胞(CD200+-PMSCs组)输注C57BL/6小鼠体内。观察移植物的开始坏死时间、存活时间、皮片状态;细胞治疗7 d,采集小鼠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采用Q-PCR、ELISA方法检测小鼠脾脏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PMSCs组与CD200+-PMSCs组移植物状态良好,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 < 0.001);CD200+-PMSCs组移植物状态及存活时间均优于PMSCs组(P < 0.01);②细胞治疗7 d,PMSCs组与CD200+-PMSCs组白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③与对照组相比,CD200+-PMSCs组脾脏中白细胞介素10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 0.05),PMSCs组、CD200+-PMSCs组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量则明显下调(P < 0.05,P < 0.01),同时CD200+-PMSCs组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PMSCs组(P < 0.01,P < 0.05);④与对照组相比,PMSCs组、CD200+-PMSCs组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P < 0.05,P < 0.01),而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则明显下调(P < 0.05,P < 0.001;P < 0.01,P < 0.001),同时CD200+-PMSCs组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PMSCs组(P < 0.05);⑤结果表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具有调节作用;CD200+亚群细胞抑制免疫排斥反应能力更强,其机制可能是CD200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免疫相关因子参与免疫反应。 ORCID: 0000-0002-9945-9094(刘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共69例,在保肝、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恩替卡韦0.5mg",1次/d,分别于治疗4w、12w、24w、48w时检测其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HBV-DNA,观察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48w后,69例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在治疗4w时69例患者均出现HBV-DNA不同程度下降,11.6%(8/69)出现HBV-DNA阴转,12w时有72.5%(50/69)出现HBV-DNA阴转,24w时有94.2%(65/69)阴转,48w时97.1%(67/69)阴转。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能短期内改善临床症状,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目前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首选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9.
音乐治疗作为新兴的干预手段,在特殊儿童中的潜在好处得到普遍的认可,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康复中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综述有关音乐治疗的起源与发展,音乐治疗的概念以及音乐治疗在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的生理学基础及应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柳东  张珠文 《医疗装备》2011,24(5):75-75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故障只能依靠更换电路板来进行维修。但是,彩超设备厂家现在给予的维修资料比较少,这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医院自己维修彩超设备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