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籽骨系统包括胫腓侧籽骨及相关肌肉韧带,其中拇短屈肌、拇收肌、拇展肌在籽骨系统生物力学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籽骨的各种病理变化如籽骨骨髓炎、籽骨骨折、多分籽骨、籽骨骨膜外软骨瘤与拇外翻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关系。籽骨脱位和半脱位在拇外翻发生发展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影像学分级系统被部分学者用于拇外翻术前诊断和术后预后的评估,但至今仍不为大多数骨科医生所熟识。基于X线前后位片的籽骨分级系统,测量的精确性受到质疑,而籽骨轴位片同样可能存在误差,至今仍没有一种完善的籽骨脱位和半脱位测量的影像学技术。籽骨旋转角和MRI评估籽骨系统是近年来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2.
本文总结了巨型方舱医院短时间内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和实践经验,从方舱医院护理质量提升、物资保障、感染防控和人文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未来巨型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Jiang JY  Ma X  Lü FZ  Xu Z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6):376-378
目的分析评价无骨折脱位型中央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5年4月,手术治疗了52例无颈椎骨折脱位型中央颈脊髓损伤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者都接受损伤段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融合和内固定手术。住院期间每日进行症状和体征的观测,脊髓功能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标准进行评分,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评价手术对患者ASIA评分的影响。随访患者的最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时间从12~42个月,平均29个月。结果手术后ASIA恢复曲线明显较手术前抬升(P〈0.01)。最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ASIA运动、针刺觉和轻触觉评分分别为(91±7),(107±6)和(107±6)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对损伤水平的脊柱充分减压和固定,可以给水肿的脊髓创造一个宽松和稳定的膨胀空间,加速脊髓功能的早期恢复,改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4.
颈椎终板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点在脊柱外科融合治疗中扮演极其重要角色.终板几何形态、大小以及厚度、骨密度均与终板受力情况密切相关,特别是后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与终板力学分布呈正相关.随着终板受力情况改变,终板形态也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解剖形态异常和受力异常可导致终板及椎间盘退变,退变反过来导致终板解剖形态及力学特性进一步改变.临床上对退变性颈椎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妥善处理终板,平衡好力学支持与血管长入椎间融合器之间的关系.植入物设计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与终板表面契合,避免点状受力,以降低术后融合器沉降,最终达到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摄片对术后下肢力线重建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TKA患者共138例,男58例,女80例,平均年龄71.6岁.术前分段摄片组66例,负重位全长摄片组7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膝关节原发疾病和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别(P>0.05),均在术前进行力线分析和矫形设计,术中所有患者均不置换髌骨.两组患者至少6个月随访,比较下肢力线重建和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分段摄片组和负重位全长摄片组术后随访显示,AK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分段摄片组有4例术后下肢残留畸形大于3°,负重位全长摄片组没有残留畸形大于3°病例(P<0.05).结论 TKA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摄片有利于全面了解下肢冠状位力线并进行手术设计,从而准确重建下肢力线,故推荐在TKA术前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36.
背景:外翻是老年人常见的前足疾病,其手术方法超过130种,但是目前对于手术矫正籽骨位置的重要性尚存争议。目的:探讨改良Lapidus手术中对第一跖骨籽骨系统恢复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组21例(29足)外翻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6~71岁,平均60.3±9.6岁。常规测量术前、术后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TSP),胫侧籽骨到第二跖骨轴线的距离与第二跖骨长度的比值,分析TSP与外翻的相关性以及手术对于恢复TSP的效果。结果:对于外翻足,与HVA及IMA明显相关,术后患足TSP显著减小。手术前后籽骨的绝对位置无显著性差异。TSP结论:改良Lapidus手术可以有效地恢复第一跖骨籽骨系统,术前应常规评估TSP。  相似文献   
37.
 颈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颈椎疾患,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1-7]。但在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单纯应用ACDF容易造成邻近节段退变等远期并发症[8];而单纯应用ADR则会受到手术指征的限制。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ADR与ACDF联合应用,即Hybrid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以适应病变节段的不同特点,既可以发挥人工椎间盘的优势又可以弥补颈椎融合的缺陷[9-11]。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ybrid手术的报道逐渐增多,同时也慢慢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Hybrid手术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结果及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腓骨远段骨折钢板固定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骨远段骨折钢板固定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胫腓骨远段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年龄段、可能的相关因素及采用不同方法修复创面的效果。结果53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中青年肥胖者占56.6%,皮肤挫伤严重者占17.0%,糖尿病患者占9、4%,皮肤有张力性过大者占11.3%。患者经清创缝合、植皮、皮瓣转移、长皮膏外敷等处理后均完全愈合。结论腓骨远段骨折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可能与局部血供营养障碍有关,可通过恰当措施预防与治愈。  相似文献   
39.
Reiter综合征是青壮年男性最常见的急性炎性关节炎之一,一般采取内科治疗,本院最近收治1例应用关节镜诊断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骶神经前后根交叉组合切断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动物实验 ,建立不同脊髓平面的骶神经前后根交叉组合切断的方法 ,打断膀胱的全部同平面脊髓反射弧 ,获得与完全性后根切断相同的膀胱顺应性[1] 。 1999年 10月对 3例完全性圆锥上脊髓损伤 (SCI)患者施行了骶神经前后根交叉组合切断术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3例。男 2例 ,女 1例。年龄 35~ 4 6岁。脊髓损伤平面分别为T5,T8和T10 。手术时间伤后2年 2例 ,伤后 2 3年 1例。 3例均存在下肢肌张力增高 ,膝、踝反射亢进 ,踝阵挛和巴彬征 (+) ,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均存在。 2例男患者中 1例带阴茎套集尿袋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