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靶向治疗是选择性作用于肿瘤发生中关键分子的新型抗肿瘤治疗策略。由于最大限度减少了正常细胞的损伤,其与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然而,近年来靶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临床常见靶向药物的心血管毒性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绝大部分心血管毒性的发生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在治疗基线完善心血管检查并后续进行密切随访和管理,对常见心血管毒性进行早期预防监测并及早干预对于心脏毒性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吉非替尼如何能够高效利用让更多的患者获益,何时开始用药、何时停药能使效果最佳,停药或耐药后续治疗问题,以及疗效评估系统的完善,吉非替尼对其它肿瘤治疗能否取得更大成功,靶向药物的研发更新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53.
国产盐酸拓扑替康对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阳  赵金波  蒋葵  戴朝霞  李莉 《癌症》2001,20(8):880-881
盐酸拓扑替康( topotecan)是具有抑制拓扑异构酶Ⅰ活性的抗肿瘤新药。其作用机制是拓扑异构酶Ⅰ可诱导 DNA单链可逆性断裂,使 DNA螺旋链松解。盐酸拓扑替康与拓扑异构酶Ⅰ -DNA复合物结合并阻止这些单股断链的重新连接,其细胞毒作用是在 DNA的合成中。盐酸拓扑替康、拓扑异构酶 I和 DNA形成的三元复合物与复制酶相互作用产生双股 DNA的损伤,而哺乳动物的细胞不能有效地修复这些双股 DNA链的中断。国外研究表明盐酸拓扑替康对多种肿瘤有效 [1~ 3],本研究采用国产盐酸拓扑替康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为1.5%~3.5%,而BRAF V600约占所有BRAF突变的50%,其中V600E突变最为常见。国内外研究显示,NSCLC中的BRAF突变在男女比例和吸烟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并不一致,而在病理学类型上,BRAF突变(尤其是BRAF V600E突变)的NSCLC患者均以腺癌为主。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的预后差,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短。在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化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并不理想,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仅为1.5~4.2个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BRAF突变NSCLC患者的PFS也只有2.5~5.3个月。而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应用,为肺癌BRAF突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Ⅱ期临床试验VE-BASKET使用了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治疗BRAFV600E突变型NSCLC,最终结果显示,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6.5和15.4个月,初步证明了该药的有效性;但安全性仍需关注,约77%的患者发生了3/4级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另一种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对于BRAF V600E突变NSCLC患者,在Ⅱ期临床试验BRF113928的三个队列中,分别证明了该药作为单药治疗经治患者(队列A)、联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激酶(MAPK kinases,MEK)抑制剂曲美替尼治疗经治患者(队列B)以及联合曲美替尼治疗初治患者(队列C)均具有显著疗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33.0%、63.2%和64.0%,PFS分别为5.5、9.7和14.6个月。近期,该研究的5年长期生存随访数据还报告了队列B和C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19%和22%。BRF113928研究表明,无论作为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V600突变NSCLC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优于BRAF单药靶向治疗。在安全性方面,常见AE为发热和消化道不良反应等,且大多为1~2级,而3/4级AE或因AE而中断治疗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总体上安全可控。在现有治疗药物的开发基础上,BRAF V600E突变NSCLC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如:① 将BRAF抑制剂用于辅助/新辅助治疗;② 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③ 双靶耐药后,探索耐药机制以开发新靶向药物或新联合治疗模式,或研发新型BRAF抑制剂,或尝试探索双靶耐药后“再挑战”等。近年来的一些病例报告或探索性研究已经提供了这些方向的线索。目前,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等多个指南优先推荐为BRAF V600E/V600突变NSCLC患者的优选治疗。将聚焦于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55.
张洁  刘磊  于佩瑶 《中国医药》2013,8(2):263-263
妇科肿瘤转移至肺部较为常见,但肺癌转移至子宫内膜临床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经病理诊断为肺腺癌伴宫颈及子宫内膜转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摘要] 近年来,乳腺癌靶向药物发展迅速,这类药物在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同时,其心血管毒性也不可忽视。该文根据《2021CSCO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防治指南》就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相关药物导致的心血管毒性的致病机制、预防、监测及干预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在研究生临床教学中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法(TBL)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的优势。方法以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学2011级三年制硕士研究生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TBL组(试验组)和PBL组(对照组),其中TBL组20人,PBL组21人,分别进行TBL和PBL教学。两组成绩均包括讨论计分和考试计分,结合期中和期末两次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综合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TBL组的课堂讨论成绩明显高于PBL组,但两组总成绩无明显差异。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提示TBL组在多项评价项目中优于PBL组。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也显示TBL教学更具挑战性,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效率。结论 TBL弥补了PBL教学的不足,在肿瘤科PBL临床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TBL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诱导创新思维,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58.
59.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治疗应从全局出发,将针对肿瘤细胞本身和肿瘤微环境相结合,而研究发现节拍化疗在抗血管生成等改善肿瘤微环境方面有明显优势.本文旨在观察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常规化疗联合节拍化疗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效应,探讨其对血管新生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乳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4组:节拍化疗(LDM)组、常规化疗(MTD)组、联合(LDM+MTD)组和0.9%NaCl溶液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裸鼠一般状况、隔日称重并测量皮下移植瘤体积,每周尾静脉采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s,WBC).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瘤称重,计算各组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CTX 3种化疗方案均可不同程度抑制移植瘤生长,其中LDM组和MTD组移植瘤生长曲线类似,LDM+MTD组移植瘤生长明显缓于其他各组;LDM组、MTD组和LDM+MTD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95%、41.57%和69.15%; LDM组和LDM+MTD组MVD、VEGF相对低表达、TSP-1相对高表达,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D组和LDM+MTD组PCNA相对低表达,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M+MTD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X常规化疗联合节拍化疗兼有抗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抑瘤作用较单一传统化疗和节拍化疗更为明显,不良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注射用薏苡仁油(康莱特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其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24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吉西他滨125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DDP)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试验组:吉西他滨1250mg/m^2静脉滴注,第4、11天;DDP75mg/m^2静脉滴注,第4天;康莱特注射液300ml静脉滴注,第1~21天。以上治疗21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治疗。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1.7%(5/12)、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获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2个月,试验组18.1个月,对照组14.3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43个月,试验组7.30个月,对照组5.56个月。试验组均比对照组延长,但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对于晚期NSCLC患者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