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92.
目的 探讨18 F-FLT PET显像能否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方法 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脑胶质瘤LN229细胞以6 MVX线照射0、8和16Gy后分别行克隆形成细胞存活率实验和18 F-FLT细胞摄取实验,各剂量组2种细胞的数据差异行t检验,同种细胞放疗前(0 Gy)与放疗后数据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MDA-MB-237和LN229细胞分别接种至雌性BALB/c nu/nu裸鼠右后肢外侧皮下,待肿瘤直径长至10 mm时,将2种荷瘤鼠均按0、8和16 Gy分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20只.各组按相应剂量放疗后分别行18F-FLT PET显像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算肿瘤与肌肉的SUV比值(T/M)和TK1标记指数(LITK1),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Gy辐照后MDA-MB-231细胞和LN229细胞生存分数分别为(59.73±4.3)%和(93.41±3.75)%(t=-13.20,P<0.001),16 Gy时两者生存分数分别为(43.57±4.06)%和(81.77±4.42)%(t=-14.24,P<0.001).8Gy辐照后1 h MDA-MB-231细胞18F-FLT摄取降至(18.32±1.38) kBq/105细胞[0Gy时为(128.22±8.24) kBq/105细胞,F=266.41,P<0.01],72h内保持在较低水平;LN229细胞辐照后1h摄取降至(9.87±1.30) kBq/105细胞[0 Gy时为(134.88±6.59) kBq/105细胞,F=346.06,P<0.01],后逐渐增加,72 h时升至(127.17±9.08) kBq/105细胞(F =346.06,P>0.05);16 Gy时2种细胞摄取变化基本同8Gy组.8 Gy放疗后裸鼠MDA-MB-231移植瘤18 F-FLT摄取在第1天T/M比值下降至0.78±0.39(放疗前为2.84±0.29,F=39.78,P<0.01),后缓慢升高,在第7天时仍低于放疗前水平(F=39.78,P<0.01);16 Gy时变化基本同8Gy组.LN229移植瘤8 Gy放疗在第1天T/M比值升高至2.41±0.47(放疗前为1.58±0.29,F=34.01,P<0.05),后逐渐降低,到第7天降至0.66±0.32(F=34.01,P<0.05);16 Gy放疗后18 F-FLT摄取值持续下降,至第7天降到0.44±0.22 (F=41.85,P<0.01).2组细胞移植瘤8Gy和16 Gy放疗后18F-FLT摄取与TK1表达相关(8 Gy:r =0.67,0.73; 16 Gy:r =0.73,0.69,均P<0.01).结论 实验结果示18F-FLT PET显像能够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能否应用于临床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天津市城乡部分地区女性乳腺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城乡分布差异,为乳腺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津南区50 868名适龄妇女进行乳腺检查和问卷调查,对乳腺疾病发生的城乡差异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市城乡部分地区女性乳腺疾病检出率为25.94%,市区妇女乳腺弥漫性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流产、肥胖及乳腺疾病家族史的OR值分别为0.54(95%CI:0.52~0.56),2.23(95% CI:2.14~2.33),1.60(95% CI:1.50~1.70)和2.49 (95% CI:2.33~2.65).结论 天津市城乡部分地区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生与母乳喂养、流产、肥胖以及乳腺疾病家族史有关,其中母乳喂养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4.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靶向治疗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领域已被广为重视。这些药物包括抗HER-2靶向药物、血管生成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等。这些靶向药物的涌现不仅丰富了乳腺癌治疗的理论和实践,而且改变了临床治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本文主要对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18氟-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用于检查结肠癌时发现同时性重复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病人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和临床病理结果,采用卡方检验比较18F-FDG PET/CT结果与病理结果并行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分析PE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 232例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人中,56例病理证实为重复癌。18F-FDG PET/CT诊断真阳性53例,假阳性4例,其中2例经肠镜病理证实分别为息肉和管状腺瘤(癌前病变),1例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腺瘤,1例为肺炎性假瘤。假阴性3例,其中1例为胃窦部印戒细胞癌,1例为肾透明细胞癌,另1例18F-FDG PET/CT显像为高代谢,诊断为结肠癌肝转移,结果病理证实为结肠癌+原发性肝癌。18F-FDG PET/CT诊断重复癌的敏感度为94.64%,特异度为97.58%,准确度为96.83%,阳性预测值92.98%,阴性预测值98.17%。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而且两者间一致性良好(κ=0.917,P=0.000)。结论应用18F-FDG PET/CT进行结肠癌检查时可以有效发现同时性重复癌。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colo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CR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根据消化系统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第5版中NENs的分类标准回顾性研究2011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和局部切除的185例CRN...  相似文献   
97.
铁死亡是一种近年来发现的与凋亡和坏死及自噬不同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发生机制是在二价铁或脂氧合 酶的作用下,催化细胞中高表达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铁死亡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如肿瘤、 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再灌注和心脏相关疾病等。肺癌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在不断更 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铁死亡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些在NSCLC的发生发展和治 疗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分子(如KRAS、TP53、EGFR等),同样在铁死亡的发生中也发挥作用。此外,在NSCLC中,铁死亡与化学 治疗、放射治疗及免疫治疗也有着密切联系,一些临床前研究证实铁死亡可作为一种“催化剂”,与上述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可明显 增强治疗效果,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78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  结果  7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个月,总体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6.7%(22/60),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为73.3%(44/60)。既往使用解救治疗 < 2线和≥2线的ORR分别为71.4%(20/28)和6.3%(2/3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部位数目、既往解救治疗线数和是否行解救化疗是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不良事件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为96.2%(75/78)最常见,3~4级占62.8%(49/78),14.1%(11/78)患者因3~4级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而调整用药剂量。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事件是乏力,占23.1%(18/78)。不良事件引起的停药发生率为7.7%(6/78)。  结论  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更适合既往解救治疗线数少、未行解救化疗的患者,较后线使用有更好的疗效,且不良事件可控。   相似文献   
99.
PHA739358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Aurora激酶抑制剂PHA739358抑制人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评价PHA739358对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观察染色体、核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AuroraA、pAurora A、Histone H3、p-Histone H3,周期特异性指标Cyclin B1,周期调节性指标Cdc2、Cdc25c、p-Cdc2、p-Cdc25c,凋亡诱导指标p21、p53,凋亡相关指标PARP、Bcl-2、Bax.结果 不同浓度的PHA739358处理细胞24h、48 h后,明显抑制T47D的增殖,IC50分别为(3.44±0.54) μ,mol/L、(0.21±0.67)μmol/L,核与纺锤体形态发生明显变化,G2/M期阻滞增加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印迹显示Aurora A、Histone H3、Cdc2、Cdc25c无明显趋势变化,p-AuroraA、p-Histone H3、CyclinB1、Bcl-2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Cdc2、p-Cdc25c、P21、P53、Bax、PARP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式细胞术凋亡率由0.31% ±0.03%增加到40.6%±0.81%.结论 PHA739358抑制乳腺癌细胞T47D增殖、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总结我院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7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27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按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 PRETEXT分期: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 1例,Ⅳ期3例.本组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其中Ⅰ期手术3例,Ⅱ期手术24例.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22例,获得部分缓解2例,疾病进展2例,于术后化疗中死亡1例.至随访结束,20例无病生存,4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进展.27例的5年生存率为74.1%.结论 联合术前化疗后肿瘤可完全切除的肝母细胞瘤患儿可长期生存,而化疗后手术仍无法切除或治疗后复发的患儿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