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骨膜蛋白(POSTN)是一种细胞黏着蛋白。在生理状况下,其在骨与牙齿的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并可促进心脏瓣膜发育并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POSTN被发现高度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并且通常与复发转移及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笔者就POSTN在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放疗不同分界标志对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4例行根治术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在不同放疗分界方式下术后治疗方式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腹膜返折处直肠癌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 ~15 cm,(7.79±2.71)cm.以术后治疗方式(术后放化疗、术后化疗和术后未治疗)为分层因素,以腹膜返折下分界(n=163)与下缘距肛缘0~ 10 cm分界(n =212)的直肠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无局部复发生存(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Ⅲ期腹膜返折下直肠癌3组3年DFS分别为73.1%、68.8%和46.2% (P =0.598).腹膜返折上且下缘距肛缘0~10 cm直肠癌3组3年DFS分别为53.8%、75.6%和60.6% (P =0.375).结论 我国患者可考虑以腹膜返折作为直肠癌术后放疗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83.
孙金金  赵文华 《中国肿瘤》2017,26(2):115-119
摘 要:[目的] 分析2009~2015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获奖成果的特点,为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对获奖成果按完成单位类型、地区分布、学科分布、任务来源、论文数、专利数及获国家奖情况结合图表进行分析。[结果] 122个获奖成果中,医疗机构获奖成果及高等级获奖成果数较多,获奖地区和学科分布较广泛,项目受资助比例高,发表论文总数、高水平论文(SCI论文)数、专利数较高,部分获奖项目达到国家奖水平。[结论]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获奖成果代表了我国肿瘤医学领域的较高水平。科研人员学习优秀获奖成果的共性,立足科技创新,注重积累和总结,有助于科研成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 评价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大剂量化疗或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1例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1例在移植后出现复发, 4例死于非肿瘤相关性疾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17个月;6例患者尚无病生存。结论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有效,尤其适用于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不敏感的患者。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超声诊断。方法:选取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的诊断明确并有完整病例记录的甲状腺癌病例4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不同,侵犯周围组织的程度不同。乳头状癌的不同亚型,临床生物学特性也不尽相同;超声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颈部淋巴结的定性有着独到的优势。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临床生物学特性不同,术前应合理评估、精确分期,根据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TNM分期及年龄等多种因素,结合超声检查,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6.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外科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的临床表现,探讨应用二次开胸手术治疗胸内消化道瘘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体会。方法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病例6例,均采用二次开胸,充分冲洗胸腔,根据瘘道情况采取切除瘘道二次吻合重建消化道或者手工浆肌层修补瘘道方法缝合胸内消化道瘘。术后密切观察胸腔引流液颜色性状,保持胃肠减压、胸腔引流通畅,加强抗感染,延长术后禁食时间。结果6例术中见瘘口周围水肿,感染不严重,胃食管主要供血血管无明显损伤,重新吻合或窦道修补成功完成,术后未出现二次胸内消化道瘘,其中5例治愈出院,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于术后第8天死亡。结论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通过二次开胸修补或切除瘘道二次吻合重建消化道方法可迅速去除病因,阻断感染、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疗效确切。故早期胸内消化道瘘外科治疗优于保守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T85C位点突变对乳腺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从肝脏组织中提取mRNA,扩增得到野生型DPYD编码序列。利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T85C定点突变的DPYD编码序列。将GFP、野生型和突变型DPYD序列,连入PCDH-CMV-MCS-EF1-Puro载体。转染上述三种质粒到MDA-MB-231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FU(0、1、5、10、50μg/mL)处理24h后,细胞存活情况。结果:酶切验证三种重组质粒,观察到目的序列。测序验证定点突变质粒,突变位点发生T到C的改变。相比对照组,突变型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增高(P <0.01),且突变型细胞存活率高于野生型(P <0.05)。结论:DPYD基因突变影响乳腺癌细胞对5-FU敏感性,T85C突变型DPYD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显著降低。

?  相似文献   

88.
韩璐  宋丰举  陈可欣 《天津医药》2016,44(4):404-407
摘要: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也是导致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近些年乳腺癌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 乳腺癌预后的研究对乳腺癌患者意义深远。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一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被发现与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这使得更准确、 有效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成为可能。本文旨在对乳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探讨18 F-FLT PET显像能否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方法 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脑胶质瘤LN229细胞以6 MVX线照射0、8和16Gy后分别行克隆形成细胞存活率实验和18 F-FLT细胞摄取实验,各剂量组2种细胞的数据差异行t检验,同种细胞放疗前(0 Gy)与放疗后数据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MDA-MB-237和LN229细胞分别接种至雌性BALB/c nu/nu裸鼠右后肢外侧皮下,待肿瘤直径长至10 mm时,将2种荷瘤鼠均按0、8和16 Gy分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20只.各组按相应剂量放疗后分别行18F-FLT PET显像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算肿瘤与肌肉的SUV比值(T/M)和TK1标记指数(LITK1),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Gy辐照后MDA-MB-231细胞和LN229细胞生存分数分别为(59.73±4.3)%和(93.41±3.75)%(t=-13.20,P<0.001),16 Gy时两者生存分数分别为(43.57±4.06)%和(81.77±4.42)%(t=-14.24,P<0.001).8Gy辐照后1 h MDA-MB-231细胞18F-FLT摄取降至(18.32±1.38) kBq/105细胞[0Gy时为(128.22±8.24) kBq/105细胞,F=266.41,P<0.01],72h内保持在较低水平;LN229细胞辐照后1h摄取降至(9.87±1.30) kBq/105细胞[0 Gy时为(134.88±6.59) kBq/105细胞,F=346.06,P<0.01],后逐渐增加,72 h时升至(127.17±9.08) kBq/105细胞(F =346.06,P>0.05);16 Gy时2种细胞摄取变化基本同8Gy组.8 Gy放疗后裸鼠MDA-MB-231移植瘤18 F-FLT摄取在第1天T/M比值下降至0.78±0.39(放疗前为2.84±0.29,F=39.78,P<0.01),后缓慢升高,在第7天时仍低于放疗前水平(F=39.78,P<0.01);16 Gy时变化基本同8Gy组.LN229移植瘤8 Gy放疗在第1天T/M比值升高至2.41±0.47(放疗前为1.58±0.29,F=34.01,P<0.05),后逐渐降低,到第7天降至0.66±0.32(F=34.01,P<0.05);16 Gy放疗后18 F-FLT摄取值持续下降,至第7天降到0.44±0.22 (F=41.85,P<0.01).2组细胞移植瘤8Gy和16 Gy放疗后18F-FLT摄取与TK1表达相关(8 Gy:r =0.67,0.73; 16 Gy:r =0.73,0.69,均P<0.01).结论 实验结果示18F-FLT PET显像能够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能否应用于临床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