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背景 传统观念认为血液稀释不会对脑代谢和脑功能造成明显损害.但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围术期使用血液稀释技术造成的急性贫血可能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贫血导致的脑损伤及相关机制,为合理应用血液稀释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 主要阐述急性贫血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阐述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HIF-反应分子及炎症因子等在急性贫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 趋向 围术期血液稀释导致的急性贫血可能影响脑功能,采取优化措施将使这种技术在临床上得到更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在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神经外科择期手术老年病人(年龄≥65岁)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HH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常规全麻诱导后,AHH组在30 min内输注6%羟乙基淀粉(HES,200/0.5)12 ml/kg,对照组在30 min内输注复方电解质溶液3 ml/kg。分别于诱导前(TBase),诱导平稳后(T0)及输液30 min后(T30)记录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及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并计算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脑氧摄取率(CERO2),同时记录研究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结果全麻诱导后,两组患者CI均显著降低(P<0.05)。AHH后,AHH组CI与CVP(均P<0.05)显著升高,SVV(P<0.01)与SVRI(P<0.05)显著下降,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SjvO2与CERO2在血液稀释前后及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HH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全麻下用6%HES按12 ml/kg实施AHH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更稳定,不干扰脑氧供需平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
脊髓损伤大鼠动脉电生理的变化及丙泊酚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SCI)慢性期腹主动脉对Ca2 、K 收缩力改变及丙泊酚的干预作用。方法1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脊髓T4损伤组(SCI组,咬除T4椎板,横切T4脊髓),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不进行横切)。取大鼠腹主动脉,测定血管环对Ca2 、K 敏感性以及丙泊酚的反应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管环对Ca2 反应性升高(P<0.05,P<0.01),量效曲线左移,Emax增大(P<0.01);30、60mmol/LKCl刺激下,SCI组血管环收缩力较大(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血管环对丙泊酚的舒张作用更敏感(P<0.05,P<0.01),量效曲线左移,Emin减小(P<0.01)。结论血管对Ca2 、K 等反应性升高可能是高位SCI大鼠腹主动脉高反应性的原因;SCI大鼠血管对丙泊酚的舒张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4.
丙泊酚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清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Ⅰ组:异氟醚组,吸入异氟醚用于术中镇静;Ⅱ组:丙泊酚组,用微量泵静注丙泊酚行术中镇静。在麻醉诱导前(T1)、手术切皮前(T2)、术中肿瘤切除后(T3)、术后2h(T4)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浆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丙泊酚组MDA含量在T2、T3、T4点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T1)(P〈0.05),SOD活性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异氟醚组MDA含量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T3点SOD活性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TI)(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中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够降低脑内MDA含量,丙泊酚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心患儿术中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Pa-ETCO2),评估过度通气对Pa-ETCO2的影响,分析七氟醚的浓度变化对Pa-ETCO2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患儿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1个月~6岁,ASAⅡ或Ⅲ级,根据心脏内左向右或右向左分流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六组,每组20例:A1组,紫绀患儿接受0.5MAC七氟醚吸入麻醉;A2组,紫绀患儿接受1.0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B1组,非紫绀患儿接受0.5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B2组,非紫绀患儿接受1.0MAC七氟醚吸入麻醉;C1组,紫绀对照组,单纯静脉麻醉,不接受任何干预因素;C2组,非紫绀对照组,单纯静脉麻醉,不接受任何干预因素。所有患者开放动静脉后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切皮前、开胸行过度通气后(对照组不行过度通气)及关胸前5min记录患者的PETCO2、SpO2、PaCO2、SaO2、Hct及体温(鼻咽温和肛温)。结果切皮前,六组患儿Pa-ETCO2均大于正常值,且B1组明显小于A1组,B2组明显小于A2组,C2组明显小于C1组(P0.01)。与切皮前比较,过度通气后A1、A2、B1、B2组的Pa-ETCO2明显减小(P0.05或P0.01)。过度通气对非紫绀组的影响更明显。与切皮前比较,关胸前5min B1、B2、C2组的Pa-ETCO2明显增大(P0.01),而A1、A2、C1组的Pa-ETCO2明显减小(P0.05)。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各时点Pa-ET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绀型先心患儿的Pa-ETCO2明显大于非紫绀型先心患儿,因此,在紫绀型先心患儿中加强对动脉血气分析的校正是十分重要的。过度通气可以明显减小非紫绀型先心患儿中的Pa-ETCO2,但对紫绀型先心患儿不建议使用。七氟醚在一定范围内浓度的增加不会影响Pa-ETCO2。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确定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诱发脑电图爆发性抑制所需的血浆靶浓度,以用于围术期脑保护.方法 150例全麻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55岁,体重指数<30;无心肺肝肾疾患,排除可能影响脑电活动的干扰因素.靶控输注异丙酚行全麻诱导,初始血浆靶浓度设定为5.4 μg/ml.连续实时监测患者的脑电图波形和爆发性抑制比率,靶浓度从5.4 μg/ml开始,以0.3 μg/ml为梯度逐渐上升,每一靶浓度维持15 min,直至出现爆发性抑制,记录此时的血浆靶浓度.结果 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发脑电图爆发性抑制所需的血浆靶浓度平均为(6.1±0.6)μg/ml,95%可信区间5.99~6.19 μg/ml,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提高至6.2 μg/ml可诱发出脑电图爆发性抑制,有利于术中脑保护.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维持使用地佐辛的镇痛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术中维持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和Ramsay评分的差异及患者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及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MAP和HR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开始和结束时,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麻醉前降低,且瑞芬太尼组下降更明显(P〈0.05);地佐辛组术后4h、12h和24h时的VAS得分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地佐辛组患者睁眼时间和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均较瑞芬太尼组长,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且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维持使用地佐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78.
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华  王祥瑞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232-2234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肩周炎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方法:肩周炎患者300例,分成B、F两组,B组仅用丙泊酚,F组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记录各组患者从注药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能回答问题时间、术后VAS评分。结果:F组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及能回答问题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F组和B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使用芬太尼并不能减少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反而延长了术后唤醒的时间。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合用罗派卡因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麻醉维持时间、术后镇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12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均用0.5%罗派卡因30mL(含1:200000肾上腺素)。其中,A组无布托啡诺,B组、C组和D组分别在局麻药中加入布托啡诺0.5mg、1mg、2mg。然后分别记录各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以及术后镇痛维持时间。结果:麻醉的起效时间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维持时间C组、D组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1);在术后的8h、12h、24h、36h时,A组和B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1)。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D组明显大于其它分组。结论: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合并罗派卡因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麻醉效能和术后的镇痛效能,尤其是加入布托啡诺1mg时,既能获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患者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中的理想通气策略。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LSG的肥胖患者在Do Care系统中的数据。根据相对于理想体质量(ideal body weight,IBW)的术中平均潮气量(tidal volume,VT)将患者分为3组:低VT组(平均VT<10 mL/kg IBW)、中等VT组(平均VT 10~12 mL/kg IBW)和高VT组(平均VT>12 mL/kg IBW)。比较3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气腹期间的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